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丛味”忆月明
2024-03-31左如
左如
承蒙曾炜兄邀约,在闽江公园的一江楼前,我又见到了黄锦枝先生,上次见面已是3年前的新年了。蓦然间,我有些恍惚。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事,甚至让咫尺变成了天涯。他满头银丝,一身笔挺的西服,更显精神矍铄。脸上还是挂着那副很治愈的亲切笑容,别来无恙。
在时间面前,也许人人都是无力反抗的弱者。然而,犹如陈酿,茶仿佛有着一种可以抵御时间的温柔力量。比如,这泡从27年(1996年)前来的百年老枞水仙,系出自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之手。他,也是黄锦枝的恩师。白云苍狗,丛味依旧,如晤故人。
壹
此昧长留在心间
一只朴素无华的牛皮纸泡袋里,封存着廿余载的岁月。茶袋剪开,陈香缕缕,一段陈年回忆也随之娓娓道来。
老丛水仙之“老”,是树龄,也是陈年,时间的双重历练。一个多世纪的寒来暑往,人世沧桑,茶树犹然。
“丛味”,是老丛水仙最迷人的味道。青苔味,木质味,粽叶味……不同的味蕾,有着多元的解读。但,青苔味是最受普遍认可的特质,源自气候、水土、品种、工艺与时间的共同塑造。
也正是这缕萦绕于鼻端、缠绵于喉吻的青苔味,令黄锦枝念念不忘。在他近40年的事茶生涯中,曾遇到过三次显著得足以刻骨铭心的“丛味”。这泡恩师的遗作,便是其中之一。
新水泡旧茶,寻味忆故人。黄锦枝端起公道杯,细细端详。陈酿般的酒红色,清澈透亮,容光焕发。
茶汤色泽之清浊,是评判茶叶品质高低的感官指标之一。清透,是好茶之“相”。若暗浊,纵是香高味醇亦枉然。恰如人之气色,佳则神清气爽,差则晦暗无光。唯有质优者,才有藏放的价值。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转化出陈醇陈韵。
杯口贴近唇边,鲜明的丛味,丝丝入鼻。这般气息,似漫步山林,草木森森,苍苔点点,氤氲着湿润的空气。青苔味为底,果香亦馥郁,沉稳厚实,树龄与陈年交织的不凡气度。
香蕴汤中,入口稠滑细腻,由舌尖向舌面次第铺展,喉底泛起阵阵清甜。茶的风味语言,像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
茶如其人,严谨而温厚。恩师的谆谆教诲,黄锦枝如沐春风。
贰
陈香陈醇念师恩
《武夷月明》是黄锦枝、黄集斌父子为纪念姚月明而编撰的文集。集子中,收入了姚老一生的研究成果及师友们的追忆。文字虽无表情,字里行间却倾注着姚老对岩茶的满腔热爱。他曾在自己的论文集(《武夷岩茶:姚月明论文集》)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从此,武夷岩茶成了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茶,也是他的代表作,比文字更具象、更生动。因为,每一叶都是一个时空胶囊,为我们完好地封缄了当年当时的天气,还有手的温度、力度及心情。于是,在丛味果香里,我们仿佛望见了姚老披星戴月看青摇青、打焙焙茶的身影。
五道之后,丛味仍不减,令人惊喜。黄锦枝停杯凝目,若有所思。杯底陈香,牵引出历历往事。时光倒流回30多年前。祖籍福建惠安的黄锦枝,是马来西亚侨属,上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后创立了协和茶行。1986年,作为香港百年老字号尧阳茶行的供货商,因订单需要,黄锦枝北上武夷,既为寻茶,也为习茶。时为国营崇安(武夷山旧称)茶场书记兼场长的姚月明,与他一见如故,一段师生缘就这样开始了。
“那是一个无私的年代。”黄锦枝说,学茶过程中,每当遇到疑惑,姚月明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在姚老的言传身教下,黄锦枝也实现了从0到1的转变,即从最初的“茶小白”成长为茶专家。
茶叶审评是发现茶叶优缺点,为改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有一次,姚老把崇安岩茶总厂的做茶高手都请来,现场盲品12个品种。黄锦枝品出了6个品种,并判定其中一泡有焦味。對此,高手们深表怀疑。姚老默默地拿了个白瓷大碗,将叶底倒入,一手注水,—手挑拣。果不其然,两三根焦条,赫然眼前。“你及格了!”姚老笑着拍拍黄锦枝的肩膀。
日积月累,黄锦枝茶叶的审评工夫大有进益,心中渐渐有了一把镫亮的“标尺”——“形美、汤清、气足、味醇”。采购茶叶时,屡试不爽,完美避“坑”。在烘焙工艺上,黄锦枝亦深得“姚氏焙法”之真传,领悟出“焙茶八字诀”:“整合、化异、提气、促醇”。他,出师了。
叁
历久弥新正风华
“越陈越香”似乎是普洱老茶的专属话术。藏茶之热,上世纪90年代风起港台,一度风靡中国大陆。
武夷岩茶也具备藏放的“资本”。1996年,姚老就曾对黄锦枝说:“书上说武夷岩茶‘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证明也是越老越好。”由于姚老找不到老岩茶来印证,便建议他收藏一批茶,将来作为见证。
于是,次年茶季到来时,姚老亲手制作了一批肉桂上堆(极品肉桂)、特级水仙(老丛水仙)和特级奇种,当作协和茶行深圳国际商场开张的贺礼送给黄锦枝。于黄锦枝而言,这批由姚老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茶,弥足珍贵,珍藏至今。
杯中这泡姚老的遗作,经历近30年的封藏,依然鲜活,且历久弥新。形、色、香、味、韵,皆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内质,丛味、品种香、山场味与陈年之味相互交融,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姚老若在天有灵,应是倍感欣慰吧。
见茶如面,《武夷月明》的书封上,我们瞥见了姚老亲切的微笑。卅七载去来,越海跨山,从香港到武夷。茶路漫漫,往事历历。
如今,黄锦枝倦鸟知返,回到了惠安老家,回到了原点,亦是起点。恰如陈年岩茶,老当益壮。年逾耄耋的他,还在武夷山开厂设店,只为做好茶。因为,这片山水,这枚奇茗,是恩师的魂牵梦萦,也是他人生茶路的延伸。
“盛世为茶。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从动荡走向和平,从贫穷走向富强,中国人有三代没有好好喝茶了。现在是做茶最好的时候。喝好茶,好喝茶,是美好生活的体现。”生活如茶,越质朴,越美好。
责任编辑/杨巍 美术编辑/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