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新人培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2024-03-31叶定剑林立涛

高校辅导员 2024年1期
关键词:构建大学生

叶定剑 林立涛

摘 要: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4)01-004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重要论述的路径和举措研究”(项目编号:C2022003)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度理论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FY-LL-2021028)阶段性成果。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1]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网民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组成单元。推动网络社会发展、优化网络空间环境,其核心与根本在于提升网民网络素养。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数字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既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为此,构建正确、科学、全面的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服务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网络素养、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

(一)立足时代新人培育

时代新人要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新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因此,时代新人应当是顺应信息技术变革的一代,是能勇立互联网潮头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代。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信息纷繁芜杂,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抵御网络侵蚀的免疫力,是时代新人培育的必然要求。

(二)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以适应网络化生存的需要,并在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接受是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起点,只有接受才可能进一步认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养。只有契合接受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更好地激发主体作用。网络即时性、交互式、碎片化等特征,使大学生信息获取与知识习得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方法和原则,契合大学生的接受特点。

(三)体现全面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是多元的,涉及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素养已经成为满足大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基本素养。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四)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他还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新时代大学生是在对外开放和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形形色色的觀点。同时,当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一代年轻人。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基础目标: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交往组成的关系总和。通过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公民的网络道德修养与网络法律素质,是规范网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实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首要问题是增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

(一)正视网络载体属性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4]网络本质上是一个载体,使有形的人通过无形的网络实现互联。首先,网络是信息载体。网络正在信息传播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多数人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不断变换形态的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在大学生中广受喜爱,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网络是工作载体。迅速发展的网络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新工作岗位,也以其便捷性、高效性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被当作一个全新的工作载体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再次,网络是一个文化载体。网络不仅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各类文化交流交锋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文化的载体。

(二)注重网络道德修养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5]网络道德修养是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延伸,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反映。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拓展。

(三)具备网络法治素养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6]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技术进步、网络上信息传递、网络文化交流碰撞都是人为创造及生产的,创造网络、应用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主体都是现实的。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公民切实提升网络法治素养,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大学生应走在网络法治素养培育的前列,依法依规触网、用网,并积极普及网络法律法规。

三、发展目标: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7]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使用技能与水平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目标,核心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会用网、用好网。

(一)掌握网络操作技能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计算机网络普及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从科学计算、数据和事务处理、信息交互到移动互联,在每一次计算机网络普及中,大学生都是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随着在线课程的深入推广、网络化学习的深度依赖,计算机应用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全面普及。网络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必备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软件快速更新迭代、网络应用不断推陈出新、网络产品愈发智能便捷,大学生必须不断提升网络操作技能,以此跟上网络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强化网络信息处理

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扩散,权威信息与小道消息交织,这对网络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端口,上传和下载信息,发布并传播信息,由此所造成的信息海量存储与传递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快速的信息收集能力,要能在短时间内从浩瀚的网络信息中收集到有用的信息;二是高效的信息分析整理能力,要能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再加工及必要的“剪辑”,提升网络信息分析效率。

(三)激发网络信息创造

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网络信息创造的重要力量。网络信息创造能力应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大学生不能简单成为网络信息的搬运工,要会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加工,转化吸收后进行二次创造,形成自己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用青年人喜爱的、乐于接受的方式,创作出有温度、有影响的网络文化作品。此外,网络信息创造不仅有内容层面,也应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大学生也应在网络信息技术进步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根本目标: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

积极适应网络生存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推動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成效的关键指标。

(一)绷紧网络安全意识之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8]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也是各种势力必争之地。网络的隐蔽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学会辨别网络信息,做好个人网络安全防护,牢牢绷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之弦,自觉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

(二)促进网络行为习惯养成

习惯是养成的,养成了习惯才真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大学生要合理使用网络。网络是载体,但不是学习生活的全部;网络化生存是现状,但不是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根据需要使用网络。其次,大学生要有自我管理与调节的能力。高校要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线上与线下时间分配,切实管好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严格遵守网络使用规定。再次,高校要推动大学生参与网络交流协作,勇于突破圈层禁锢,跳出“信息茧房”,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拓展自身交流沟通能力。

(三)提升网络学习发展能力

学习与发展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网络学习发展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网络生存的必备能力。随着学分化普遍实施,大学生班级概念逐渐淡化,自主规划选课、自主开展课程学习成为常态。网络平台个性化、自主化的特点给大学生开展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线教学的不断推广促使在线辅导及在线学习不断深化,给教师深度指导学生提供了平台。依托网络载体开展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基础素养,依托网络学习不断赋能个人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适应网络化生存的实际需要。

五、终极目标:倡导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网络好青年

人无价值不立。推动青年大学生争做网络好青年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新时代网络好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具有网络责任担当意识,坚持积极的网络道德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日常行为准则,网络价值观决定网民在网络上的日常行为准则。在网络时代,网络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网民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关键之关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积极服务他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应当成为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网络空间是全体网民共同的空间,共建网络精神家园需要传承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二)具有网络责任担当意识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网络延伸。网民是网络空间的主体,建设好网络空间须要网民履行好主体责任。具有网络责任担当意识是优秀网民区别于一般网民的显著标志。青年人敢于担当,国家民族才有希望;青年大学生网民敢于担当,网络空间治理才有未来。大学生网民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要敢于发言发声,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对网络不良行为坚决抵制,敢于同网络低俗文化及敌对势力拉拢渗透作斗争。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网络安全的社会责任,有序参加网络空间治理及相关活动。

(三)坚持积极的网络道德实践

互联网为道德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社会更加需要自律。严守网络道德自律是坚持积极的网络道德实践的前提。大学生在网络上开展活动要有原则、有规矩、有底线,不仅要自觉做到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非法有害信息,更要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依法依规严格自律。在“后真相时代”“慢真相时代”,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鼓励大学生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和社会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润青年网民之心、滋润网络空间,让主旋律充盈网络空间,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21-11-20(00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6):6-9.

[4]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0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0-28(001).

[6]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二〇二〇—二〇二五年)[N].人民日报,2020-12-08(001).

[7]中共中央 国務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12):6-20.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责任编辑:薛冰)

猜你喜欢

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