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关键技术论述

2024-04-01李改红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猪病猪舍猪瘟

李改红

平凉市庄浪县良邑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平凉 744699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其综合养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人们在生活饮食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猪肉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尤为重要,但猪病种类繁多,对猪肉制品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猪疾病症状表现多样,降低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猪肉的消费市场。因此,为确保生猪健康生长,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必须做好猪病防控工作。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加强猪病防治意识,更快地掌握猪病治疗关键技术,有效控制疫情,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

1 猪疫病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猪疫情由单一流行向混合感染、两种及以上疫情继发感染转变。其中,猪瘟和口蹄疫是两种典型的传染病,传播程度和传播方式不同。猪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共同引起的,最终导致混合感染。猪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通常是多病同时发生,临床表现和症状复杂,难以准确地诊断出一种疾病,也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生猪养殖饲料中霉菌、霉菌毒素、赤霉烯酮等物质都会对生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降低猪的免疫力。当猪受到免疫抑制时,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会降低,导致后续接种免疫效果不明显,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目前,在大型猪场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较为常见,而当这些抗菌药物被用作饲料添加剂时,病原菌的血清型数量不仅增加,而且成为耐药菌,给生猪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带来很大困难。此外,部分地区引种不规范,容易出现新疫病,导致很多养殖场面临疫情暴发。由于养猪户的经济投资巨大,了解猪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对于控制疫病的暴发十分重要。然而,病原体感染后会不断改变毒力和致病力,产生多种突变体,加重猪群疫病。例如,猪丹毒主要感染3~8月龄仔猪,以发热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若猪免疫水平控制不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从而导致整个猪群的严重损失。

2 常见猪病及防治措施

2.1 猪瘟

猪瘟具有传染性,特点是急性、发热、高接触,血管病变、出血症状。在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发生,而且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容易危及整个猪群,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此病的元凶是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猪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嗜睡、厌食、呕吐或腹泻等症状。急性猪瘟暴发期间,猪的体温明显升高,可在极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甚至超过42℃。当病猪出现慢性猪瘟时,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主要症状是化脓性结膜炎,耳朵又红又肿,出现便秘和血便带脓症状。猪瘟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的母猪,容易导致怀孕母猪流产,诱发仔猪在妊娠中期出现黄疸、水肿等症状。年长的仔猪容易患慢性猪瘟,会导致生猪浑身无力,状态不佳,身体逐渐衰弱,最终出现败血症而死亡。人们常说的非洲猪瘟在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患病猪群的尾部出现组织硬化,皮肤出现脱落,并停止生长,死亡率很高,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猪瘟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感染周围人群,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对目前常见的一些猪瘟进行了解,严格遵守饲养要求和疫苗接种要求,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相关免疫程序。

2.2 猪肺炎

猪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由各种巴氏杆菌病原体引起,临床上可分为慢性和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或更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干咳和痉挛。病猪的死亡率通常很高,多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内的仔猪身上。猪肺炎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最为常见,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病猪身上可见红斑。猪患有此类慢性病,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通常需要2周以上的对症治疗才能彻底痊愈,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猪急性肺病可导致咽喉肿胀和败血症,如不及时诊治,猪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猪肺炎饲喂一般病程在1周左右,平均潜伏期1周,猪肺炎防控集中在春秋两季。为增加猪对猪肺炎的抵抗力,应采取疫苗接种、药物注射、消毒清洁等措施。按照养殖原则,如果需要引进新猪,至少要隔离饲养一个月,确认没有病毒后,才可以混群饲养。

2.3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猪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猪腹泻严重,大便灰黄色或淡黄色,大便水样,可考虑是否是猪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感染大肠杆菌的仔猪出生后前3天排出的粪便多为淡黄色稀粪,随后出现皮毛倒置、体温升高等现象。母猪妊娠期还受致病性大肠杆菌影响,导致流产、早产,严重损害养猪业经济。仔猪水肿病是以溶血性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的疾病,部分生猪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下午正常进食,第2天早上被发现死在笼子里。发病初期有明显的颤抖、抽搐等症状,主要是眼睑和颈部水肿、共济失调所致,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病猪脱水死亡,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造成大量生猪死亡。自繁自养是减少猪大肠杆菌病的基本原则,严禁把猪带进疫区。猪大肠杆菌暴发应通过及时应用抗生素来缓解,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适合对症治疗的药物。由于仔猪水肿病发病迅速,目前尚无有效地治疗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断奶应采用循序渐进、早期喂养的方法,同时避免用药。

2.4 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主要发生在夏季,由蚊蝇传播。猪感染乙型脑炎时,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咳嗽。病猪表现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怀孕母猪可能会难产,甚至死亡。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7d,是不断散发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很难治愈。病猪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或丧失,部分情况下会出现肿胀、出血、睾丸发炎等。发病后将猪隔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500~1000mL+磺胺嘧啶钠10~30mL,甘露醇50mL,每日2次。

