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改善对策
2024-03-30张丽丽
张丽丽/文
在国家预算改革的持续推进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得到了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是通过法定流程对其进行审批核准的年度财政计划,其对单位内部预算支出和收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反映的是事业单位整体业务范畴和发展方向。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集机制、方法、体制于一体的有效管理工具,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性,对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过程中,需要依据预算目标进行严格的成本把控,及时发觉单位各项活动资金使用不恰当的地方,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使内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全面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展开讨论,从全面预算概念入手,深刻阐述单位为何要加强全面预算,对当前全面预算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支持事业单位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服务职能,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就导致其在预算管理上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预算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单位内部运营成本过高、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事业单位想要消除预算管理弊端,就需要引进全面预算管理。它能够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开展拥有全方位的把控,是针对事业单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事业单位预算信息系统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促进了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全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得到落实,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节约,能够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也使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以单位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为导向,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业务活动实施统筹规划,并将预算作为重要的管理标准,使全面管理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人、物、财得到最大化利用,为事业单位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全面预算涉及的重要三要素就是全员、全程、全额。全员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预算管理活动,且需要人人都具有预算意识。全程是指预算流程是针对全过程实施的,针对预算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等,使预算管理对各项财务活动的指导性充分发挥出来。针对事业单位来讲,全额指其收入不仅有财政拨款,还包括一些自有收入和政府公益金等。全面预算在事业单位的实施还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统一性、年度性、明确性和公开性。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原因
第一,实施全面预算能够让事业单位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其运营不涉及经营收入,导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金运行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资金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在支付环节、资金配置环节产生的。若事业单位没有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势必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资金安全。通过全面预算,事业单位能够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造成的损失。
第二,能够有效节约财政资源,达到收支节约的目标。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事业单位在年度内的资金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项目开展进度拥有一定的把控,确保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并通过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找出收支差距,尽可能地将差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第三,有利于事业单位朝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针对事业单位全部经营活动实施控制,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落实预算执行,针对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及时进行控制,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并且通过自上而下的预算方式,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采用集约化模式使单位预算工作更加细致,促进事业单位朝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第四,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整合。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并对事业单位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其具体落实到不同部门,通过各部门协作交流实现单位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预算管理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将精力落在公共服务质量上,可能会忽略预算管理工作。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层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管理观念相对较落后,导致预算随意性较大,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的突出问题。预算管理并没有引起内部部门和人员的关注,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专款专用的思想,导致预算管理无法有效落实,没有达到理想的预算效果。由于事业单位预算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性,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该弊端存在于很多事业单位当中,导致内部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最主要的原因为事业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事业单位负责人、领导者应该发挥榜样作用,确保预算工作有效开展,为预算顺利全面实施保驾护航。但是,由于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事业单位领导并不能带领员工共同做好预算工作,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进程缓慢,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高素质预算型人才比较匮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需求较高,大多数企业都会通过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来广纳人才,而高素质财务人才也都会选择高薪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人才招揽方面处于劣势,内部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吸引人才长期服务,对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预算岗位,多由财务人员兼任,然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很多,无法全身心投入预算管理工作中,因此,在预算编制、执行、评价、考核上就无法实施全程的控制,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预算工作全过程。此外,事业单位本身缺乏专业预算人员,也没有注重对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针对预算管理能力及预算编制方面未进行有效培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开展更好的预算工作。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实现对预算工作的统筹规划,进而影响实际预算开展的效果,对预算工作的效率、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持续推进预算的全面实施。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仍有待完善。首先,预算编制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预算编制作为全面预算的第一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预算编制需要各部门向预算机构递交申报材料。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的申报是在10月进行的,编制时间较短,导致预算编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预算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完成,财务人员可能会采用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很多情况下,财务部门并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详尽的了解,评估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仅根据上一年的预算数据,对其进行修改后用于本年的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上也不够严谨,最常使用的是增量预算法,但这一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出现实际与预算不符的情况。由于并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足够了解,导致实际与预算相差过大,预算编制失去实用价值,预算控制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再加上其他职能部门并没有积极递交预算相关材料,没有积极配合预算编制工作,最终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符合实际要求,影响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改善对策
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与全面预算工作的持续推进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我国陆续颁布相关条例,将进一步敦促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事业单位要紧抓此机遇,意识到全面预算对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勇于面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迎难而上,持续推进预算工作。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层要起到带头作用,率先树立全面预算意识,并加强对内部预算管理的宣传工作,在各项政策的要求下,培养事业单位内部全员拥有积极的预算管理思想,从思想上重视全面预算在事业单位的有效落实,清楚认知全面预算在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上的积极作用。其次,全面预算工作本身就是面向事业单位全员开展的,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日常财务工作,规划预算管理程序与管控策略,具体问题通过具体分析,保证预算与全员工作的结合,确保预算的落实,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预算效果。最后,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还需要对其思想认知进行培训,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内部员工认识到全面预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事业单位应在日常工作中融入预算思想,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落实,进一步体现预算管理的价值,使预算目标能够更快实现,促进事业单位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重高素质预算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全面开展,对高素质预算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人才的培养,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考虑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算相关岗位,承担预算管控职责,重视关键岗位分离,避免权责混淆。其次,积极开展财务培训,尤其是加强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知识的学习,并且广纳人才,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借此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事业单位针对内部人员的培养,可以定期组织预算相关活动交流会,通过员工们对预算管理知识的交流,使其对预算认识更加深刻,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分享预算管理的相关经验。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派遣员工去先进单位学习预算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学习对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拥有清晰的规划,在了解先进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考量本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方面,建议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采用零基预算法。使用这种编制方法,当前年度的预算编制并不受以前年度预算数据的影响,就相当于是重新收集预算相关资料,对预算重新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确保其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事业单位内部实际的收支情况展开编制,并对预算细节分析到位,通过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后递交上级部门进行申报。另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准确无误的预算数据是编制科学预算的基础。事业单位应该提前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专门预算部门的事业单位,应该在编制前做好预算准备工作,并尽可能地为预算管理留出充足的编制时间,针对预算数据提前开展核准工作,并对近三年事业单位内部收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加强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实施全面监督,做好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工作。首先,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过程监管,结合财政要求,落实各部门职责。预算责任目标要细化、具体,体现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预算的落实,便于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全面监控。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并督促各部门对该项工作进行优化,提升全面预算执行质量,确保预算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还应注重事后的分析,在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追踪和监管的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一方面,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汇报会议,由财务部门汇总预算执行情况,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分析预算异常情况,找出异常原因,及时纠偏,为后续预算执行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总结分析工作,分析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各项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在当前复杂环境下,全面预算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管理活动也可以全面的掌握,并通过全面预算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尽管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注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断培养高素质预算人才,强化内控建设,促进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完善,能够实现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有效推进,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