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

2024-03-29陈凌晨

中国商论 2024年6期

摘 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从整体上加快推进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升。数字乡村的实施将深刻影响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这将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端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对市场要素带来根本性变化,并对其提出更高要求,这是重要的数字乡村战略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创新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以适应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数字乡村战略;农产品流通体系;流通效率;流通质量;农村现代化

本文索引:陈凌晨.<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6):-012.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3(b)--04

1 引言

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过多、成本过高、效率不高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这种模式导致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和时间,降低效率。例如,蔬菜价格成本的70%是由于多级批发商转手造成的。这既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降低了农产品的价值。此外,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腐败率较高,以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为例,其腐败率在2018年分别达到11%、20%以上、8%、10%,果蔬损耗率在发达国家通常维持在5%以内。这种高损失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为确保农产品在长期流通中不会发生变质,各类化学品被大量使用,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直接销售和生产销售不能达到均衡。这种模式使农产品产销脱节,造成市场供求不平衡,价格大起大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脱节,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大。

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我国也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2 文献综述

2.1 数字乡村战略现状的相关研究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点发展战略,其中,数字乡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数字乡村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这既推动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变革,又正在改变农村的产业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的治理能力。这意味着农村的生产活动、社区治理、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将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优化,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实现经济新形态重构,数字乡村正在不断提升传统产業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都将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孙金萍(2019)的研究认为,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并提升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这既可以提高了农村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袁野,曾剑秋等(2014)以云南省“数字乡村”为例,深入研究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为改进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邱士娟(2019)的研究认为,我国需要优化产业布局、物质装备基础和劳动力配置,以实现数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相关研究

孙侠和张闯(2008)的研究发现,我国新鲜农产品的流通体系中,各个流通主体的利润分配及其不均衡的现象,这部分利润在中间环节再次占据大头。他们指出,这种利润分配的不均衡性主要受流通成本的直接影响。换句话说,流通成本越高,中间商的利润就越高。在流通体系上,郭红东等(2018)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现有的农产品流通系统,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回应存在的问题。杨宜苗和肖庆功(2011)对流通成本、效率以及不同流通渠道下的利润分配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方法调查,他们发现,主要受驱动变革的主要内因——渠道力变革的影响,流通渠道的变革规律。此外,他们还发现,客户购买方式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方式的引入,也明显受到流通渠道变化的影响。

杨宜苗和肖庆功(2011)进一步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化应在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渠道战略“双重化”,既要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又要满足小规模生产的需要;渠道结构“扁平化、多元化”,即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同时兼顾多种流通方式;渠道职能“专业化”,即各流通主体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环节,提升专业水平;渠道运作“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流通效率;渠道关系“联盟化、一体化”,即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渠道环境“规范化、有序化”,即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保障流通的公平公正;交易方式“现代化”,即利用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这些方向的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2.3 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相关研究

寇荣、谭向勇(2008)的研究中,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由立场指标、类型指标和具体指标构成。这种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李丽,胡紫容(2019)选择北京-天津-河北三地2007—2016年的样本作为分析数据。他们发现,在北京天津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河北的循环效率更低。此外,在流通效率上,地区间的差异在河北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制约京津冀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创新,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以及日益更新的技术,愈发需要对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适应时代的创新。欧阳小迅、黄福华(2011)的研究中,重点测算了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几个因素,主要影响流通效率的有以下几点:农村的基础物流设施水平,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农村数字化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策略,为改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2.4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

田野和赵晓飞(2012)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创新现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建议,重点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和信息化。农产品流通管理与体系等方面的重要建议有待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农产品的交易方式提出了一定的创新,例如结合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以及提出了如何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并给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为我们理解和改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钟雪丽(2019)对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分析选择了以供应链为视角,分析了如何改良农产品的供应链,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通过改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供给端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其主要针对如何优化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一个高效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不仅要从生产端、供给端、销售端来考虑,还需要从服务端来考虑,更应全面系统的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这些建议为改进农产品流通模式,构建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数字乡村战略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

数字乡村战略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中,如果只关注现有的流通体系,研究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全面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本文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找到最有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3.1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我国农业在全球农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是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民的消费选择的变化有助于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创新。这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是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驱动力。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的变化,如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对便捷购物方式的需求增加等,可以推动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创新。

3.2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可以缩小城乡福祉差距

随着城乡福祉差距的减小,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城乡福祉差距的减小,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生活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提升,从而增加了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变化对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创新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城乡福祉差距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需求,还影响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城乡福祉差距的存在,使得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流通方式的改变,还体现在流通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此外,城乡福祉差距还影响着高技术人才的流向。随着城乡福祉差距的缩小,高技术人才开始逐渐向农村流动。这种人才流动对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3 数字乡村战略能促进以粮食安全价值为导向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流通效率,可以促进居民以粮食安全价值为导向。这意味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效率,还可以提高居民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随着居民的粮食安全意识不断上升,农产品流通系统规模的提升并没有跟上粮食安全意识的提升速度,这种失衡会加速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创新。这是因为,居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这就需要对农产品流通系统进行创新,以满足这些变化的需求。