3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现状

3.1 养殖环境差

由于生猪以室内饲养为主,生猪的生活环境主要集中在猪舍内。养殖户要及时清理猪舍,确保良好的养猪环境,有效减少生猪疫病的暴发。定期处理猪粪污水,改善猪的生活条件,提高猪的成活率,增加养殖场利润。但在实际饲养条件下,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提高标准,只是打扫猪圈,猪舍没有彻底打扫,容易滋生很多细菌,影响猪的健康。此外,部分养殖户对养猪场进行了轻度清理,但未进行深度清理,粪污依然存在,不仅浪费劳动力,还污染空气,无法预防生猪疫情暴发。同时,不少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不懂得合理设置猪舍,不能及时发现病猪,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在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出现了选址不当等现象,养殖场建在地势低洼、污染严重的区域,场内养殖区和隔离区没有科学划分。在混栏猪圈内,不同日龄猪群之间较高的接触频率使得疫病传播容易迅速,不仅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也对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

3.2 饲料缺乏营养

养殖者在配制饲料配比时注重成本和经济性,对致病菌抗性要求低,长期饲喂营养价值低的单一配合饲料,会导致猪出现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饲料在贮藏、保管、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饲料容易长霉、品质受损,不更换饲料继续饲喂,导致猪食用后中毒。此外,高温潮湿的猪舍、通风不良的猪舍会诱发多种传染病。同时,很多养殖户对饮水卫生不够重视,污水进入猪体内时,微生物就会繁殖并产生引起各种毒素的感染。进入夏秋季节后,由于室外温度高、湿度大,饮用水无法及时更换,饮用水中含有严重的细菌,导致一系列传染病暴发。

3.3 宣传不当

对猪瘟防控工作中不正当的广告宣传,难以真正把猪瘟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向养猪户普及生猪防控科研知识,全面落实生猪药物防控,对防控生猪养殖所需疫苗进行筛选。但目前猪瘟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后期防疫效果不明显。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低,一些养殖场或个人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思路和方法,在接种前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整地接种计划,盲目用药。另外,有的养殖户在制定消毒方案时随意性很大,无法严格遵守消毒时间表来进行。如果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消毒剂,病原体的耐药性会极大增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也会逐渐减弱,为各种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外界条件。

4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策略

4.1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在防治猪病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养殖环境的健康安全。对于动物养殖,尤其是养猪场的气味较难闻,要和人们的生活区分开,对养殖地方要求较高。养猪场一般位于近郊或下风处,在选择养猪场时要尽量考虑生态环境,还要考虑养殖场周边水源,保证水源清洁,满足当前城市发展规划建设需要。另外,养殖户应重视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保护,确保水源净化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对污水排放做好处理。此外,养殖户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要注意加强防疫消毒管理,推动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猪舍要符合建设要求,完善各项硬件设施,保持养殖区域清洁,定期打扫卫生,避免猪舍粪便堆积和各种类型的细菌生长,有效预防猪瘟[2]。

4.2 保障猪饲料和饮用水安全

大量数据表明,水源和饲料污染是猪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饮用水和饲料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果这些物质超标,会对猪造成很大地伤害。在猪饲料调配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调配比例是否合理,对猪龄不同的生猪分开饲喂,达到猪生长所需的能量。此外,必须妥善管理水源,饮用水必须定期过滤消毒,加强对水源的维护,以满足养殖者的需要。为净化养殖场水源,养殖场应尽量避免在工业区附近建房,防止工业污水流入饮用水源,以改善现有饮用水水质。在消毒过程中,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剂,避免消毒后出现不良物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适当消毒。在消毒全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方法,制定相关管控措施,做到定期消毒。养殖户应尽量避免在猪场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避免生猪体内产生耐药性。

4.3 加强防疫接种宣传

疫苗接种在猪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各地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养猪户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养殖培训活动,向养猪户发放养殖技术资料,或派专业兽医到现场指导养殖人员,逐步增强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在当地,养殖者要根据疫情特点及时为生猪接种疫苗,并坚持二次接种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用量,以保证疫苗使用的有效性,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加强生猪疫苗接种,提高生猪机体抗体水平,以达到预防各种流行病的目的。另外,动物防疫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要根据猪病的类型和疫情特点,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按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保证科学接种质量的前提下,规范操作,严格卫生消毒,保证免疫质量。

4.4 建立科学防控体系

养殖户应整合现有区域资源,完善机构设置,结合区域实际,建设生猪防疫预警、疫情分析、处置消毒等疫情防控中心。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设立生猪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猪肉产品监管,坚决应对疫情检疫。生猪检疫部门要充分了解周边疫情情况,包括猪病可能发生的时间、威胁类型、传播速度等,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各地方应建立稳定地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生猪疫情防控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一旦发生猪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把影响降到最低。此外,饲养者要严格禁止滥用药物,特别是一些退烧药和激素,避免病猪病情加重。病死猪可采取深埋、焚烧或其他方式处置,并及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5 结语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养殖场环境污染、养殖密度过高、气候温度不适宜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猪群的健康生长,也关系人们的饮食安全。因此,各地方和养殖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重视猪病的防治,严格控制检查,防止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为生猪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猜你喜欢

猪病猪舍猪瘟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浅谈猪瘟防治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