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六合汤治疗胃痛80例

2024-04-02曾镛霏曾立伟

光明中医 2024年4期
关键词:乌药胃痛舌质

曾镛霏 曾立伟

胃痛,又称胃脘痛,亦称“心下痛”,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见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1,2]。其发病因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此病目前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轻化趋势,以青、中年人为主要人群[3]。中医药治疗胃痛历史悠久,且具有差异化、个体化的特点。说明中医药在此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另外,合方及药对配伍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5],笔者从“合方治难病”思路出发,选取良附丸、失笑散、左金丸、丹参饮、枳术丸、百合乌药汤中6个对药,组成自拟六合汤,经多年临证,获效良多。现选取镛霏知医堂门诊各型胃痛患者8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镛霏知医堂门诊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7个月,平均病程3年;均经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慢性胃炎伴有糜烂8例,慢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者8例,胃溃疡伴有十二指肠球炎4例,胃癌4例,低分化腺癌、幽门癌各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1例。临床表现均有胃痛,痛时牵连胁背,恶心呕吐或伴有胃胀、胃酸、嘈杂等。患者多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间及疼痛程度不定。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以《中医内科学》[6]中胃痛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西医诊断以综合医院实验室数据及胃镜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

1.3 治疗方法80例患者均以自拟六合汤为底方,药物组成:高良姜10 g,香附6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黄连10 g,吴茱萸4 g,丹参10 g,砂仁6 g,枳实10 g,麸炒白术15 g,百合10 g,乌药6 g。加减化裁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7 d为一个疗程。随症加减:胃酸加海螵蛸10 g,煅瓦楞子15 g;胃胀加厚朴10 g,炒莱菔子6 g;嘈杂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加蒲公英15 g。中药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西药,病情决定具体服药时长。

1.4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六合汤治疗各型胃痛的疗效评判,以胃痛发作程度及其他症状表现为标准。分为以下3种:显效:胃痛消失,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1年以上无复发;有效:胃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减轻;无效:胃痛无改善。

2 结果

80例患者短则1个疗程治愈,长则5个疗程治愈,多数患者在3个疗程内显效。80例患者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为:显效者71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高达98.2%(79/80)。

3 验案举隅

案1:钱某,男,59岁。工人,陕西黄陵县人。2018年4月16日经人介绍来镛霏知医堂就诊。自诉间歇性胃痛10余年,屡服中药、西药无效,曾于2018年2月3日因“间断性胃脘部疼痛不适1个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伴糜烂。经抑酸护胃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出院。3月11日以来胃痛复发,每日数次。遂至门诊就诊。现症见:胃脘部疼痛不适,伴有呕恶吞酸,胃部嘈杂,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大便略溏,少腹冷胀,夜间加剧。舌质黯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象弦紧。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脾胃虚寒合气滞血瘀证。治法:温胃止痛,和胃降逆,活血解郁。处方:自拟六合汤加味。组方:高良姜10 g,香附(包煎,后下5 min)6 g,百合10 g,乌药(包煎,后下5 min)6 g,黄连10 g,吴茱萸4 g,丹参10 g,砂仁6 g,蒲黄(包煎) 10 g,五灵脂10 g,枳实10 g,白术15 g,谷芽10 g,鸡内金5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间隔4 h,每次服用250 ml,饭后2 h服用。嘱咐患者忌油腻、肉食以及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流质饮食。

2018年4月21日二诊:胃部疼痛减轻,呕恶、胃酸、嘈杂症状减轻。脉沉紧微数,舌质淡红、苔白微厚。续用前方5剂,煎服法同前。

4月26日三诊:胃痛大减,伴随症消失。惟有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诊其脉沉缓,望其舌质淡红,苔薄白。续用原方加佩兰(包煎,后下)10 g,车前子(包煎)15 g。5剂水煎服,煎服法同前。5月1日四诊:诸症全消,二便可、饮食正常。不再开方服药,嘱其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按时进食、少量多餐。

