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特点的童话教学策略
2024-03-29江苏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214145黄月婷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214145) 黄月婷
童话是儿童最喜欢阅读的一种故事类文体。这是因为童话中的人物、情节、语言、表达方法等多种因素共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能够把儿童带入想象的世界中。统编语文教材十分重视童话教学,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童话文体的学习,尤其是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童话单元,足见编者对童话教学的重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童话的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童话新奇、传神的情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童话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学习、积累、运用,在童话反复、有规律的结构中学习复述,在童话经典、鲜活的形象中获得审美体验,最终形成对童话文本的整体把握。
一、关注情节发展,感受重复结构
童话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不是因为情节曲折离奇,而是因为其新奇、夸张,并且这种新奇、夸张是采用重复之中有变化的结构模式呈现出来的。针对童话文体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虽然说童话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每一个童话故事的情节都是独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故事中最吸引你的情节是什么”的问题,驱动学生阅读童话,进而关注情节的发展,并通过与以往阅读的童话故事做比较,思考最吸引自己的情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故事情节在文章中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引领学生破译童话文体表达的秘密。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三年级上册第12 课)这篇童话是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写的是一幢百年老屋快要倒下去的故事:老屋老到自己都“准备往旁边倒去”时,故事开始了,有小动物想来暂住一段时间,要求老屋“等等”。故事情节的发展是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可以在读完一个小动物的情节后进行预测。因为童话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猜测出,接下来在老屋准备倒下去时,还会有别的动物出现,要求老屋再“等等”。这样一来,故事情节随着不同小动物以不同原因提出的不同暂住要求(时间上)而不断发展,童话的文体特点之一——结构重复,也随之出现了。在教学时,教师将童话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结构重复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既能深化学生对童话文体特点的学习,又能引领学生轻松完成预测策略的学习。
二、咀嚼语言韵味,体会生动表达
童话故事无论是听还是读,学生都十分喜欢,除了故事情节吸引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童话在语言表达上贴近儿童。有人通俗地理解为,童话就是儿童喜欢的“话”。童话语言之所以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首先源自其形象性。童话故事中,作者通常在想象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能使所描述的动物、植物能够像人一样活动,带给学生亲切感、熟悉感;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将陌生的事物以清晰的色彩和画面呈现出来;夸张手法的运用,则能够产生动态感、变形感,仿佛带领学生进入了动漫世界。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其次,童话的语言简洁、活泼,具有韵律感、音乐美。简洁是指童话所使用的语言不拖泥带水,句子长短适合小学生的视域,学生一看就能大致明白意思;活泼多是指童话语言具有动感,内容丰富生动,句式富有节奏变化。童话语言的韵律感体现在一组句子中,不仅结构相似(如四字词语、主谓结构等),句末都是同一声调或韵母,读起来富有节律感,还表现在句子之间长短的搭配,以及字音、语调方面的协调,读起来能够产生独特的旋律感。最后,教师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咀嚼童话语言中,仔细体味其生动传神的表达。
如《巨人的花园》(四年级上册第26 课)这篇童话,一开始就以很独特的语言表达吸引了学生。课文第1 自然段中:“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一段文字在内容上值得咀嚼,表达上也十分生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读,并说说读后感。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句式整齐,且写出了花园的漂亮”这样的感受。这显然只是一种抽象概括,教师还需要适时引导学生仔细咀嚼文字的表达。首先,需要想象这一段文字中围绕“漂亮”所描绘的景象带来的画面感。这种画面感不是单幅画而是组画,画面的主要景物——鲜花、绿树、鲜果、白雪是根据季节变化而变换的,而且这些画面并非以平面静态的方式呈现,而是立体多维呈现的。“鲜花盛开”是动态十足,“绿树成荫”富有立体感,“鲜果飘香”中还带来味觉意象,即使“白雪一片”在辽阔的意义上同样有隐隐的立体感。其次,需要关注文字中的色彩美。除了其中直接写绿、白两种颜色,还需要从文字中咀嚼出其他色彩。学生在“鲜花”中看出了红黄蓝紫斗芬芳,从“鲜果飘香”中辨析出金色、褐色、栗色、灰色这一系列成熟的颜色。最后,需要从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式中,读出动听的韵律感。文段中四季并列,词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富于变化。
三、聚焦丰富想象,感悟鲜活形象
童话最突出的文体特点要数想象丰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无数鲜活的童话人物形象,有白雪公主、美人鱼、哈利·波特……童话中的想象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而这正是童话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能够满足他们天生好奇的心理。既然童话中的想象来自作者的创造,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捕捉童话中的想象,并尽力揭开作者创造的谜底。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级上册第8 课)这篇经典童话,安徒生选择生活中的真人作为童话角色,看上去采用纪实的手法,实际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依然是安徒生想象出来的童话人物。课文中对大年夜雪景的描写,是安徒生想象出来的一种典型环境,遭遇悲惨的小女孩则属于典型人物。其中最能看出童话想象意味的是,文中小女孩多次擦燃火柴时所产生的幻觉,在似真似梦中再现了小女孩生命弥留之际的许多渴望,这些都在微弱的火柴光亮中破灭、消失,包括小女孩的生命。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童话中事物集中的幻想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象的基础是寒冷的冬天里缺衣少食的孩子的渴望。首先,寒冷。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微弱亮光,直接产生的幻觉就是能够抵御寒冷的火炉。其次,饿肚子。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又是大年夜,周围的人都在吃好东西,所以在第二次擦燃的火柴亮光中,小女孩的幻想是香喷喷的烤鹅。最后,欢乐和慈爱。在后续擦燃的火柴亮光中,小女孩在幻想中依次看到的是圣诞树、奶奶。虽然说现实生活中小女孩见过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但弥留之际这些事物集中出现在小女孩的幻觉中,显然属于作者的创造。这种想象的丰富性带来的鲜活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体验式教学,直观感知文体特点
