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序、颠覆到再造: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新闻业的结构性转型
2024-03-28王婷婷宋紫薇金子梦
王婷婷 宋紫薇 金子梦
摘要:随着第三次技术浪潮的涌现,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品为新闻传播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新闻传播业的智能优化转型升级。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受到业界及学界关注,文章以AIGC技术支持下的ChatGPT产品为例,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结合ChatGPT的通用性、嵌入性、超仿真等大语言模型突出优势,分析在新闻传播行业中对于行业实践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首先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然后提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出版行业的发展是福音还是噩耗”的问题。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查阅法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后发现,ChatGPT在文本内容生产创作、情感化信息拓展、智能化价值赋能以及创造场域延伸四个发展方面展现出独有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研究和调查发现,ChatGPT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向风险、内容输入的无意义消解、真人职业认同感降低以及边界归属侵权等问题,从而加剧了新闻传播行业的生存压力。文章认为,为了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更好地和新闻传播行业有效赋能结合,未来行业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升级,进行针对性突破。本研究旨在共同推动技术向善的红利普惠。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新闻传播;内容生产;人机协同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007-03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技术手段[1]。2023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审议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2]。ChatGPT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其强大的语言模型优势得到广泛关注。
一、ChatGPT的概念及起源
作为AI技术应用的主要分支,聊天机器人经历了从概念化到实体化,再到商用化的演进历程。2022年11月30日,由马斯克等人投資创立的OpenAl实验室推出了最新版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全名为“生成型预训练语言转换器”[4]。
ChatGPT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从而进行对话,与对话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交谈和交流,甚至可以编写电子邮件、视频脚本、文本描述、翻译、代码等[5]。
2023年1月,数字媒体公司宣布计划使用 ChatGPT开发商OpenAl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创建个性化内容[6]。BuzzFeed发言人表示,公司将使用OpenAl开发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纵观国内市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巨头结合自身传播特色及未来发展战略,陆续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数字原型,这也推动了国内大型语言模型及生成式智能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乌卡时代:技术来袭给新闻业带来的挑战
(一)编码偏见:透明性缺失,存在系统性偏向风险
ChatGPT基于人类设定的 AI 训练模型目前还存在算法可解释性与透明性缺失的问题。模型偏见可能导致编码偏见,容易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算法偏见与歧视的多重局限。比如,有研究发现,一些模型编码者会将社会偏见用于训练数据,比如提及残疾人时,更多地与负面词语相关联[7]。这会导致既有偏向的价值观被固化、传播和扩大,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社会危害。
“按需式”的新闻生产导致其生产内容基本不会超过受众的认知范围。从这个角度来说,ChatGPT技术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新闻消费者对世界的感知以及自由度,正在以“座驾”的方式将人们限定在特定的技术结构中。2023年1月,美国新闻可信度评估公司对ChatGPT进行试验,发现其80%的内容回答具有明确的诱导性。ChatGPT所隐含的技术偏见和意识形态偏向容易给我国新闻业的公正性和意识形态导向埋下隐患[8]。
(二)语料输入:生产“闲言”丧失沟通的本真性
海德格尔将作为“集体性存在的常人”所产生的语言称为“闲言”,这种语言不存在任何个性化的表达,而是充斥着客套、应付。生成式人工智能大量高效自动生成的内容如果未经人类用户的慎思明辨和梳理加工,就是“闲言”,就像目前网络平台上部分张冠李戴硬凑而成的生成内容一样,它们如果成为新的语料,便会生产出更多“闲言”,淹没有意义的对话,沟通的本真性将无处可寻[9]。
自从《纽约时报》用ChatGPT采访《内幕》节目的主持人卡尔森,ChatGPT让新闻工作者被大规模取代成为可能。部分从业人员会完成生产端向审核端的转变,新闻生产规则进一步重构。但技术和资本的入局也不可避免地会介入新闻产品生产的具体环节中,削弱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独立性,新闻媒体的生产边界和角色边界也会进一步消弭,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三)指数增长:出现“机币”驱逐“人币”挑战
既有内容进行无限度、指数性的文本内容生产,出现机器产生的内容可能驱逐人类文明产生内容的可能性。ChatGPT借助技术优势,依托海量数据库和资源库,通过即时生产大量看上去令人信服的内容来抢占大众的注意力资源。这样一种新型新闻生产实践不仅模糊了新闻职业边界,还挤压了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空间,传统新闻权威性被进一步削弱[10]。
今年,川观新闻联合腾讯云智能,为20个记者打造了数字化分身,用AIGC助力新闻工作。任何人只需在腾讯云智能数智人平台上传3分钟的真人口播视频、100句语音素材,就可以在24小时内制作出与真人近似的“数智人”。人退居次要位置,容易导致组织结构失衡,引发伦理和社会危机,给新闻工作者带来职业焦虑。
(四)多元呈现:生成内容版权难以界定导致冲突
随着ChatGPT应用到新闻写作中,作为一款程序模型,它并不具有著作权,这导致一旦出现虚假新闻等,需要追责时很难判断新闻作品的归属,对新闻业的管理造成了阻碍。
