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路径优化
——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2024-03-31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5期
关键词:红色村民资源

庞 雪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资源的总和,具有强大的内驱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力量。河北省承德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根据优势特点,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红色文化资源富含经济、教育、文化等多维价值导向,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有助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一)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秀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参加河北省文旅厅举办的旅游活动,推出十条优质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承德之旅,其中“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精品线路成功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根据生态优势和塞罕坝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府的带动下积极发展苗木产业。如今,苗木产业已成为围场特色富民产业,全县年销售各类苗木9 000 余万株,总产值近7 亿元,苗木产业相关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户均增收5 000 元至1 万元。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兴旺和人民富裕的实现。

(二)有利于促进生态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共存共生的,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为村民提供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例如,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南部的边远山区王厂沟村,以“发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发展思路,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成立“康养农宅”合作社,成功打造王厂沟冀东红色生态田园体,实现了“红”与“绿”的结合。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还向游客展示了冀东红色生态田园体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的乐趣。

(三)有利于促进乡村乡风文明

以红色文化资源涵养文明乡风,可以营造和谐的乡村环境,打造文明乡村共同体。一方面,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能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促进乡风文明。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念,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另一方面,开放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增强村民的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文明乡风有利于正确引导村民的价值观念,将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当地村民可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地域特色,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道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到乡村定居,在增强乡村内部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对外影响力。

(四)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以红色文化资源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组织堡垒,有助于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宝贵革命品质,不仅可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为,还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调动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水平。

(五)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对其有效开发可以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进而促进人民生活富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于生活富裕的理解也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物质追求转变为对物质、精神、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追求。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这个维度体现了人民生活富裕在物质、生态、精神等方面的具象化。因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

二、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科学规划

一是承德市红色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因距离相隔较远而显得区域联动性不足,大多缺乏详细的旅游线路规划。二是仍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未被合理开发利用,且与当地的资源和产业融合度不高,尚未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条,对当地乡村产业的带动力较弱。例如,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周边缺乏区域合力,未构建合理的多元产业开发模式,导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乡村产业的贡献较弱。三是尚未形成系统的品牌效应。一些乡村缺乏品牌意识,营销力度不够大,导致其地区知名度低,对外吸引力不强。且部分景区管理不到位,有欺诈游客、哄抬物价等现象发生。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承德市山林居多,许多山路狭窄崎岖,在节假日极易拥堵,限制了游客数量。有的地区卫生状况不佳、公共厕所较少,有的地区通信和网络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这些情况会直接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感,不利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向好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传承、保护力度不足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人才储备不足,现有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当地的工作人员大多只有讲解、安保人员,且大部分是当地村民,专业知识匮乏,暂时还不具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二是我国还未推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制度,村民们缺少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理念。三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养不够高,他们更关注经济收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三)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方式单一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随着红色文化的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导向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应及时转变观念,有效利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宣传,以扩大影响,提高宣传效果。但承德市一些地区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宣传效果不佳。二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展陈方式较单一,缺乏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对其作用发挥有重要影响。当前,承德市的一些纪念馆、博物馆、遗物馆主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静态陈列,缺乏创新,不仅无法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更无法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无法充分展现。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特色融合度不高。对于革命烈士纪念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各地的开发模式和参观形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没有很好地契合当地特色,产品未形成品牌效应,不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三、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一)优化顶层设计,明确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传承规划。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让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借助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分类整理,建立并完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此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连片保护与整体展示。规范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主体、保护标准,厘清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责任,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规划有效落实。三是结合当地特色,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各地可根据当地特色,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多角度创新,推出优质红色旅游线路、红色展览、红色图书、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演绎作品等,提升承德红色文化资源品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价值。

(二)多元主体合力,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泉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不仅是各级党委的职责,也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凝聚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共识,形成保护合力。一是完善多元协同参与机制。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秉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建立企业、社会组织、村委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关系,提升各主体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加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集思广益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为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各地可根据“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原则,对开发消极、保护不力等行为进行批评。二是拓宽村民增产增收和生活富裕的渠道。各地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地制宜地在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之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别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鼓励当地村民将闲置房屋发展为民宿;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增加就业机会。帮助村民在民宿出租、农家乐经营、制作手工艺品、生产农产品方面获得收益,实现增产增收和人民富裕。

(三)汇聚要素资源保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措资金渠道。关注国家政策,利用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县的扶持政策,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此外,激活民间资本,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与当地的金融、信贷机构联合制定优惠政策,向乡村企业宣传优惠政策,吸纳投资主体。二是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引专家、学者、优秀人才,将技术引进农村,打造经验丰富的团队;在相关网站发布招商政策和招聘信息,提供创业的平台和机会,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无业村民创业,吸引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外,支持和鼓励各地与省内高校开展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比如,燕山大学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来太沟村、银里村、马连道村、银窝沟村建立合作机制,派驻村工作队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三是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技术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可利用新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修缮、维护,以便更好地进行开发利用;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展示方式,比如还原老照片、旧书籍等;建立线上参观平台,利用VR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红色故居、纪念馆等。

猜你喜欢

红色村民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