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楼时光(散文)

2024-03-29杨海标

南方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鼓楼侗族

杨海标

侗族,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广西文学》《三月三》《红豆》《南方文学》等刊物。

许多记忆是藏在深处的,但只要轻轻碰触,便会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游到面前来。故乡的那座鼓楼,就常常在不经意间唤醒我温暖绵长的回忆。

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鼓楼,它从鳞次栉比的木楼簇拥中昂然跃出,以遗世独立的姿态优雅地耸立在寨子的中央,似一座凝固在时间深处的雕塑。鼓楼高九层,建于光绪年间,已在日升月落的岁月中踽踽独行一百多年。虽然时光已经老去,许多事物都已经被碾碎在历史的尘埃里,但这座鼓楼依然面容清朗、充满生机活力。站在寨子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那气宇轩昂的挺拔身姿。

鼓楼上覆盖着鱼鳞般的青色瓦片,整齐而有韵致,似一曲节凑舒缓的古典音乐。顶部为高耸的宝葫芦,像一串向天神报告平安的梵音。早晨瀑布般的霞光泻在巍峨的鼓楼上,显得缥缈空灵,充满了圣洁和神秘。

每次走进鼓楼,我就像鸟儿回归了树林,像蝴蝶飞进了花丛,它让我怡然,让我陶醉,让我亢奋,像啜饮醇香的陈年老窖那样忘情痴迷。即使在失意的时候,因身在鼓楼,那不安的心神,瞬间变得安逸,变得宁静,似乎肌肤、血液、呼吸与鼓楼已经融成了一体。

许多个夜深无眠的时候,我独坐阳台,遥望天上寥落星河,近看城市阑珊灯火,儿时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心便飞到了那座给过我无尽欢乐的鼓楼。整个孩童时期,鼓楼是我完整的世界,它给了我最初的生活体验,也激发了我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黛瓦流韵的鼓楼,庄重沉稳。合抱粗的杉木柱子,被岁月的风雨浸蚀洗礼,已露出嶙峋和沧桑,传递着古旧的气息。鼓楼一楼四周用木板镶嵌,中间有一个如斗篷大的八角形火塘,冬天總有一炉温暖的火在燃烧。村里的老年人每天都聚集在这里,围火而坐,把火塘边放置的木凳蹭磨得油光发亮。他们“吧嗒”着长长的旱烟袋,有时说笑,有时沉默,有时叹息。木柴不时卷起的浓烟,虚虚实实地缭绕升腾,照映着他们被岁月一笔一画雕刻的苍老容颜。

夏天的夜晚,鼓楼便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寨上的男女老幼。吃完晚饭,人们从各自家中走出,聚集到鼓楼里,讲故事、唱侗歌、弹琵琶、吹芦笙,或家长里短,或谈古论今,生活的意趣悠然荡漾开来,一天的疲惫便消解在欢声笑语中。

鼓楼前有一块平地,称为鼓楼坪,是大家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鼓楼坪用鹅卵石镶嵌而成,中间是一个圆圈图案。以圆圈为中心,有多条直线向四周延伸,似一道道四射的光芒,这就是侗族的太阳图腾。传说侗族崇拜的女神“萨玛”是太阳的女儿,她身披金丝银线,从天上乘神鸟来到人间,把光明和吉祥带到侗乡村寨,所以侗族对太阳充满了敬畏和崇拜。

鼓楼和鼓楼坪是我和小伙伴们纵情欢乐的自由天地。我们在鼓楼坪上追逐打闹、做游戏、丢沙包、跳绳、踩高跷、看蚂蚁搬食物,或在鼓楼里捉迷藏,在枋梁上挂起绳子荡秋千,用竹杈卷起鼓楼里的蜘蛛网去捕捉蜻蜓,戳下吊在鼓楼瓦檐下的小蜂巢烧烤蜂蛹,无拘无束地挥霍着没有烦恼的童年。

我们最享受的时光,是在鼓楼里听大人唱山歌、讲故事。

侗族没有文字,人们用歌唱的方式记录历史、修身养性、装点生活。房族里有一位大婶是从邻村嫁过来的,她的父亲是位歌师,她传承了父亲爱唱山歌的基因,叙事歌、坐夜歌、劝世歌、人情歌、敬酒歌等等,她像在山上摘树叶一样,随手拈来,出口成歌。据说有一次她和外地来的歌师对歌,唱了两天两夜,一首歌也没有重复。她的歌声清脆甜亮,幽婉缠绵,如高山流水,似白云悠悠,让人沉思遥想,陶醉其中。她更多的时候是教年轻人唱侗歌,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在耳濡目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侗歌的神奇魅力。