2023年2月,美国版权局以AI并非创意主体,人只是给AI提供指令为由,宣布AI生成内容不受版权保护。这也说明,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的权责办法来解决由ChatGPT引发的一系列争议。
同时,ChatGPT 作为 AIGC 本质上仍是对于人类生产内容的组合拼接。如果生产内容有版权,则可能形成某种形式的内容垄断发生版权冲突。此外,由于目前 ChatGPT 尚未面向中国市场开放与规范法律还不完善,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灰色产业链乱象,如搭建镜像产品、买卖 ChatGPT 账号、二次搬运转手ChatGPT产出内容等[11]。
三、人机协同:技术赋能新闻曙光
(一)信任重塑:提高文本表达的结构价值
ChatGPT 拥有的开放性与关系性的技术逻辑推动着深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这一底层架构通过深度学习为文本生成带来了以人为本的关系元素,将个体需求放在首位,契合与人的关系及场景需求。根据学者喻国明的观点,无须将ChatGPT看作一个外在的写作工具,而是作为主体的“我”的一部分[12]。
过去的智能化人机协作,往往存在人与机器无法沟通、机器难以真正理解人的意圖等弊端。ChatGPT的诞生让无障碍化的人机协作成为可能,人可以通过简洁的对话框与ChatGPT进行沟通,发出高水准、高深度的指令并持续追问,沟通屏障被打破。同时,受众对ChatGPT的提问也是机器反向学习人类行为的过程。
人通过机器展现自我行为,机器通过人产生多维感知,人与机器呈现交互共生导向[13]。
(二)情感深化:拓展信息流动的关系结构
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技术性模仿,让ChatGPT具备以假乱真的交流能力,能够给予用户看似真切的情感反应。随着“对话式生成”“类人交互”底层技术特点被ChatGPT 加持,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信息内容流动的过程中势必会赋予一定的情感要素,进一步推动新闻业情感传输的外部表象延伸。
人作为社会化动物,ChatGPT从交流的角度重新赋予人类部落化的可能。
从媒介资源的分配来看,ChatGPT通过自带的庞大数据库与受众交流,使其能跨越信息垄断直接链接知识。
从媒介效果的实现来看,受众能通过ChatGPT实现自身的延伸,有效利用自身想法调动外界资源。
因此,ChatGPT将成为人们生活和新闻获取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化工具。
(三)超级助手:重塑主体价值化生成逻辑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是时代的座驾,但能够驾驭技术并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14]。ChatGPT凭借强大的新闻采写能力,可以将记者编辑从复杂琐碎的新闻报道写作中解放出来,能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形态的内容进行加工甚至实现原创制作,呈现特征各异的作品,高效回应全媒体传播需求。
据“传媒内参”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广电媒体融合报告》,贵州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湖北经视等广电媒体已与百度“文心一言”开展合作,通过抓取、分析网络热点来及时发掘新闻线索,并整理归档以往数据,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更好的数据和资讯服务[15]。
(四)技术赋能:助力元宇宙架构接续发展
元宇宙作为数字文明重构社会要素、关系规则、现实场景的未来概念,目前还是一个技术集成的遥远设想与未来架构,为元宇宙的数字孪生、分布式运作、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提供助力,赋能未来新闻行业内容生态诸多可能性。
ChatGPT的问世在为新闻业带来人机协同新可能、生产新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与新闻行业发展前景的学术想象,使各领域、全行业、多场景实现高度联通的智能化,以及人机协作、新的世界图景的构建等成为可能。
四、结语
ChatGPT虽然为新闻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人机协作程度会不断加深,且人与机器的融合也将成为大势所趋。只有把准方向,认清自身的优劣势和主体地位,媒体人才能在当下和未来的技术浪潮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李君灵,孙丰缘.基于ChatGPT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探索:以黄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5):59-65,85.
[2] 本报编辑部.管理办法出台为AIGC健康发展保驾护航[N].中国计算机报,2023-07-31(010).
[3] 王强.十问ChatGPT:一个新时代正拉开序幕[J].新经济导刊,2023(1):21-27.
[4] 史安斌,刘勇亮.聊天机器人与新闻传播的全链条再造[J].青年记者,2023(3):98-102.
[5] 岳宝彩.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融合应用、影响及应对策略:以ChatGPT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3,31(04):13-17.
[6] 何镇飚.变化、问题、对策:媒介文化视角的ChatGPT[J].文化艺术研究,2023(3):7-14,111.
[7] 陈昌凤,张梦.由数据决定?AIGC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J].新闻与写作,2023(4):15-23.
[8] 康红叶. ChatGPT与中国少儿期刊未来创新发展[J].传媒论坛,2023,6(6):21-23.
[9] 井婷婷,张浩,李方南.从ChatGPT看人机耦合的趋势[J].传媒,2023(10):29-31.
[10] 郑满宁.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业:嬗变、转向与应对:基于ChatGPT带来的新思考[J].中国编辑,2023(4):35-40.
[11] 梁正,何江. ChatGPT意义影响、应用前景与治理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23(6):25-29.
[12] 喻国明,滕文强,郅慧. ChatGPT浪潮下媒介生态系统演化的再认知:基于自组织涌现范式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3(4):5-14.
[13] 张娟.应用·影响·人才: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动画创作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动画,2023(4):4-8.
[14] 王鑫.人工智能在调查性报道中的应用可能性与反思[J].新闻前哨,2022(23):58-60.
[15] 全会.冲击·融合·协同:ChatGPT对传媒业的影响刍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9):17-21.
作者简介 王婷婷,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 宋紫薇,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 金子梦,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