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及实践研究

2024-03-28李健群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院校学习与未来工作生活具有持久性影响,是现代教育领域重点关注内容,因此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参考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部分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教育推广经验,设计一个拥有文章、测验、咨询、学堂、电台、视频六大功能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从内容优化、组建团队、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践内容。文章认为,利用微信公众号消息沟通便捷的优势,以及由高校资源供给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上后续内容优化与功能完善等多样化平台维护,可以为更多高校学生提供近距离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引导高校学生发现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合理方法与正确渠道解决问题,保障高校学生思想健康,以便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通过整合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资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可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引导更多高校学生正视并解决心理问题。局限于某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存在数据样本过少、案例分析不完善等问题,可以考虑联合当地其他高校,建立一个集中多个高校教育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以满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作为基础建设目标,为更多社会人士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是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高校教育;心理健康;新媒体;平台建设;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76-03

一、前言

作为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极大地缩短信息传播周期,加快资源传递速度,可以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新媒体化发展方向。在以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教育质量差、传递信息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现代社会,心理学呈现迅猛发展趋势,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各类人群,需要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在心理咨询的细分领域中,却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因素有待处理。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部分高校教育模式较为老旧,教育内容缺少闪光点,导致许多高校学生对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不足,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若想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与趣味性,就需要通过“互联网+”,积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比如北京、上海等一些高校,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优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向高校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效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心理咨询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高校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1]。

三、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内容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可以建设文章、测验、咨询、学堂、电台、视频六大功能模块,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一)文章功能模块

文章功能模块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团队负责直接管理,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撰写以心理咨询、健康生活等为主题的文章,由高校学生负责对文章进行润色与定时发布。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高校学生或社会人士,可以浏览以往的文章内容[2]。

(二)测验功能模块

心理测验功能模块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自我测验服务,为高校提供有关高校学生群体更为详细的心理健康资料,方便建立匹配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将MMPI(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等常规测验内容纳入心理测验功能模块中[3]。

(三)咨询功能模块

咨询功能模块面向高校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需要先通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自助预约咨询人员,通过测验功能模块进行自助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人员在接收到预约申请后,从后台调取高校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确认个人信息,以便为高校学生提供更详细的心理咨询服务。除提供平台在线咨询外,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展开更为细致的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4]。

(四)学堂功能模块

学堂功能模块主要是向高校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电影,引导高校学生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学堂功能模块提供的内容需要以便于高校学生个人处理为标准,做好初级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学生无法通过学堂功能模块解决现有的心理问题,可以点击咨询功能模块,跳转到在线心理咨询界面,展开更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5]。

(五)电台功能模块

电台功能模块通过模拟广播电台的形式,向高校学生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音频资料,例如轻柔的音乐、心理健康讲座音频等。高校学生夜间休息之前,可以点击电台功能模块,聆听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辅助睡眠,缓解当天学习与生活压力。

(六)视频功能模块

视频功能模块与电台功能模块的作用类似,是以视频形式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比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讲座等。可以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内容整合到视频功能模块中,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选择。

四、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实践内容

为保障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健康运行,为更多高校学生与社会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内容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

(一)定期内容优化

若要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长久运行,持续为高校学生与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定期优化内容,保障内容匹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6]。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对近一个月时间内的推文点赞数、转载数进行统计,结合大数据技术,对于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受众进行详细分析,整理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推文阅读习惯、个人倾向喜好等内容。同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根据高校学生不同学年面对的学习、生活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以时间轴的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中推送相应的内容。例如,在开学季,许多新生异地求学,面对陌生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感,会棘手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平台中,就可以推送相应的心理疏导内容,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生活,适应高校的学习节奏,避免被前期焦虑影响中期学习与生活,对后期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7]。在毕业季,则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相关内容,从而缓解高校学生身份转变带来的压力[8]。

(二)组建专业团队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团队中,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担任主要管理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招募,吸纳其他团队成员[9]。

但是,这种运营团队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后,再参与到内容编撰、团队管理等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多精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其次是从高校中招募的志愿者学生,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平台运营能力。两种因素叠加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运行效率偏低,并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有效落实[10]。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组建专业团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提供稳定、高水平的运营团队,保障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实现教育资源与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应用。可以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础上,增加班级辅导员等角色,进行运营团队的辅助管理。由心理学专业学生,处理推文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11];由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负责推文版面设计;由计算机专业学生负责平台功能优化等。集中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技术资源、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资源,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审美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普及率,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长久健康运营提供良好条件[12]。

(三)拓宽传播渠道

以往各类高校开设的官方公众号,主要以教师、学生通过朋友圈转发进行传播,难以形成更有效率、更大规模的二次传播效果。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需要通过拓宽传播渠道的方式,积极探索推文内容大规模传播的方法,以便向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3]。

高校可以组织辅导员,以院系为单位,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群,做好每期推文内容的转发[14]。高校也需要做好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线上,可以由高校组织,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各类评选活动,让更多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关注人数。在线下,可以在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础上,发展成关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月,或是向高校周边地区社会人士、小区居民提供心理普查服务,既可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受众,也可以推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实现全民化的心理健康教育[15]。

五、结语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参考本文理论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资源,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如果高校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与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以考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挖掘高校品牌价值,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新媒体教育矩阵,进而推动高校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助力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靖悦,王靖宇.大数据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2):150-152.

[2] 罗国忠.信息技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763-1764.

[3] 徐佳宝.浅析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内容优化路径: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6):55-59.

[4] 高康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内容特点分析[J].才智,2022(35):138-140.

[5] 王一飞.论学生新媒体团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反思[J].新闻文化建设,2022(19):181-183.

[6] 韩瑞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线上平台构建初探[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35(3):64-66.

[7] 李冬.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才,2022(8):69-70.

[8] 郭慧新,于敏.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实践探索:以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J].教师,2021(32):71-72.

[9] 白新涛.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1(25):8-9.

[10] 王军.微信公众号在高校网络心理辅导中的实践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109-111.

[11] 李杨,李玉芳.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的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59-60.

[12] 贺雨义,赵玥,田阳.基于考研心理服务的微信公众号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12(17):168-169.

[13] 陈琛,陈新,王华丽,等.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005-1008.

[14] 胡丹莹.基于学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咨询微平台的开发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8):252-254.

[15] 王勇.心理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心理月刊,2020,15(7):51.

作者简介 李健群,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