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2024-04-01侯中保夏志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蛋雏鸡蛋鸡

侯中保,夏志明

石家庄峪口禽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600

鸡蛋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生物、氨基酸、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生活中最常见、性价比极高的高蛋白类食品。鸡蛋中不仅常见的营养物质含量高,而且所含营养成分全面,口感好,老少皆宜。市场上大部分的鸡蛋来源于蛋鸡养殖场,蛋鸡养殖场筛选繁育出综合产蛋性能最优的蛋鸡品种,并针对蛋鸡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蛋对于营养的需求,搭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供营养配比更加合理的饲料,尽可能地保障蛋鸡多产蛋、产高品质蛋。蛋鸡养殖相较于肉鸡,在保障鸡群健康的基础上,还必须关注鸡蛋品质和产量的提升。鸡蛋的营养含量、大小,以及产蛋量的多少,显然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研究蛋鸡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对于提升蛋鸡养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1.1 生理特点

1.1.1 生长发育快

蛋鸡从出生到6周龄,体重从40g左右可生长至470g左右,短短42d体重可增加至初生时的12倍。6周龄以后,蛋鸡仍旧保持着较快地生长发育速度,以及在相对时间内持续性地产蛋。蛋鸡成年以后,在营养和饲养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每只蛋鸡每年可产蛋280~320个,产蛋重量相当于体重的10倍,可见蛋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之快。10周龄后,蛋鸡的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消化机能改善,骨骼与肌肉进入生长旺盛期,生殖系统的发育也整体加快,其原因在于蛋鸡的代谢较为旺盛,具体体现在体温相对较高,呼吸和心跳相对较快。雏鸡的体温为30~39.6℃,10日龄后体温维持在41~42℃,但身体对于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随着体温调节系统的日趋完善而增强,可适应温度的范围也在变大。成年鸡的呼吸一般维持在22~25次/min,心跳一般维持在150~200次/min。整体而言,蛋鸡体温较一般哺乳动物要高,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频次较一般哺乳动物要高。这种较为旺盛的代谢可以使蛋鸡在较短的生命周期内充分利用能量基础产出更多、更高品质的蛋。在实际生产中,蛋鸡的代谢与营养及机体能量紧密相关。蛋鸡的每一次生产活动,都伴随着较高的营养和能量消耗。当营养和能量不足时,蛋鸡的代谢就会变慢,进而影响到产蛋质量和产蛋量。此外,蛋鸡的代谢还受饲养环境影响。简言之,蛋鸡生长发育较快的特点决定了其基础的产蛋性能,但产蛋性能的表现还受饲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1.2 消化能力弱

鸡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没有牙齿,肠道较短,主要依靠嗉囊、腺胃、肌胃等消化存储和消化食物。成年鸡的大肠只有1.5m左右,大肠也仅仅10cm左右,这种消化系统构造决定了其消化能力较弱。此外,蛋鸡的消化功能还易受饲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消化能力再度减弱。在营养不足、投喂不易消化饲料,以及饲喂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都会导致蛋鸡原本较弱的消化能力受损,从而导致消化及营养吸收的能力再度变差。鉴于良好的营养是蛋鸡生产的基础,想要提高产蛋量和产蛋品质,就需要保证蛋鸡养殖营养全面,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合理饲喂。

1.1.3 鸡群抗病能力差

鸡群的胸腔和腹腔相互连通,而蛋鸡的卵巢也与胸腔、腹腔相连。蛋鸡肺部较小,有9个气囊,呼吸系统的9个气囊分别与全身骨骼相连通,用于气体交换和器官散热。很多鸡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扩散,病原体被吸入肺部后,经过9个气囊的气体交换作用传播扩散至全身骨骼肌肉,导致快速发病。又因为鸡淋巴系统的形成不完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条件有限,对于疾病的抵抗力较弱。蛋鸡喜欢群居,在相对较高的群体密度养殖条件下,蛋鸡群整体的抗病能力于哺乳动物而言相对较差。由于腹腔和胸腔相连通,蛋鸡感染疾病后卵巢、子宫等生殖系统也会随之感染,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蛋鸡雏鸡由于发育并不完全,对于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机体更易受应激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抗病力整体更弱。蛋鸡养殖想要实现高产、高质的产蛋,就需要从雏鸡时打好生产性能基础,合理控制室温,精心护理,创建洁净舒适的卫生条件及养殖环境。

