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4-03-29粟俊铭刘瀚文姜一鸣童晓文王业驰

中国商论 2024年6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消费结构农村经济

粟俊铭 刘瀚文 姜一鸣 童晓文 王业驰

摘 要: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2015—202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混合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显著正相关,并显著优化消费结构。同时,本文进行机制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推动消费,且对河南省高、中、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以期为政府和金融机构继续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经济;居民消费;消费结构;河南省;异质性分析

本文索引:粟俊铭,刘瀚文,姜一鸣,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6):-114.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3(b)--05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调要多方面、多角度提升消费水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国内消费不足和消费升级滞后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推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是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1]。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在寻求数字化转型。面临“两高一低”经济运行困境,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内外的应用逐渐普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2]。在普惠金融新模式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究竟是“数字鸿沟”还是“数字红利”的关注日益增多。

河南省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代表性省份。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现状以及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3]、河南省统计年鉴等文献数据,构建混合OLS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究竟是“数字鸿沟”还是“数字红利”,以进一步推动扶贫减贫、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2 文献综述

2.1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

2.1.1 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金融排斥”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4]。崔海燕(2017)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且存在“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5];孔维汉、李爱喜(2019)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尤其是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农村居民消费就具有越大的正向作用[6]。还有部分学者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各维度子指标出发,探究其对农村消费的影响。李金洲、李锦生(2023)研究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得出,各子指标均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中覆盖广度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7]。

2.1.2 对消费升级的影响

有关消费升级,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改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龙莹、陈新(2023)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使农村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从而对消费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8];Li等(2020)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家庭消费,且主要促进家庭经常性支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消费结构[9]。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過改变农村居民以往消费习惯促进消费升级。向玉冰(2022)认为,数字普惠金融伴随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飞速增长,农村居民逐渐形成线上消费习惯,弱化了农村居民由地理因素产生的传统金融服务排斥[10]。颜建军等(2021)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性[11]。

2.2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赋能居民消费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易行健、周利(2018)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消费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来实现[12];唐勇等(2021)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带动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即“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传导路径[13],该路径同样被国外学者Allen等(2016)证实[14];江红莉、蒋鹏程(2020)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促使居民消费升级,且主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优化产业结构两种机制得以实现[15]。

河南省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显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以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体现在多方面。在经济方面,更高的居民收入和更先进的产业结构会带来更高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也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提升[16],从而促进消费。在居民生活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理财模式,降低居民资金获取和消费心理“双门槛”,提高资金流动性,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习惯和行为。在金融方面,高水平的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业开放的结果,能有效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17],最终对消费产生影响。综上,本文提出假设:

H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通过移动银行等数字化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扩展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提供了更多样的财务管理选择,从而增强了农民的消费参与度。

H2:数字普惠金融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居民收入得到提高,更多的收入被投入发展与享受型消费中,消费选择和生活质量得以丰富和提高。

H3: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区域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进一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提升消费水平。

4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1 数据来源

基于对相关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选取2015—2021年河南省地级市数据,其中反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数据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其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及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指数三个维度,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有关的数据,包括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占比、农村居民消费现金支出比例。数据类型均为面板数据,覆盖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不含济源示范区)。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指标为2015—2021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探讨消费结构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下的提升。

4.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数据指标为2015—2021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与其关联的其他三个维度子指标,分别是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化程度指数,通过分析以上指标多方面地理解数字普惠金融下的消费。

4.2.3 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三个控制变量,分别为2015—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占比和农村居民消费现金支出比例。这些指标分别从居民收入、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以上变量的设定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4.3 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混合OLS模型全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其更适用于分析面板数据。具体模型函数形式如下:

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其他三个维度的覆盖广度指数 (breadth)、使用深度指数 (depth) 及数字化程度指数 (digitalization) 子指标代入其中 index 处,所得模型(2)~(4)如下:

本文继续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con_food) 及非食品消费支出 (con_nonfood) 分别代入其中 con 处,以体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所得模型(5)~(6)如下:

5 实证分析结果

5.1 模型检验

本文通过测算方差膨胀因子(VIF),衡量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经测算,各模型变量VIF值均不大于10,最大值为6.419,说明模型无严重共线性问题。

为避免内生性问题引致计量结果发生偏误,本文参考龙海明等(2022)的内生性检验方法[18],运用Wu-Hausman检验,将模型(1)~(6)各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得到工具变量,并依次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表2展示了各变量的Wu-Hausman检验结果。结果表明,除模型(5)外其他各模型的Wu-Hausman检验P值均大于0.05,故认为核心解释变量不具有内生性,可以直接用最小二乘回归进行拟合。

5.2 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模型(1)~(4)的R2值均较大,说明拟合程度较好,能相对准确地解释和预测居民消费支出变化,同时数字金融指数和居民消费支出成正相关。假设H1得以验证。

模型(1)~(4)的核心解释变量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模型(1)表明,当数字金融指数每增加1%时,人均消费上涨0.591个百分点,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模型(2)~(3)表现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下的农村居民消费,两个模型表现农村居民消费显著进步,从而展现其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作用。模型(2)表明,当覆盖广度指数每增加1%时,人均消费上涨0.637个百分点;相应地,模型(3)表明,当使用深度指数每增加1%时,人均消费上涨0.225个百分点。在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影响更加显著。一方面,河南省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提高覆盖广度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更方便地进行储蓄、支付和投资,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深度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大有关,这影响了其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使用不足。

