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加强内控风险防范的策略研究

2024-03-29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4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管理人员管理

周 雪

(作者单位:成都长缘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变革与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在追逐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其市场竞争重点也逐步由产业规模竞争、经济实力竞争转变为内部管理竞争、运行稳定性竞争[1]。而内控风险防范工作作为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其中蕴含的科学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可以对企业运营中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合理预测与防范,从而避免企业出现内部运营不稳定、管理混乱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企业内控风险防范对于企业而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控相关概述

(一)定义

所谓企业内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目标及工作举措可以有效落到实处,维护企业内部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度,在充分考虑了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以后,利用各种综合分析方法,针对各类业务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活动[2]。简而言之,企业内控就是企业各部门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的活动,是现阶段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控大致包含了环境控制、风险控制、人为因素控制、信息沟通与监管等环节。

COSO 委员会(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专门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工作会受到企业内部董事会、管理者、其他管理人员的影响,其主要执行目的是强化企业运营效果,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信息质量,最终推动企业稳定运营与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相关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所搭建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为了维系运营稳定性与发展可持续性所采取的综合性管理措施。

(二)企业内控在企业综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环境、“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发展趋势,企业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稳定性与业务工作质量,并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工作等进行全面化、动态化管理。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对各类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内控工作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一种监管手段,可以确保企业每一个业务环节都在有效控制范畴内,最大限度降低各类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提高企业运营稳定性与整体经营效率[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谋求一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路径,仅拓宽业务覆盖范畴、扩大产业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一家市场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的科学性。而风险防范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通过预测、分析、监管等措施来合理规避企业运营风险与财务损失的,是企业内控的关键环节。

二、企业内控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近年来,在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和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契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部分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其尚未形成科学客观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进而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忽视了内控风险防范工作。事实上,内控风险防范工作是一种事前防范手段,企业可以结合当前运营情况合理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拟订防范方案,进而将各类风险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4]。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将更多的工作精力与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业务效率与经济效益上,并未考虑自身长远发展问题。再加上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整体把握,因此无法将内控风险防范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中。事实上,企业内控风险防范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否则将会无法发挥内控效用,也无法抵御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尚未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现阶段,部分企业组织开展的内控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且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将主要工作精力与重点放在了业务运行管理上,忽视了内控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较为容易给各类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问题可乘之机。企业搭建的内控风险防范系统需要涵盖运营管理、监督管理、事后评价与反馈。内控风险防范体系是由很多管理要素组成的,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部门的运营特点与职能属性进行科学分工。然而,当前部分企业所建立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形式化问题严重,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抵御各类风险问题[5]。

(三)企业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企业深入开展和推进内控风险防范工作,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但是,在一些内控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层不重视的企业中,很少对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与个人能力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除此之外,企业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主要组织部门是财务管理部门,虽然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但是其统筹管理能力较弱,再加上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因此无法实时监控内控风险防范效果,更不用说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预测[6]。

(四)企业内控风险防范体系缺少有效的运行监督

面对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企业组织开展的内控风险防范工作是离不开监督管理的。内控风险防范作为贯穿于企业运营发展始终的工作,需要企业审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对各项经营管理业务进行监督。但是,部分企业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尚未专门设立监督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难以真正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并且企业各部门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内控风险防范效果,同时还会给企业稳定运营带来严重阻碍。

三、企业内控风险防范策略

(一)强化企业全员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

正确的意识是具体实践行动的科学指南。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好内控风险防范的最大化效用,就要对内控风险防范工作形成正确认知。只有这样,方可确保所制定的关于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对策科学有效,合理规避各类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企业管理者作为各项运营决策的制定者、发展规划的设计者、企业员工的管理者,应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与内控风险防范知识,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内控风险防范模式与经验,并将其与本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具有企业发展特色的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做好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宣传工作,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对内控风险防范工作形成正确认识,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照和执行好内控风险防范机制。第二,企业管理者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与综合素养[7]。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稳定性与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内控风险防范水平。第三,企业领导者与董事会需要提高对内控风险防范的重视度与管理专业化水平,从整体上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问题。

(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制订精细化的内控风险防范方案

科学完善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引导。而建立健全内控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和防范各类风险问题,提高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应对各类风险问题,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基于此,企业应该制订系统化、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并注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发现风险、防范风险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

(三)加强内控管理队伍建设

企业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借助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管理系统,同时还需要依托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可以说,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内控风险防范成效。基于此,企业应该在推进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第一,企业需要提高人才选拔与招聘标准,严格遵照“持证上岗”的工作原则对应聘者进行考核。其中不仅需要关注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重点关注其全局意识、创新创造能力等[8]。针对新入职的管理人员,企业可以借助老带新、岗前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工作岗位适应效率,确保内控风险防范成效。第二,企业还应该针对在岗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并借助一定激励措施鼓励相关人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接受再教育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应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与综合素养,规范其工作行为。这样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自觉防范、有能力应对各类风险问题,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四)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运营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的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监督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当前运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合理规避风险问题,减少经济损失[9]。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履行好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不可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应该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运行的独立性。一家市场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还应该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基于此,企业需要以自身运营情况、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建立一套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各类风险问题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给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实力。对此,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研发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风险防范成效。这样就可以合理减少技术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效助力,能够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要想跟紧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企业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模式、风险监督管理机制等,从而真正降低技术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应鼓励员工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10]。

四、结语

企业做好内控风险防范工作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不仅可以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经营风险问题,极大程度上为企业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做好企业内控风险防范工作,具体措施包含了强化防范意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深化对企业运营情况、发展需求、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客观认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注重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方可进一步减少各类风险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与损失,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管理人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