1.1.4 感觉器官敏感

鸡的神经非常敏感,没有汗腺,主要通过呼吸作用调节体温,因此蛋鸡的感觉器官和脏器非常敏感,特别是对于温度和湿度环境。当蛋鸡长期处在过高温或过低温环境下,以及高湿度环境下,就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降低,凡是各种能够刺激到鸡感觉的环境、事物等,都会引起鸡群的惊叫、飞跳、争斗等行为。在应激刺激下,会导致蛋鸡产蛋品质及产蛋量下降,如产软蛋、无黄蛋、双黄蛋等。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鸡群还容易发生扎堆,引起部分鸡压伤、压死的问题。这说明蛋鸡养殖过程中需要为其创建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以及适当地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因应激对于蛋鸡产蛋性能的不良影响。

1.1.5 喜群居,爱模仿

鸡是一种认巢能力较强的禽类,母鸡、雏鸡尤其喜欢群居。雏鸡离群后会因为不适应而发生大叫、争斗等行为。此外,鸡已发生鸡群间模仿行为,如模仿啄羽、啄肛,这种模仿行为不限于自啄。某些鸡的噬啄行为会引起鸡群其他鸡的效仿,甚至因此而发生鸡与鸡之间的争斗,甚至是群啄。当蛋鸡之间发生规模性的群啄时,会导致被啄鸡被啄伤、啄死的问题。

1.1.6 发育整齐

蛋鸡在统一饲料、饲养管理方式等前提下,发育较为整齐。该生理特点决定了蛋鸡适合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相对于散养,在保证密度和饲养合理的前提下,集约化养殖更便于为鸡群创建良好的养殖环境,以及更方便管理,这也是蛋鸡养殖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生活习性

蛋鸡在不同时期及生产过程中所能适应的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不同,因此各个阶段饲养管理的要求不同。根据其生长差异性需求的表现,可以将蛋鸡的饲养管理划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阶段,分别是0~6周、7~20周、21周以后。其中育成期根据鸡的体重及各系统发育情况,可进一步分为中雏鸡期和大雏鸡期,分别是7~14周和15~20周。

1.2.1 雏鸡期

雏鸡对温湿度较为敏感,对于氧气需求量较大,对光照需求前期强,后期变为短而弱。整个育雏期的环境湿度以50%~60%为宜。1~3日龄雏鸡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35~33℃,4~7日龄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33~30℃,7日龄以后每周可适应的环境下降约2℃。雏鸡活泼好动,喜聚群,喜尖叫,怕热又怕冷。在环境温度过高时,饮水增加,张口喘气;在环境温度过低时,尖叫频繁。此时,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45只/m2,6~10日龄的雏鸡开始断喙,有啄癖。

1.2.2 育成期

7周龄后,蛋鸡机体各项机能提升,对环境适应性增强,代谢加快,生殖系统快速发育。这一时期,蛋鸡对于光照的需求减弱,每日需恒定光8~11h;采食量增加,中后期(大约在9周龄后)体重增长很快,易过肥。为了确保后期鸡群健康状况良好,性成熟发育良好,应将体重控制在本品种一般体重的80%,饲喂量控制在育成鸡前期的80%~90%。

1.2.3 产蛋期

蛋鸡在17、18周时食量迅速增加,体重也快速增长,体型增大,对于空气氧气密度需求增加,对光照时间需求也相应增加;到19、20周,体重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水平越高,对于营养的需求就越多。在能量方面,由于体重增加,体型变大,活动及生产所需要的能量也持续性相应增加。在营养方面,由于产蛋伴随着大量的能量和营养消耗,蛋鸡对于饲料蛋白和矿物质的需求更高。在产蛋期,每产一枚蛋大约需要消耗蛋白6.5g、矿物质6.3~6.5g,其中钙需要2~3g。

2 蛋鸡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2.1 开产前准备工作注意事项

蛋鸡在性成熟后需要转群至育成鸡舍,饲养人员要提前对育成鸡舍清洁消毒,并检查鸡舍的通风换气系统、照明系统、饮水与饲料系统、笼架等,对存在故障或损害的设备器具等及时维修。转群进入育成鸡舍前3天,鸡舍要开窗开门通风,打开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对于鸡群,在转入育成鸡舍前,需要统一安排驱虫,做好全面检查及筛选淘汰,对于病鸡、弱鸡等不良个体及时淘汰。转群时间安排在16~17周,使鸡群提前进入育成鸡舍,适应新环境,以降低转应激的发生率。

2.2 雏鸡饲养注意事项

雏鸡在出壳后的前3天,提供的饮水温度应在18℃以上,并需要在其中加入电解质和5%的葡萄糖。出壳后第2天开始,需要在饮水中加入开口药,连续给药3~5d,预防鸡白痢。雏鸡转入雏鸡舍前,饲养员需要对鸡舍各系统提前检查并维修,鸡舍温度提前2~3天调整至35℃,采用间歇性恒温管理。第1~3天33~35℃为宜,第4~7天30~33℃为宜。雏鸡室相对湿度第1~7天以50%~60%为宜,7d后以70%为宜。由于雏鸡生长发育较快,其间要随着雏鸡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养密度。

