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2024-03-28王瑞林丁菲菲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挑战新媒体

王瑞林 丁菲菲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新媒体能够为高职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然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给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较为老旧、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降低了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开展方式,采取加强监督管理解决学生问题,减少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方式;开展多项培训活动,提升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等对策,应对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新媒体为切入点,运用层进式方法,阐述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高职院校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20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2214;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YH2023-039;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以山西民办高校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3zsszsx143

新媒体是指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系列现代传播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个性化、即时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新媒体包括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微信、视频分享网站、即时通信工具、各种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媒体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分发和消费方式,使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独特价值,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中,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與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助力。

一、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首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线论坛等平台,教师能够及时发布思政教育相关资讯,开展在线讨论和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效果[1]。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多媒体功能,如图文、音视频等,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

其次,新媒体的个性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精准化和差异化思政教育的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思想动态,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引导[2]。此外,新媒体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全时空、全方位的教育覆盖。

最后,新媒体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工具。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课程、互动模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应用这些新兴技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而且能够拓宽思政教育的视野,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术趋势。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新媒体能够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3]。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平台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的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信息泛滥与价值观念混杂。新媒体平台上信息量巨大,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有害信息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学生在未形成稳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的偏离,甚至出现迷茫和困惑,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及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4]。

其次,网络成瘾对学业的影响。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长时间使用网络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较为老旧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新思政教育方式,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方式老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思政教育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内容以政策理论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新媒体时代,学生习惯于通过视频、直播、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取信息,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思政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

其次,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节,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实时化。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无法紧跟时代步伐,难以解答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最后,教育资源与新媒体整合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尽管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但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未能有效整合这些资源,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三)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有待提升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的不足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方面,思政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有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新媒体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强化教学效果。然而,部分思政教师难以熟练运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教学内容和进行互动交流,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6]。

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应对缺乏经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一些负面信息和错误观点会迅速扩散。思政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手段,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引导,保护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解决思政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监督管理解决学生问题,减少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为减少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强监督管理,帮助学生解决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使用规范,明确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的行为准则[7]。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避免沉迷网络,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新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识别和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价值观[8]。

其次,应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监测和管理。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团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信息,防止其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学校应与新媒体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再次,要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正能量内容,如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微电影、动漫、H5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习惯。通过举办线上讲座、互动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其在接受正面引导的同时,自觉远离负面信息[9]。

最后,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应对新媒体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减少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10]。

(二)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方式

针对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较为老旧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热情,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应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快手賬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利用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11]。

还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教学活动,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12]。

(三)开展多项培训活动,提升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

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为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开展多项培训活动,提升思政教师的新媒体认知与应用能力[13]。

首先,高职院校应组织系统且全面的新媒体技能培训,旨在提升教师掌握新媒体工具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操作、内容创作与编辑技巧[14]。培训内容应由浅入深,从新媒体平台的基本功能操作讲解起步,逐步深入新媒体平台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布等方面。

其次,培训应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和技巧。教师应掌握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及其受众群体的偏好,并根据相关特性调整传播策略,利用数据分析优化内容,以强化传播效果[15]。

四、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迎来新的挑战。对高职院校而言,应当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中新媒体应用的价值与优势,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与效果,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帮助,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佳骊,王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困境与出路探赜:以J高职院校为例[J].成才之路,2023(21):33-36.

[2] 刘甜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4):239.

[3] 段冰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2):91.

[4] 李甜.新媒体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3(19):73-75.

[5] 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23(2):86-88.

[6] 张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纵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6):93-96.

[7] 商小咏.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111.

[8] 刘小刚.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9):210.

[9] 张静,武侠.“屏”以载道何以可能: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实践阐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59-62.

[10] 王娜.新媒体视角下高职思政工作体系的优化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222-224.

[11] 乔伟丽.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J].新闻爱好者,2022(9):121.

[12] 李丹.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7):122-123.

[13] 胡悦.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职思政教育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86-88.

[14] 刘祥.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2):205-207.

[15] 董琳.浅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环境建设[J].中国新通信,2022,24(22):242-244.

作者简介 王瑞林,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丁菲菲,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挑战新媒体
叽咕乐挑战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