寨上有位老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侗族传统文化却十分专注虔诚。他会唱侗歌,会弹琵琶,会吹芦笙,会讲侗款,特别是讲故事十分传神。他喜欢讲侗族神话传说姜良姜妹续人烟、侗族美女婄惹、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吴金银等故事。他讲故事时绘声绘色,唾沫横飞,常常跟着故事人物的动作起舞。有一次讲在兴头上,他竟飞起一脚,把火塘里燃烧的柴火踢个天翻地覆,吓得大家落荒而逃。有时他讲着讲着便双目闭合,沉浸在故事里,让你以为他正在和故事里的古人交流。讲到高兴之事,他的眼里落满星光;讲到悲伤之事,他便哽咽流泪。每次他总是在故事最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让大家意犹未尽,不舍离去。他的脑子里装着许多侗族宝藏,像魔术师手中抽出的丝带,仿佛无穷无尽,让我们十分钦佩和敬慕。

鼓楼,是我的人生第一课堂,在这里我耳濡目染了许多人生礼仪、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它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山溪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田,让我从蒙昧无知中一步步成长。

侗族款词里说道:“建寨先建楼,砌坛祭萨玛。鼓楼是心脏,富贵有来由。”侗族大多村寨的历史是从鼓楼开始的,人们的生活都与鼓楼息息相关。

鼓楼因楼中放置有一面牛皮大鼓而得名。过去,村寨里遇有紧急情况,如有兵匪进犯,偷牛盗马以及火警等重大事件发生,人们就会敲击大鼓,通知村民紧急集合,全力以赴应对突发事件。

鼓楼是村人聚会议事、唱歌娱乐、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每年的祭萨节、侗年节、“月也”活动等,都以鼓楼和鼓楼坪为中心,激情和欢乐在这里引爆燃烧。

在离鼓楼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用砖和石头围成圆形的土堆,那是供奉祭祀萨玛的萨坛。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卯日,寨上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萨玛与萨坛是侗族古老的信仰文化。萨玛,侗语称为大祖母,是侗族至高无上的女神,深受人们的爱戴。这天,当阳光铺满寨子,杀猪宰羊的声音便此起彼伏。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从屋檐相连的木楼里奔涌而出,热闹的气氛顿时溢满了村头寨尾。人们先集中到萨坛前,在祭司的带领下,对着萨坛烧香祭拜,祈求萨玛护佑赐福,保村寨平安兴旺、百姓幸福安康。我们看着大人们都是一脸的虔诚肃穆,场面庄严而神圣,都不敢嘻哈造次,乖乖地跟随大人做各种祭拜动作。仪式结束后,萨玛神像由两个壮汉用一架精致的轿子抬着,在锣鼓和鞭炮的轰鸣声中沿着村巷巡游。我们跟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前后雀跃,最后来到鼓楼坪上。此时,鼓楼及鼓楼坪四周已是人山人海,由“腊汉”(年轻男子)组成的芦笙踩堂舞,在左手撑着红伞、右手挥舞着李花手巾的“腊勉”(年轻姑娘)伴舞下,随着芦笙清脆悦耳的欢快节奏翩翩起舞。接着,琵琶歌、侗族大歌、耶歌轮番上演,侗寨的上空飘荡着天籁般的旋律,鼓楼坪经久不息地涌起如潮的欢呼声。

“讲款”是我们寨上最庄严的重要活动。侗族聚居在湘黔桂交界的偏僻地区,加上民族弱小,过去经常受到外来的欺负和侵犯。为求安全和生存,人们必须团结起来,于是侗族古代社会便有了“款”这种以血缘为基础,以地缘为纽带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的社会联盟组织,它按照人口的多少设有大款、中款和小款,每款都有款首,负责组织社会活动。“讲款”一般以村寨为组织进行。内容主要有神话款、风俗款和约法款,而最盛行的则是约法款,它是侗寨自我管理、规范行为的村规民约,是一种地方性“法律”。如对偷盗赌博、林木保护、邻里相处、婚姻嫁娶等等都明文规范。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各村寨都要举行“讲款”活动,重申款约,要求人們共同遵守。这天,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到鼓楼坪上,由款师讲款。款师站在人群中间的一张高凳上,把款约编成具有侗韵的诗文进行吟咏:“天管地/地生人/款约管侗村/祖辈先人制款约/子子孙孙要遵循/如果哪个违反了/款律治罪当无情”“不许谁人上偷下盗/摸鸡偷鸭/只要人赃俱获/当众公布他的丑恶/叫他脸难露/头难抬”……款词庄重威严,那严谨的韵律、铿锵的节凑,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当讲完重要“条款”时,“是呀”“对呀”的声音便从人群中爆发出来,那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让人热血沸腾。那是拥护,是赞同,是团结的象征,是民族凝聚力的真切表达,挥洒着村民的坚定与气度。