2.3 育成鸡饲养注意事项

育成期是调整控制蛋体重,形成蛋鸡标准体重和体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确保育成鸡各系统健康发育,提升免疫力,促进性成熟。标准体型即分群后鸡群的均匀度,一般控制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以70%~80%为宜,不过肥,也不过瘦。这就要应用到限饲技术、控光技术等。所谓限饲,就是根据育成鸡骨骼、肌肉发展的规律,科学搭配日粮,合理控制饲喂量。限饲可从限量、限时、限质三方面进行。限时饲喂根据鸡群的体重情况选择隔日限饲或隔周限饲。光照管理方面,育成期恒定光照时间以8~11h为宜,可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来控制光照。育成期控光一般遵循由长到短,保持恒定光的原则。在开产前再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免疫力,预防或减轻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2.4 产蛋鸡饲养注意事项

2.4.1 产蛋前期

2.4.1.1 体重管理。母鸡的体重是影响产蛋量和产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产蛋前期(第18周),饲养员需要对母鸡体重进行测定,并根据母鸡实际体重调整日粮配比和饲养管理方式,将母鸡控制在标准体重之内。产蛋后,母鸡体重发生变化,还需要在产蛋率20%和50%时分别调整日粮配比和管理,使鸡群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2.4.1.2 饲料管理。育成鸡转群后,需要逐渐地替换产蛋鸡饲料、增加饲料投放量、增加饮水量,并在转群后1~2周(18~19周)完成饲料的更换。产蛋鸡饲料需要将含钙量提升至2.5%~3.5%。

2.4.1.3 环境管理。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后,就要逐渐地增加光照的时间。一般转入第1周光照时间需要延长至13h,后每周延长20min的光照时间,直至日光照时间达到16h,光照时间控制在15~18Lx。转舍分群后体重较轻、机体较弱的育成鸡,在转入育成舍第3周后再开始延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Lx。

2.4.1.4 分群管理。产蛋鸡上笼饲养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母鸡的体重、健康状态做进一步地筛选分群,并根据各分群后产蛋鸡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饲养管理,促进鸡群开产的整齐率。在分群饲养后要科学合理搭配日粮,充分利用微生物、矿物质、电解质等营养物质改善鸡群营养情况,预防应激的发生。

2.4.2 产蛋高峰期

2.4.2.1 营养管理。产蛋高峰期蛋鸡采用全家饲料饲喂,每日在夜晚关灯前喂饱鸡群。这一时期应较产蛋前期适当地提高蛋白和钙的含量,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日粮配比和饲喂量根据蛋鸡体重和产蛋情况而定。体重越大产蛋量越大,饲料中所含的蛋白和钙含量应该越高,饲料投喂量应该越大。

2.4.2.2 减少应激。产蛋高峰期,蛋鸡对于蛋白质和钙的需求增加,需要及时更换日粮,或添加含蛋白质、钙含量高的饲料,预防营养不足引起的应激。这一时期,蛋鸡还容易发生热应激,需要做好防热、散热、通风管理,预防热应激的发生。热应激措施参考如下:①为鸡舍增加隔热层;②鸡舍屋顶和墙体改为白色;③增加鸡舍的通风量,调整通风速度;④适当降低温度,较前一阶段下调5~6℃;⑤天气较热时采用喷雾系统喷雾水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此外,在产蛋高峰期要保证饮水充足,并在水中添加维生素、益生菌、氯化钾等抗应激药物;适当降低单位面积饲养密度,增加运动量;及时清除鸡笼鸡舍的粪污,定期更换垫料,定期对鸡笼进行清洗消毒。

2.4.2.3 稳定环境。产蛋高峰期鸡舍相对湿度为40%~72%,以60%~65%为宜;夏季通风量控制在0.5m/s以上,冬季通风量控制在0.2m/s以上;鸡舍温度控制在13~25℃,以18~23℃为宜。当鸡舍温度≥27℃,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当鸡舍温度≤5℃时,需要及时采取保温保暖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需求量提高以及饲养技术的进步,促进蛋鸡饲养工作的发展。现阶段,蛋鸡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多规模化蛋鸡饲养场得以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市场供应,带动了养殖户增收致富。通过对产蛋鸡加强饲养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蛋产量,同时能够延长产蛋的高峰期,促进蛋鸡的身体健康和饲养工作发展。因此,蛋鸡饲养管理应该根据其生理特点及习性,根据蛋鸡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温度、通风、湿度、氧气、营养等方面的需求,创建蛋鸡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蛋鸡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并科学实施免疫,加强细节管理。

猜你喜欢

产蛋雏鸡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产蛋目标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动物产蛋王
优选雏鸡四法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蛋鸡和肉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