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

2024-03-30陈雪娇

科教导刊 2024年5期

陈雪娇

(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进行,国际科技竞争也日趋激烈,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1]。面对当前国内需求和国际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到:“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自2016 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多次组织工科优势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并先后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以应对当前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求,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工科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3],这为高等院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其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和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亟须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国际交流的高水平、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4]。

1 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专业英语是我国工科院校自20 世纪80 年代便开始开设的一门本科课程[5],迄今为止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必修课。传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注重语法、词汇和发音等一般性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专业英语课程通常是将专业知识与基础英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和积累一定数量的科技词汇及其习惯用法,培养学生正确阅读英语文献、进行专业英语翻译和写作的能力。因此,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需要以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工学类基础为前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将基础英语知识进行专业化训练,将专业知识进行英语表达,同时开拓专业视野,增强其在日后工作或深造过程中的英语应用实践和国际交流能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作用如同修建房屋时的砖瓦一样,是文章中的基础材料。词汇量的大小及用词能力,制约着学生听、说、读、写的速度,同时也影响其阅读和翻译的准确度。相比非专业词汇,专业英语词汇具有准确性、简洁性和清晰性的特点,彰显出专业英语在表达和应用上的严谨性。当某些日常词汇出现在专业英语中时,可能会具有特殊的含义,例如power和plant,在日常英语中分别表示“力量”和“植物”,但作为工程类专业词汇联用时则译为“发电厂”;current 通常具有“当前的、最近的”含义,但在专业英语中却表示“电流”“水流”“气流”等。除一词多义外,专业英语词汇中还常出现组合词的运用,例如以某些名词为词根,加上mono-、di-、bi-、tri-、tetra、penta-、hexa-、kilo-等一系列具有数量意义的前缀,或a (an/ab)-、anti-、counter-、de-等表否定的前缀,即可组成不同含义的新词。尤其是涉及复杂的化合物命名或较难的特殊专有名词时,较长的词汇很容易让本科生丧失理解和记忆的兴趣。

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后,学生还需具备阅读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献的能力,并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含义,获取正确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为了解释清楚某一现象或该现象带来的后果,专业英语中的句子以长句居多,且从句使用频繁,句型结构比较复杂,这对于初次接触相关内容的学生来说,在阅读和理解上均可能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此外,专业英语句式中被动语态较多,时态主要为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也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过程中语态和时态的选择运用造成一定的困难。

2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工程类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较长,但在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欠佳

当前我国各类高校在读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和类别高校的学生甚至表现出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启蒙较晚,受当地教育资源和水平的限制,英语基础也相对薄弱,导致其进入大学后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其次,虽然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高校开展的国际交流也逐渐增多,但同样受地区和学校类别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方面的国际合作仍集中在头部高校以及大型城市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再加上所处的语言环境,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较差,甚至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仍停留在应对期末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阶段,而并没有将其作为提升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此外,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由高中英语或大学基础英语到专业科技英语的转变,面对大量的新词,大多数学生在朗读和识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6]。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投入度也因此下降,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2 课程形式较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工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多以教师为主导对知识进行直接讲解[7]。教师通过提问、点名作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词、句翻译,参与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但该种形式仍较为单一古板,难以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结束后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甚至会造成学生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背诵的不良现象。多年来,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催生出各类各具专业特色的英语教材以供教师授课参考。已出版的教材多以难易程度不同的经典论著作为阅读材料,注重释义,强调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进行英汉互译[8],而与各专业前沿性进展结合较少,应用型的内容也较缺乏。随着当前国家对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已远不及各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若一味地“照本宣科”,仅依靠教材灌输课本知识不仅容易造成教师思维和授课方式的固化,也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削减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建议

面对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读新工科建设的具体要求,理解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与理念及其与新工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最后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3.1 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9]。可见新工科建设之“新”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的革新,要以理念的率先变革来带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在继承传统工科教育精华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做到既厚基础又重前沿,摒弃“填鸭式”“一言堂”的刻板教学,杜绝只追求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完全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专业英语课程不单是传授专业知识,因为各学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讲解;也不仅是英语学习,其对语法、词汇和发音等一般性语言知识的讲授必定不如大学基础英语或其他英语类课程详尽。实际上,专业英语学习的本质是通过科技英语来获取专业知识[10],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以英语为工具开展资料查询、获取更多资讯,并进行相关翻译、写作和国际交流活动。因此,在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国际化思维,这也正与新工科建设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契合。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新工科建设之“新”除了“理念新”,还体现在“途径新”。这就鼓励任课教师在满足教学指南基本要求的前提之下,结合各专业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适当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解决课本知识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程度脱节的矛盾;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和技术手段,努力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驱动下的学习会让学生充满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并且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和乐趣。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的方法有:①改变单一的以课本和课件文字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慕课、B 站、TED 等网站上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在课堂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素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解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结合当前研究热点,补充最新的研究报道和高质量的期刊文章,更加准确地反映本专业的发展前沿,让学生在知识的扩展中掌握专业词汇;③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7],在课前发布教学内容,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围绕相关主题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汇报各自的预习成果,并针对该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并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④适当添加文献查询和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关键词提取和英文摘要的撰写等,边学边练,逐步实现专业英语的应用。

3.3 提升教师能力,当好学生“引路人”

教师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承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需要通晓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过硬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任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边教边学,一方面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发掘重要知识点和科学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紧跟国家需求和专业前沿进展,及时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产学研结合,驱动个人创新,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育人优势融入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个人从事的科研工作支撑专业英语的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与专业相关的科研经历与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4 结语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为工程教育创新变革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专业英语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应该积极面对我国工科教育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变化,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主动谋求改革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多元化、国际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利用各类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不断夯实个人业务水平,提升个人教学科研实力,为我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