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语言材料的积累、梳理、解析和运用

2024-03-29江苏张家港市新塍小学215631刘素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典型课文

江苏张家港市新塍小学(215631) 刘素红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任务。教师关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培养语感,为今后的语言文字运用奠定基础。统编语文教材文质兼备,编排的课文中有许多典型语言材料。何谓典型语言材料呢?典型语言材料一般是指具有特殊性和典范性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在修辞或结构方面颇具特色,值得学生积累、模仿、迁移和运用。那么,教师如何依托教材中的典型语言材料,把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注重有效积累,梳理典型语言材料

有效积累、梳理语言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的基础。怎样才能实现语言的有效积累与梳理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归类意识、关联意识,使学生语言积累、梳理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真正凸显典型语言材料的应用价值,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奠定基础。

(一)整体意识

纵观统编语文教材,几乎每册教材中都有不少的典型语言材料。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积累与梳理典型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低年级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文中的“圆圆的”“绿绿的”等;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文中的“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中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中年级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典型段落的积累与梳理,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两课都运用了“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总分构段特点明显。积累与梳理这样的段落对提升学生的构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年级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篇的积累与梳理。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一文,由四个段落构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四个季节的特点,结构整齐。又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一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一连串问句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思绪,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师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引导学生积累与梳理典型语言材料,能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

(二)归类意识

在积累、梳理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归类意识,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时容易发生错乱。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迁移和运用提供条件。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归类,明确“掰”“扛”“扔”“摘”“捧”“抱”“追”“跑”这些词语属于动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些词语属于ABAC 式词语。再鼓励学生说一说类似的词语,以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语言,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除了词语的归类,教师还可以从句子的特点上引领学生进行归类梳理,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都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归类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使学生的语言储备更加丰富,为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字运用奠定基础。

(三)关联意识

教师还要关注不同册次、不同单元课文中典型语言材料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表达体系,培养学生的关联意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运用语言文字。如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文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中的“尖尖”“圆圆”“弯弯”都是叠词。在学生积累、梳理这些叠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与《小小的船》一文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回顾“弯弯”“小小”“闪闪”等学过的叠词。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关联意识,促使学生由此及彼,养成主动关联积累的习惯,逐渐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关联积累不仅包括同类词语,还包括同一题材的课文、同一作者的文章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联意识,促使学生将积累的、分散的典型语言材料连点成线、结线成网,形成一个系统化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搭建思维支架,解析典型语言材料

典型语言材料是学生迁移运用的有效素材。教师要注重对统编语文教材中典型语言材料的解析,深化学生对典型语言材料的理解,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打下基础。

(一)结合语文要素,丰富语言实践

在解析文本中的典型语言材料时,教师不能局限于对这一典型语言材料的解读,而要找到其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文本表达的奥妙。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何谓“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如何“关注”?有哪些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语文要素与典型语言材料的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如单元精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对文中“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个句子比较有新鲜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个句子与平常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再让学生仿照这一句式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何谓“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方法,还为学生深度理解和积累这一典型语言材料打下基础。教师只有将典型语言材料的解析与单元语文要素关联起来,才能精准把握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典型语言材料,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语言优化重组,厘清内在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把某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典型语言材料进行优化重组,设计单项能力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以二年级语言训练为例,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是二年级学生要达到的一个重要能力目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厘清典型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更好地积累、梳理语言提供条件。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中“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一组词,选自本单元《一匹出色的马》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原文中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对组成句子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经过分析,学生发现,这个句子的描写对象是“田野”,田野的特点是“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是作者基于田野的特点想象出来的。这个句子的表达特点是先写景物,再写特点,最后写像什么。这样,教师结合单元助学系统,为学生搭建了思维支架,既帮助学生厘清了典型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对典型语言材料的深度理解;又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为后续的语言迁移和运用打下了基础。

(三)观照单元整体,定位教学价值

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整体。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把握典型语言材料的教学价值,能深化学生对典型语言材料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从文本的逻辑关系着手,探究典型语言材料之间的关系,依托语文要素明确典型语言材料该教什么、怎么教等。这样能使学生对典型语言材料的运用更加精准,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基于此,在教学单元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章中的典型段落,对总分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再让学生依据课后小练笔和选做题的要求,运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单元语言训练的重点,把积累与梳理典型语言材料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典型语言材料之间的共性,能帮助学生积累、梳理典型语言材料,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真正凸显典型语言材料的教学价值。

三、搭建思维支架,运用典型语言材料

在学生积累、梳理、解析典型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思维支架,可以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一)借助典型段落,习得构段方式

典型段落在结构上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关注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学习典型段落的构段方式,能充分彰显典型语言材料的价值,助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一文,由四个自然段组成。每个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既是这个段落的总起句,又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厘清各段内部先总后分的逻辑关系,再引领学生发现四个段落之间的并列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有效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在习作表达时做到有“法”可依。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段落,教师要以此为依托,引导学生习得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借助类文对比,习得构篇方式

类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中风格或主题相似的课文,教师通过类比帮助学生感受这些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谋篇布局的方式,促进学生由阅读向表达的转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这篇课文与之前教过的《火烧云》《雷雨》等课文联系在一起,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经过类文阅读,学生发现,《雷雨》一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的;《火烧云》一文主要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描写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海上日出》一文分别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象。这三篇课文都以自然现象为描写对象,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自然景象随时间流逝发生的变化。这样引领学生梳理课文的构篇方式,有助于学生习得谋篇布局的基本方式,积累构段经验,为今后的习作表达奠定基础。教师借助类文对比,能有效整合教材中相似或相关的典型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由篇及类,丰富学生对典型语言材料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借助学习任务群,形成系统化认知

语文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借助学习任务群展开学习,以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系统化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典型任务,把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以深化学生对表达范式的认知,帮助学生习得表达规律,提升语用能力。

如总分的构段方式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形成对总分结构的系统化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一是阅读多篇包含“总分”结构段落的文章;二是学习并交流这些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三是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这一任务群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总分构段方式的奥妙,掌握总分结构的语言规律;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典型语言材料,不仅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还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本资源的深挖细掘,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与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典型语言材料,发现典型语言材料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同时,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内涵与价值,并由积累逐步走向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典型课文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