4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4.1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有望在2025年建成农业强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推动农业和乡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只有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省的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农产品流通体系,为黑龙江传统农产品流通领域带来新的曙光,为整个流通业注入活力的是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的透明度,从而推动流通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前景。

4.2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1)新零售市场不成熟。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缺乏技术支撑,这意味着在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导致流通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其次,缺乏消费者体验,这意味着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未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如购物环境、购物便利性、产品信息透明度等,导致消费者满意度较低。最后,渠道整合不完善,这意味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过于分散,未形成有效的整合,导致资源浪费,市场响应速度慢。这可能是由于线上销售渠道的推广和运营不到位,或者消费者对线上购买农产品的信任度不高。在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等新零售市场中,这些农业企业尚未完全受益。这些因素对其在新零售市场的成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大对新兴数字技術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推广力度,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提升农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2)物流成本高。在黑龙江省,不少农业公司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而不是自己的物流系统。但农产品流通领域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物流成本过高成为关键制约因素。这是因为,高昂的物流成本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最终售价,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鲜农产品的销路不畅和质量损失严重,主要是由于冷链物流的高成本和智慧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冷链物流的高成本使得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难以保持其新鲜度,而智慧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则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将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优质农产品向外运输的成本高昂,运输困难。这不仅限制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还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3)信息数字化程度低。从2020年度“数字100强”城市的地域分布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仍处在数字化发展的相对滞后阶段。其中,黑龙江省只有哈尔滨市获得了“百大数字城市”的称号。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仍处于滞后状态,这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同时,该省还缺乏完善的农业监管平台和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这使得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管理存在困难。此外,溯源系统的建设也不完善,这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5 对策建议

5.1 推动技术标准一体化

第一,技术标准一体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助力技术标准的数字化转型。基于供应链“五流”协同,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协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优化供应链。依托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市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技术标准的一体化。借助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流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标准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发展网络技术信息化。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采集,在大數据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农产品的优劣势并进行优化。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追踪产品的来源,了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2 规范数字化流程,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第一,整合物流资源,搭建智慧流通网络,将运力资源、仓储资源进行多维度、多源头、多渠道整合,纵横布局智慧流通网络。横向上打通联动公路港网络,推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衔接。搭建仓储供应链,打通仓储—运输—货源全链路闭环;纵向提供统一的供需平台,全方位、实时发布上下游企业的供需需求,包括运力需求、仓储需求等。加快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企业、跨组织、跨区域之间深度协同。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物流路径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生态因素,尽可能选择环保的运输方式,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社区”的冷链物流网络。这一观点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冷链流通网络中的重要性。通过构建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流通网络,可以实现生产基地、直配中心和商超社区之间的高效连接,从而提高冷链流通的效率。此外,数字化协同体系的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冷链流通的管理水平,实现流通过程的可视化和可控制化。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产品冷链流通系统中的科学生产、质量可追溯、全程冷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产品冷链质量可追溯信息的可靠度:这一观点突出了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冷链流通体系中的应用价值。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冷链流通过程的全程监控,提高产品质量的追溯能力,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

第三,建立车源、仓储、货源信息的供需交易平台,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提供平台、运营、交易的集成支撑服务,提供全程的交易、物流和仓储服务。通过平台交换物流报价、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等信息并进行结算服务,构建物流领域信息系统。通过集中产、储、运各环节的供需信息,市场集约直接对接需求与供给方,实现更高效、集约的现货交易与物流服务。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打造现代化的流通领域交易及信用系统,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引领供应链结构变革。推进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健全物流交易和活动信息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以用户需求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强化联动和深化融合,助推 “协同共享” 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孙金萍.浅谈数字乡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245-246.

杨宜苗, 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 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32(2):79-88.

寇荣, 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8(5):12-15.

杨宜苗, 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 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 (2): 79-88.

袁野, 曾剑秋, 赵鸿运, 等.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 以云南省“数字乡村”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73-78.

邱士娟.“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探究[J].信息系统程,2019(4):125+127.

郭红东,陈潇玮.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J].杭州(周刊),2018(47):10-11.

郭娜, 刘东英. 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3): 75-80, 112.

孙侠, 张闯.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 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2):39-48.

赵晓飞, 田野.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08(2):16-22.

赵晓飞, 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 管理世界, 2012(3):81-95.

钟雪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6):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