模型(4)反映数字化程度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每增加1%时,人均消费上涨0.665个百分点,表明数字化程度对消费支出影响较为明显。根据2021年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年河南省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全省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99.1%,居全国首位。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金融选择和便利,能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支付、转账和存款,简化交易流程并缩短交易时间,这吸引着更多农村居民积极参与金融活动,提高消费支出。

最后,分析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在1%的统计水平上,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第一产业占比对消费增加的效果甚微。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重心已逐步转变为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较小。而现金支出占比这一数据不符合显著性检验的要求,证明其并不能显著影响人均消费支出。

5.3 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模型(5)~(6)分析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消费结构的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5)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其结果为负值,表明人均食品消費支出不受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相反抑制了食品消费。模型(6)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人均非食品消费增加0.884个百分点,高于人均总消费的0.591个百分点。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居民食品以外消费支出,促进居民发展与享受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并推动消费多元化,提高消费质量。假设H2得以验证。

分析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能进一步实现高品质消费。第一产业占比和消费现金支出比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消费结构变化不存在明显影响。

5.4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消费的机制分析

为了更加透彻地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何种影响机制,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构造了模型(7)~(8),其中M是中介变量,其余变量的含义与模型(1)一致。

本文选取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中介变量,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值来衡量[19],各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反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第(1)列表明,β11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第(2)列表明,β21依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但值下降到0.444,而β22依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3得以验证。

6 稳健性检验与异质性分析

6.1 稳健性检验

6.1.1 消费支出的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稳健,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a-4a采取变量替换法,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替换模型(1)~(4)中被解释变量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再次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各指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消费支出促进作用明显,与模型(1)~(4)的结果高度一致,表明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6.1.2 消费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取改变样本容量法来检验消费结构的稳健性,将原本模型(1)、模型(5)~(6)的样本期缩短至2015—2019年后得到模型1b、模型5b-6b再次进行回归。模型6b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非食品消费支出促进作用明显,而模型5b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非食品消费的正向作用完全弥补甚至远超过其对食品消费的反向作用,导致对总体消费支出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模型5b-6b与模型(5)~(6)的回归结果一致,表明研究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6.2 异质性分析

河南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为进一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性,本文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标准将河南省17个地级市划分为高人均GDP组、中人均GDP组和低人均GDP组,分别带入模型(1)~(2)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其中,高人均GDP组包括5个地级市,2021年人均GDP介于7.2万到10.1万元;中、低人均GDP组分别包括6个地级市,2021年GDP分别介于4.9万到6.8万、3.9万到4.8万元。总体上,河南省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在我国省份中相对较小,但仍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在高和低人均GDP组别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居民的总消费和非食品消费均产生了正向影响。这些影响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这两个经济水平地区对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低人均GDP组的系数高于高人均GDP组。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这两组地区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经济相对更发达的地区居民有更多收入用于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其降低金融壁垒,扩大以享受型为核心的消费;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金融服务基础较为薄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促进消费的边际效益更大。

人均GDP组的影响系数为绝对值较小的负数,且不显著,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河南省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对消费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一方面,这些地区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已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基础,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益减小;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相比经济更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居民增加的边际收入有更大的比例用于储蓄而非消费[20]。这些因素导致数字普惠金融对该组地区的消费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7 结语

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了广泛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子指标显著增加了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南省农村居民发展与享受性消费,推动消费升级。(3)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推动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4)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低经济水平地区影响最为显著,高经济水平地区次之,中经济水平地区欠显著。

为最大化收获和享受“数字红利”,深化河南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完善建设基础设施,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增强数字赋能。第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及数据保护,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规范化、透明化,为数字普惠金融深度使用创造安全条件。第三,利用数字普惠金融降低金融壁垒,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第四,推动传统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转型,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优化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何廷伟.乡村振兴视域下品牌专场直播对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23):112-115.

董岩辉. 数字金融驱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J]. 财会通讯, 2023(22): 138-141+165.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與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19(4): 1401-1418.

Ozili P.K.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o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stability[J]. Borsa Istanbul Review, 2018, 18(4): 329-340.

崔海燕.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64): 54-60.

孔维汉,李爱喜. 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4): 47-55.

李金洲,李锦生. 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的检验[J].经营与管理,2023 (12): 1-13.

龙莹,陈新.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模型分析 [J]. 长沙大学学报, 2023, 37(1): 44-51.

Li J, Wu Y, Xiao J J. The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 Economic Modelling, 2020(86): 317-326.

向玉冰. 數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动态效应与门槛效应 [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6): 172-176.

颜建军,冯君怡.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 [J]. 消费经济, 2021, 37(2): 79-88.

易行健,周利.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 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J]. 金融研究, 2018(11): 47-67.

唐勇,吕太升,侯敬媛.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J]. 武汉金融, 2021(7): 18-26.

Allen F, Demirguc-Kunt A, Klapper L, et al. The 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Understanding ownership and use of formal accoun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16, 27: 1-30.

江红莉,蒋鹏程. 数字普惠金融的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 40 (10): 18-32.

鲁钊阳,杜雨潼,邓琳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会月刊,2023(12):1-7.

贾宪军.金融业开放、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J].统计与决策,2023,39(21):113-117.

龙海明,李瑶,吴迪.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数字鸿沟”还是“数字红利”?[J].国际金融研究,2022(5): 3-12.

范方志,彭田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3(1):82-91.

车放.经济发展、收入差距与居民储蓄意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23):128-132.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消费结构农村经济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