按语:胃痛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虽有寒热虚实之辨,但多属虚寒。该患者间歇性胃痛10余年,久病则虚,中焦脾土运化不利,水谷精微不得上乘,则显出脾土本色,故面色萎黄。虚寒则阳气虚弱,大便溏泄,少腹冷胀,夜间加剧。气滞久,血运不开,瘀血得成,故舌黯淡。此脾胃虚寒尚处于气虚阶段时,自拟六合汤能健脾温胃,既能补气虚,又能行气滞,行气补气而不伤气。该患者胃寒气滞及寒热虚实错杂,六合汤中枳术丸能消能补,寓补于消之中,失笑散、丹参饮活血化瘀,对胃痛久病入络导致的气滞血瘀,甚为适宜。故自拟六合汤对慢性胃炎导致的胃脘疼痛有较好疗效。

案2:张某,女,43岁,榆林市定边县人,公务员。2016年11月15日来镛霏知医堂初诊。自诉胃脘痞闷,时有疼痛,饮食不佳,头晕乏力反复发作8年余。每年在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反复做胃镜检查,胃镜提示:胃黏膜色淡平薄,以白为主,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刻下见:患者诉胃脘闷胀不舒,嗳气,食少,头晕乏力,形体消瘦,大便不爽,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润稍胖,苔白微腻,边有齿痕,脉沉缓。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分型: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治疗原则:温中行气,理气健脾,活血止痛。处方:自拟六合汤加减。组方:高良姜10 g,香附(包煎,后下5 min)6 g,百合10 g,乌药(包煎,后下5 min)6 g,黄连10 g,吴茱萸4 g,丹参10 g,砂仁6 g,蒲黄(包煎)10 g,五灵脂10 g,枳实10 g,白术15 g,谷芽10 g,鸡内金5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间隔4 h,每次服用250 ml,饭后2 h服用。嘱咐患者忌油腻、肉食以及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流质饮食。

2016年11月20日二诊:自诉胃脘闷胀及疼痛均减。嗳气、食少已有缓解,但头晕乏力依旧,大便稍利。脉沉微数,舌质淡红,苔白微厚。续用前方,加车前子(包煎)15 g,谷芽10 g,鸡内金10 g。5剂水煎服,煎服法同前。11月26日三诊:胃痛消失,他症全消。惟头晕乏力,饮食较前好转,但不完全恢复,小便不利。诊其脉沉缓,望其舌质淡红,苔薄白。续用原方5剂加佩兰(包煎,后下5 min)10 g。

按语:四诊合参、辨证分析。该患者“久病必虚,伤及脾气”,出现头晕乏力,形体消瘦,脉沉缓等症状。又存在“久病必瘀,久则气滞”的症状,如胃脘痞闷,时有疼痛。“久病伤阳,湿阻中焦”影响脾胃运化,而食少,苔润白腻,边有齿痕。患者症状皆因中焦运化不通,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全身而致,上不滋养脑窍,则头晕乏力,下不能濡养肠道,故大便不爽,小便清长。土壅木滞,则见嗳气、食少。本案取自拟六合汤加减治疗,方中枳实、白术健脾和胃、消中寓补,为治胃脘痞胀之要药,白术还可助中焦布散精微,使头晕好转;百合、乌药为治上、中焦气滞诸痛之良方。丹参饮活血止痛消胀,失笑散为治诸般疼痛之方剂。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为调肝胃、制胃酸之妙方。诸方合用,温中行气,理气健脾,活血止痛,故方药对证,而获良效。

