基于德育视角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4-04-02唐清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德育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基于德育视角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以期为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德育;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中职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压力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生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更高的就业要求。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突出,但也更容易被市场淘汰。因此,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此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意味着中职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操作和实习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中职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长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可能导致中职生出现情绪波动、失眠、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中职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不足是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中职生大多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条件和资源支持。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某些家庭过分强调结果导向,对中职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寄予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心理压力过大,在成绩不佳时,容易出现沮丧、焦虑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职业教育相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往往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机制,导致学生缺乏倾诉的渠道或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就业市场上,与高职或本科毕业生相比,中职生常常面临更多的竞争和限制。这种社会认可度的不足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挫折感,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三)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体、情感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变化和挑战。由于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定位尚无清晰的认知,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情绪反应难以理解和处理。此外,中职教育注重实践培养,与传统的学术导向教育有所不同,虽然这种实践性的教育培养了中职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人发展支持相对较少,缺乏对学生系统的自我认知训练和自我管理指导,使得中职生难以有效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行为。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沮丧或愤怒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感和社交障碍。另外,一些中职生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行事,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二、德育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品德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视情感态度的塑造,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面性
德育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智力和个人发展,努力促使其在道德、智力、体魄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2.教育性
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长期性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4.实践性
德育教育强调学生的行为实践和经验积累,通过实践中的道德决策和行为反思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5.个性化
德育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需求,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旨在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以下作用:
1.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形成和认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他人、关爱自己、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等。这有助于学生确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端正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提升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调节情绪。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到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提高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真诚友善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技巧。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习到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互助的方法,提升人际关系质量,减少冲突和孤立感,增强情感支持。
4.提供身心健康知识
德育教育还可以提供与身心健康相关的知识,包括饮食营养、运动锻炼、睡眠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5.增强自我认知
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目标等,从而在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前进方向。
三、基于德育视角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加強德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1.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
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成长特点确定相应的重点。这有助于为德育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2.设计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应该具有设计科学、安排合理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德育课程内容可以涵盖道德知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等方面。
3.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德育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专业的德育知识和教育技能。同时,加强对德育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激励其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工作。
5.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中职院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可以通过家长培训、家访活动、家校合作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二)注重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提供专业培训
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对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培训,帮助其掌握情感教育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开展教学。
2.创设宽松校园环境
创建一个宽松、尊重和包容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支持。
3.开设情感教育课程
开设情感教育课程或开展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情感管理的技巧和策略。课程内容包括情绪认知、情感表达、冲突解决和人际沟通等方面。
4.举办主题活动
组织与情感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演出、情感写作比赛等。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度,同时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
5.创建情感支持网络平台
发起情感支持小组或同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支持、分享经验的平台。学生们可以互相倾诉、共同探索情感问题,并得到彼此的支持和理解。
6.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情感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确立正向价值观
明确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如尊重、诚信、合作、创新等。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提供充实多样的学习体验机会
开设丰富多样的兴趣班,鼓励学生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同时,组织开展校内外的学术竞赛、讲座、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志愿服务、实地考察、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社交能力,并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关心、理解和支持学生。定期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如班级会议、座谈会等,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5.传承发扬校园文化
传承并发扬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等,使学生能够认同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6.创建友善互助的交流平台
建立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等机构,提供一个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建立友谊的平台。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华。
(四)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心理测评工作
通过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升级。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课程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4.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5.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建立心理咨询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和治疗方案,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这些品质和责任感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德育视角下采取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注重中职生情感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等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可以使中职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晓燕.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定位与实施建议[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
[2]魏玫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之我见[J].新智慧,2023(8).
[3]陈亚楠.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23(4).
[4]陈伟.学校德育工作之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2022(22).
[5]覃春园.心理健康教育与中职德育工作融合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5).
[6]杨玉成,高宁.“双创”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数据,2022(3).
[7]李霞.五育融合 立德育心——上海市南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6).
(作者:唐清,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学生科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