吃了年夜饭,趁着春节期间的闲暇和酒菜丰盛,“月也”如应季的鲜花如期盛开。“月也”,是侗族村寨之间春节时集体走访做客的一种盛大的活动。客寨去“为也”,一般要提前几天告知主寨,以便对方做好接待准备。“为也”的队伍有龙灯队和歌舞队及普通村民,由数十人至上百人组成,一路浩浩荡荡。主寨的龙灯、芦笙队都要到寨门前列队迎接客人,并将客人带到鼓楼坪上进行龙灯表演。先由客队的龙灯上场,然后主寨龙灯上场,最后主客两条龙灯同时登场。鼓楼坪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龙宝上下蹿动,龙头紧追不放,龙身起伏翻飞。精彩的动作,娴熟的技艺,让人目不暇接,山寨像一锅烧开的水在荡漾沸腾。表演结束,村民们纷纷上来拉抢客人,并带到各自的家里,用酸肉、酸鱼、酸鸭、糯饭、米酒等家里最好的食物热情款待。谁家拉的客人多,就引以为自豪。拉不到客人的,会被人看不起。第二天为文艺表演,有侗戏演出、芦笙表演、琵琶弹唱、侗歌对赛等,男子身穿百鸟衣,头插锦鸡尾羽;姑娘头戴银花冠,耳吊金银环,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亮光闪闪,环佩叮当。演出从上午到下午,那是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是让人难忘的欢乐时光。

夜晚,鼓楼坪上灯火通明,一场精心准备的长桌宴即时开始,这是主寨招待来“为也”的客人最隆重的仪式。民以食为天,还有什么比一场具有侗家特色的宴席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能传达友谊呢?长桌宴一字排开,似一条活色生香的长龙,数百人齐坐两边。交杯酒、转转酒、团圆酒,觥筹交错,深含友谊的酒杯在主客之间来回传递,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吃完饭,客人就要返程了,主寨的姑娘们在寨边设下关卡,用深情动听的拦路歌挽留客人,客人则以歌表达对主寨盛情款待的感谢,互相对唱,有时一唱就是几个小时。主寨还将当天宰杀的猪头作为礼物赠送给客人,表示预约明年将要到客寨去“为也”,有你来我往、友谊长存之意。

兴建一座鼓楼,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靠村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建起来的,整个寨子集合成一个整体,拧成一股绳。合抱粗的巨木要从深山里运出来,靠的是拖拉肩扛,靠的是蚂蚁搬家精神。“咿嗬——嗨!咿嗬——嗨!”震天动地的拉山号子响彻云霄,把团结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之后,木匠、刻匠、画匠、漆匠、瓦匠等众多匠人通力协作,一根根原始木料被修形、刨光、打孔、雕刻、彩绘,用一双双灵巧的手成就了一座近乎完美的鼓楼。人们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为鼓楼的建设下足了功夫,用尽了智慧和心血,毫不吝啬地将鼓楼建成了近乎奢侈的“脸面”工程。

鼓楼的建造工艺十分繁杂,一座木质结构鼓楼,由数百上千件材料组成,掌墨师不用图纸和建筑模型,凭着传承的技艺和经验,凭着想象和思考,在脑子里规划设计,构筑着一个庞然大物的精妙世界。他们仅凭一根几米长的竹片——“匠杆”,以及一些不到半米长的竹签和曲尺、墨斗,就可以把整座鼓楼的大小梁柱、穿枋、斗拱等需要连接的部位和尺寸,用近似天书般的“墨师文”符号标注出来。然后挥动原始的斧、锯、钻、刀、刨等,依尺寸比例进行加工。组装时不用一颗钉子,凿榫衔接,严丝合缝,浑然天成。以四根主承柱为核心,形成一个内空高耸的井架内环,再与中柱、短柱和枋梁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了纵横交错、层层支撑的力学结构,其稳定性、牢固性无懈可击,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坚不可摧。

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来重新审视鼓楼。此时鼓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在错落有致的光影里,在斑驳暗黑的木质肌理深处,仿佛许多古老的故事和岁月的荣光正在洋溢。鼓楼就是一座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檐脊和翘角上,有惟妙惟肖的飞鸟、麒麟、凤凰、孔雀等雕像,这些雕像做工精美,姿态迥异。鼓楼内则雕梁画栋。在枋梁的正面,有各式各样的精美绘画,有花、草、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象,有渔猎、耕织等生产生活场景和古代人物故事。在宽不盈尺的空间里,这些画面有的简明淡雅,有的古朴神秘,有的显露张扬,有的大气灵巧,有的沉稳端庄。为了使鼓楼内饰达到和谐完美,连露头的吊柱、枋头也被赋予了艺术的灵感。吊柱头雕刻成或葫芦形、或南瓜形、或莲花形、或灯笼形等,而枋头则雕成或龙头、或龟头、或鱼头、或凤尾等,粗拙枯燥的木质被刻刀定格成了让人玩味的艺术品。每一件工艺,每一幅图画,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

每次伫立在鼓楼前,我都被它雄伟的气势所震撼,所感动。它瑰丽、沉稳,吸取着天地的精华,在村寨的炊烟里静静地绽放光彩,如童话般圣洁唯美。它像是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侗族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它更像是一首韵味盎然的诗,使我有了持久的思索与回忆,有了终生的眷恋和不解的情结。

(编辑 吴翠)

猜你喜欢

鼓楼侗族
鼓楼颂
鼓楼颂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布面油画《侗族女孩》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