案3:杨某,女,42岁,陕西省子长县人。2019年9月19日来镛霏知医堂就诊。自诉胃脘胀痛2年余。1年前在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钡餐、纤维胃镜等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经服多潘立酮、胃复安等西医治疗无好转,1周来症状加重。刻下症见胃脘闷胀,疼痛隐隐,嗳气反酸,口苦神疲,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延安市人民医院胃镜检查见:胃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有胆汁从幽门反流入胃。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胃脘痛。证型:脾胃虚寒型。治法:温中和胃,理气止痛。方用:自拟六合汤加减化裁。方药:高良姜10 g,香附(包煎,后下5 min)6 g,百合10 g,乌药(包煎,后下5 min)6 g,黄连10 g,吴茱萸4 g,丹参10 g,砂仁6 g,蒲黄(包煎)10 g,五灵脂10 g,枳实10 g,白术15 g,谷芽10 g,鸡内金5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次间隔4 h,每次服用250 ml,饭后2 h服用。嘱咐患者忌油腻、肉食以及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流质饮食。

2019年9月25日二诊:疼痛减轻,呕吐、恶心、胃酸、嘈杂症状悉减。嗳气、纳呆便溏症状稍减轻。脉沉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续用前方,加焦三仙各10 g,佩兰10 g,麸炒苍术10 g。5剂水煎服,煎服法同前。10月1日三诊:胃痛消失,余症全消。饮食便溏均较前好转,无需再服药,嘱咐患者注意少食多餐,流质饮食。

按语:西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7]。临床症状为: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常伴有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不振和消瘦等;严重者还有胃出血、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可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湿热等类型[8]。患者久病,脾土运化不利,肝胃不和,肝疏泄功能下降,胆汁不循常道,上逆则形成胆汁反流。患者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故神疲乏力,纳呆便溏。方中高良姜、香附合用,可温中祛寒,鼓舞阳气得复,使中焦运化得司,枳实、白术合用使气机升降有序,气机枢纽得利。百合、乌药合用入肝经,使肝木条达,疏泄功能恢复,又兼温肾之用。蒲黄、五灵脂、丹参合用祛瘀养血,使瘀去生新血,缓解出血及疼痛。由此可见,胆汁反流性胃炎无论何型,用六合汤加味化裁均可获良效。

4 讨论

胃痛是中医的一种病名,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一种疾病。“胃脘痛”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意指胃痛[6]。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辨证特点:胃脘痛绵绵无定时,喜按喜温,常兼脘痞食少,伴吐清水,畏寒或神倦便溏,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或缓或沉迟[7]。《中医内科学》[6]的胃痛包括西医内科中,属消化系统疾病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8,9]。

《中医内科学》[6]中将其为病因病机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辨证分型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7个类型。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临床实践中,半年以上胃痛患者的病因寒热虚实错杂,难以分清证型。笔者认为胃痛日久,久则入络,痛则不通为其基本病机,迁延日久,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错杂,虚实难辨,各型病证,交互出现;故临床治疗中不能拘泥教材中的辨证分型而施治。笔者从“合方治难病”思路出发,治疗时根据病因病机把多个方剂合并加减。合方是疾病辨证论治的需要,是体现辨证的整体观与恒动观,体现了方证的对应观;合方既可集所合方剂功效之长,又可避所合单方疗效之短,突出表现合方法则的优势[10]。多方协同,功效叠加,扩大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产生了新的功效,只要病机相同,法理相通,即可用于临床发挥其独到优势。胃痛病证,病机错杂,升降失调。治疗应寒温并用、升降并用,理气活血、攻补兼施。自拟六合汤实际上是以6个古方:良附丸、失笑散、左金丸、百合乌药汤、丹参饮、枳术丸为基础,经合方加味而成。方中良附丸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失笑散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枳术丸攻补兼施;百合乌药汤养阴理气;左金丸寒温并用,既能清泻肝胃之火又兼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丹参饮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诸方合用,共奏调补脾胃、畅达气机、活血止痛、消食健运之效。自拟六合汤对各型胃痛可辨证加减施治,均获良效。

猜你喜欢

乌药胃痛舌质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行气止痛的乌药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