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童话故事情节发展、咀嚼语言韵味、分析作者的想象时,虽然可以让学生系统、深入地把握童话的文体特点,但这种鉴赏活动缺乏连贯性,无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知童话的文本特点,容易导致学生鉴赏程度的不深。为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系统、深入地进入童话文体特点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体验式教学。如通过视觉体验、聆听体验、表演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直观感知童话的文体特点。其中,视觉体验是指教师下载或开发视频,由多个人物或多个动画形象来演绎童话内容,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两种模态。这样教学适合抽象思维不强、童话学习经验不够丰富的低年段学生。聆听体验是指教师在音乐的辅助下,完整、有情感、有技巧地朗诵童话内容,让学生闭目聆听,想象童话故事情节,并感知教师语言、语调的特色,从而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这样教学适用于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童话鉴赏经验的中高年段学生。表演体验是指学生阅读童话后,分角色演绎童话中的人物,且需要设1~2 名学生负责朗读旁白。表演期间,在朗读旁白或参与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突出童话中的重复元素、读出童话中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这种体验形式的特点,在于能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融入童话鉴赏环节中。但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童话鉴赏经验,因此更适用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多种体验形式相结合,如让学生结合视频展开朗读、结合音频展开表演或绘画等,引导学生在多重体验中真正把握童话的文体特点。
如《巨人的花园》(四年级下册第27 课)这篇童话,以大胆的想象将动物、植物、四季拟人化,语言韵味无穷。为了突出花园的美丽、热闹,文中用了“柔嫩的青草”“丰硕的果子”“悦耳的歌”等描写,而在描写花园的荒凉场景时,文章又引入了“白色的大衣”“呼啸”“闹三个钟头”等内容。为了使学生直观感知童话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学生完成本篇童话内容的学习和文体特点探究活动后展示微视频,借助动画场景让学生感知巨人的花园由美丽变荒凉、由荒凉变美丽的过程。在分享微视频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朗读童话的前半部分,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的魅力,并鼓励学生结合微视频,模仿教师的语调和朗读技巧,小声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内容,从而更好地进入童话情境中。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分享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完整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线上合作的方式,结合视频中的图片、字幕展开配音活动。这样,在观看微视频和自主朗读活动中,学生可以从文体角度系统地鉴赏所学的童话。
五、把握童话特点,尝试童话创编
在教师详细讲解并展开体验式教学后,学生基本上可以把握童话的文体特点。但要让学生真正内化童话文体的相关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让学生基于自身对童话文体特点的了解,尝试参与童话创编活动。统编语文教材也将创编童话作为重要的习作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在创编童话中,童话文体的多种特点慢慢地凸显并迁移运用,学生的习作逐渐有童话的样子和味道。
刚开始创编童话,最需要落实的是角色的创新性。通常情况下,采用小动物或者植物为主角来创编童话,只要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做事、思考,就是初步达到了想象出新角色的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中,对“啄木鸟”“玫瑰花”这些事物就可以采用拟人的方式来创编童话,让生活中的故事发生在这些事物身上。这样的创编起点,会使学生觉得创编童话不是什么难事,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开启神奇的创编童话之旅。当学生逐渐掌握一些童话创编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创编的难度,强调要发挥想象的作用。在创编童话故事中,学生借助想象,引入幻想,让故事中的角色能够上天入地、古今中外自由来往,在人物的多次往返中童话故事形成反复结构,带给人未曾见识的世界。在走向大胆创编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设定自己喜欢或想象的角色,改编生活中的故事或者新编故事,形成自己对童话人物及关系的设计,在故事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中让人物随机行动、思考,并由此带来全新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进而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童话。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创编童话时,对童话语言表达方面的特征是一时难以把握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注意把平时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的具有童话意味的语言直接或稍加改变地引入自己创编的童话中,主动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童话语言慢慢打上自己的烙印。
综上所述,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其文体特点,既让学生在阅读童话中逐渐把握童话的整体特点,又让学生在童话创编中将这些特点慢慢地表达出来,最终形成对童话文体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