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4-03-31朱世欣
高 澄,朱世欣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而农业作为一国根基,只有保证农业良好发展,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出农业强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突破。但是数字经济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数字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法规体系不健全等。本文将探析数字经济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
(一)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利用科技手段可提高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实现规模经济,提高防御能力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实现规模经济。与传统农业发展有所不同,数字经济下农业生产实现的规模经济,不仅在农产品单位产量提高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提供更优质、性价比更高的农产品。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沟通更加便捷,消费者通过各种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与此同时会将这些大数据迅速反馈给生产者,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农产品规模经济的实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二,提高防御能力。数字经济下,可以提前预测天气、温度、湿度等指标,以便更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对病虫害及极端天气的监测也能有效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数字经济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科学化程度。
第三,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肥、药等配比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更加精准化,这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浪费,还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保障农业生产中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彻在实践发展中。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数字经济创新升级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业是数字经济的实践载体和应用场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数字化需求会反过来倒逼数字经济的创新升级。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适应市场及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和环保产品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数字经济的不断创新升级来满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而数字经济的创新升级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经济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人才较为短缺
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应用于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表现出的数字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一方面,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对数字化知识了解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由于认知有限,部分群众在没有看到真实收益的情况下,很难打破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信心和能力使用新型数字媒介,限制了数字经济在农业方面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资源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自我价值,相应地,农村地区则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不少青年走出家乡学习先进知识,掌握了数字化等方面的技能,但回乡返乡的人才较少,农村人才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等问题凸显,这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关系到数字经济下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数字化发展理念等方面与城市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农村网络设施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存在网速较差等问题;农村5G 基站分布较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农业的发展;由于复杂地势的限制,导致一些地区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健全,存在物料运输困难、数字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因地制宜解决现实问题,又要保持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数字农业经济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据获取是数字农业的关键因素。但从目前发展来看,数字农业经济所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存在信息泄露、篡改等问题,导致有人钻空子,窃取他人劳动成果,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缺乏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相应组织经验不足,容易出现“踢皮球”的现象,给农业高质量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我国农业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三、数字经济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化人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数字经济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数字人才支撑。
注重就地培养。将教育资源持续向农村倾斜,注重实践培养,激发乡村人才投身数字农业的内生动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应加强数字农业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深刻理解数字经济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业发展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农民数字化技能,不断壮大本土数字化人才队伍。
注重外部引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许多大学生、技术人员等数字化人才下乡活动,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下一步,应更加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战略,鼓励数字化人才下乡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保障数字化人才的社会福利,使其以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更饱满的工作热情融入农业发展进程中,吸引更多数字化人才下基层、入农村,为数字经济下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
(二)推动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的重要环节,要不断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弥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时,要不断加强农村网络与电力建设,提高宽带覆盖率,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加大5G 网络建设力度,为农业各方面的生产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监测自然灾害。财政部门应向农村物流链倾斜资金资源或人力资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对农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高农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完善数字农业相关法律法规
要建立健全数字农业相关规则制度,及时出台法律法规,针对性解决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强化行业内的监管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面对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应及时向城市相关部门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制度,降低农业数据被泄露、被篡改、被违法利用的风险,弥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缩短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总之,要加强立法工作,稳定农业农村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体系。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可行性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应做好财政监管工作,保证资金顺利投入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与时俱进优化相关政策。比如,在平原地区,加强机械化生产力度,利用数字经济进行精准化生产;在山区,注重分区治理,最大化利用各种地形,根据相关数据反馈及时调整农业种植规划。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利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获得感,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政府部门带动社会各部门参与数字化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数字经济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提高农民对数字农业的认识,从容应对化解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将农业产业与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农村农业数据保护力度,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与认同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