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2024-03-31郭丽,孙华
郭 丽,孙 华
(1.中共安阳市委党校;2.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催生了很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应用催生了数字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2019年我国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指出,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数字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数字农业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一)数字农业的内涵
简单来讲,狭义的数字农业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采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科技力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智能化、集约化。广义的数字农业包含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与服务、农业资源管理及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的数字化。本文主要探讨广义的数字农业。
(二)数字农业的价值意义
第一,数字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可视化发展,提高广大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数字化参与度,有效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并提升数字营销技能。同时,利用先进的农业智能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这些方面都表明数字农业将数字技术和生产、经营体系相融合,能够较快地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数字农业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农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融入生产、经营等环节,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一方面,凭借技术和数据的支持,数字农业的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的开放发展,消除行业壁垒,促进多业态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
第三,数字农业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从外部环境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运用高科技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从国内环境看,国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消费总量增加,资源环境压力有所增大。为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新挑战,我国农业产业亟须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可助力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二、安阳市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河南省北部的农业大市,安阳市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在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推广数字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电商蓬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安阳市数字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农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
首先,在推动数字农业发展中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基础设施如5G 基站、光纤网络和物联网设备等硬件配置,同时还要支持软件技术的开发并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而目前在这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其次,传统农业生产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部分农户难以承担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高额投资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积极参与的意愿不足。最后,农业投资周期较长、回报缓慢且风险较高,加之数字农业所需设备技术等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导致各类市场主体对数字农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受限。
(二)农业大数据发展不够完善
农业大数据的运用水平还比较低,在采集、分析、应用、共享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采集数据方面,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数据采集能力有限;在涉农领域数据分析方面,目前用于数据分析的软件及工具还不能满足需求,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稀缺;农业数据共享方面,存在机制不够健全、各平台互通互享难度较大、数据整合进度较慢等现象,形成了信息壁垒,限制了农业大数据的发展。
(三)农业数字人才较为缺乏
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缺“人”。一方面,农业人口流失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年轻人大都选择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存在老龄化问题,他们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较低,加大了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难度。另一方面,数字农业领域缺乏技术人才。数字农业需要兼具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此类人才较为紧缺。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完善引入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数字农业技术人才为数字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推动安阳市数字农业发展的路径
(一)加大数字农业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纳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全局,采取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和资金扶持等措施,推动众多市场主体投身于数字农业领域;可设立农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解决数字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并支持数字农业技术的研发、运用和推广;加强数字农业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升农民对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认知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数字农业领域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第二,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乡村物联网、5G 网络、千兆光纤网络的建设,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可推广建立“益农信息社”,确保“益农信息社”全面覆盖各个行政村,面向每家农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重视乡村快递物流站点的建设及其空间配置,为农村电商的繁荣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加快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相关部门应加快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及转化。健全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聚集各种优势资源,加强创新协同,推动科技成果的全面转化和广泛推广。可采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商业环境等方法,创造有利于数字农业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减轻数字农业企业的经营负担。
(二)完善农业大数据制度
第一,提升数据采集与应用技能。挖掘并运用多种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借助人工标注及网络抓取等多种方法以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选择适当的信息学和数学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技术化处理,实现从局部到全局、从经验到理论、从功能性到直观性的农业管理模式转变。
第二,推广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将农业大数据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农业科研、精准营销以及农业灾害预警等多个方面。例如,农眼全景成像和农业无线智能监测设备可以自动采集作物种植环境数据,帮助农民实现精准种植,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减少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实时监测土壤质量和农药使用情况,运用农业大数据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对大量农业数据进行分析,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环境影响,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和产品。
第三,完善农业大数据共享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规范农业数据管理,完善共享机制,打破各地数据壁垒,形成农业数据“大全景图”。对农情进行分析、建模,挖掘农业大数据的深度价值,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销售决策。
第四,强化农业大数据安全保障。农业大数据的安全关乎农民切身权益、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首先,运用加密技术,确保关键数据的机密性。例如,可选择非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关键的农作物信息,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其次,实行严格的访问管控。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方可访问关键数据。例如,可利用数据库安全审计工具定期检查和记录用户的访问行为,确保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建立定期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最后,加强数据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农业工作者的数据安全意识,筑牢这道至关重要的安全防线。
(三)发挥数字农业的融合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
第一,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满足农村电商的不同需求。例如,偏远地区的农村电商需要更多的物流和基础设施支持,而发展中的农村电商更需要金融支持。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各种需求类型的农村电商都能够从中受益。例如,可提供创业基金、低息贷款和风险投资,为农村电商提供资金支持,解决电商创业者的融资难题。
第二,协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显著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首先,注册有特色的农产品商标,让优质农产品都“有名有姓”,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开展绿色化和有机化认证,确保农产品来源及质量的可靠。其次,制定合理的品牌宣传策略,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此环节可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及线下媒体资源,传播、展示产品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观,引导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喜爱产品。最后,对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认证。将农产品与其特有的产地联系起来,凸显出它们在地域特色上的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三,以数字农业赋能文旅融合。首先,引导文化企业借助其平台与科技实力,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以田园景色、乡间风情、特有的文化风貌为主题,并同步开展线下沉浸式体验活动。其次,深度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独特鲜明的地域主题形象,助力区域推介交流、研发文创产品以及塑造优良农产品品牌形象。倡导采用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相结合的现代销售方式,助推特色农产品销售。最后,拓展场景营销模式。场景营销是融媒体推销农产品的关键手段之一,即把大数据应用于塑造适宜的消费环境,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开展“慢直播”,有“红薯种植基地慢直播”“荔枝采摘慢直播”“云上桃花节慢直播”等。融媒体深化了客户体验,既可通过观看直播了解农业种植过程,亦能透过消费情境带动特色产品的销售。
(四)加大农业数字人才培养力度
农民是数字农业的主体,数字农业人才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因此,提升农民的内生动力,培养一支服务数字农业的人才队伍,对于农业数字化成功转型至关重要。
第一,提升农民投身数字农业的内生动力。对数字农业的推广程度及技术培训成效是决定农民内生动力的关键。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活动,大力推广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可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数字农业的相关知识,使广大农民深入理解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趋势、脉络以及优势。另一方面,发掘具备数字农业创新理念的农村精英,采取推广试点示范等举措,确保数字农业落地生根,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数字农业发展。
第二,着力打造优秀的数字人才队伍。首先,加大对本地农民数字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培养一支数字农业新农人。其次,建立高校及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引入机制,并推动开展数字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相关知识。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紧密融合的农业数字化知识常态化教育培训制度。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可联手共建乡村数字人才孵化系统,以满足数字乡村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