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画珐琅纹饰中的拓扑图形研究

2024-03-28张佳惠廖曦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清代纹饰

张佳惠 廖曦

摘要:目的:清代画珐琅凭借独特的艺术美感受到广泛关注,其种类繁多,融合了中西方特色,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文章从拓扑学的视角,深入分析清代画珐琅纹饰的拓扑图形特征,试图为拓扑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大量清代画珐琅器样本,系统分析其纹饰的艺术风貌,并划分不同的拓扑图形。结果:清代画珐琅纹饰呈现出多样性和独创性,从线的拓扑图形到面的拓扑图形,再到体的拓扑图形,呈现出丰富的造型语言。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画珐琅纹饰的多层次特征,还为拓扑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系统总结清代画珐琅纹饰的艺术风格,同时揭示其文化内涵,从拓扑学的角度剖析其潜在的设计规律,对更好地理解、传播和保护清代画珐琅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清代画珐琅纹饰的拓扑图形研究为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深入挖掘其拓扑学特征,更好地把握其独特之处,能够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新的灵感,为清代画珐琅纹饰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清代;画珐琅;纹饰;拓扑图形

中图分类号:J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0-03

清代,中国的制瓷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其中珐琅器备受瞩目。珐琅不会氧化变色,而且具有玉的温润感和珠宝的光泽感,全由人工手绘的画珐琅,哪怕到了今天也不会被任何机器取代。

画珐琅是在不同的胎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珐琅彩釉料,然后填补绘制图案所需的颜色,接着放入窑中加热后打磨制成的。通常所说的珐琅器,其实就是画珐琅[1]。根据《景德镇陶录》所记载的关于画珐琅的资料,可以了解到画珐琅其实就是在金属胎上涂上珐琅釉送至窑内烘烧,同时保证其表面光滑、平整,取出来再用不同的珐琅彩料绘制,再一次放入窑内烘烧而成。因其在视觉上具有绘画的韵味,故被大众称作“画珐琅”。

清代画珐琅纹饰研究主要集中在装饰纹样题材上,很少有学者深入分析纹样的架构布局和空间布局关系。现有资料中只有极少数研究涉及纹样构成形式。从拓扑学的视角分析画珐琅纹饰的布局和逻辑关系,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珐琅器纹样的布局结构,这对当前装饰纹样的研究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1 清代画珐琅发展

珐琅艺术在清朝之前已经存在,作为一门从海外引入的艺术,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制瓷业,并且在与本地文化的结合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手工技艺等方面对现在的工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康熙年间,随着中西方贸易枷锁的解除,欧洲的画珐琅开始出现在中国,它们大多作为贡品或礼品被送入宫廷。这些来自海外的精美工艺品引起了王公贵族的浓厚兴趣,随后北京和广州建立了专门的珐琅器制作工坊。这些工坊融合了掐丝珐琅、陶瓷和玻璃制作技术,并汲取了欧洲画珐琅工艺的精华,制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的画珐琅器。到了雍正年间,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为制瓷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制瓷工艺在原有的基础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这不仅使得瓷器的品种更丰富,题材更广泛,造型更多样,设计更精妙,色彩和纹饰更绚丽,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更注重细节,为乾隆时期的金属珐琅工艺奠定了基础[2]。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大力扶持珐琅工艺。当时的工匠们结合前朝本朝、国内国外的各种工艺技法,创烧出许多精巧绝伦的作品。

清代是珐琅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画珐琅器更是杰出代表。画珐琅艺术独具特色,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是清代艺术的范例。

2 清代画珐琅的工艺与载体

2.1 工艺

画珐琅在中国制瓷文化的影响下,纹饰的题材、风格和文化内涵,以及珐琅色料、胎体等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中西方的画珐琅各有特色,欧洲画珐琅的胎体轻薄,但富有光泽感,而清代画珐琅的胎体较厚,为哑光形态,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符的庄重和浑厚。画珐琅与一般制瓷工艺的差别集中在珐琅色料上,画珐琅色料的熔点不同,因此要严格控制温度进行数次煅烧。珐琅制品对绘画技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只有技艺纯熟的匠人使用质量上乘的色料,才能达到色彩对比强烈的效果。此外,中西画珐琅工艺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

清代是中国珐琅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珐琅制品的工艺日臻完善,不仅器物的形制、色彩和花纹有所创新,而且烧制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清代珐琅制品的风格清新、明快,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

画珐琅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这项珍贵的工艺在当代却逐渐褪色。画珐琅工艺的创新迫在眉睫,可以将纹饰中的拓扑规律运用于现代设计,使观赏性与实用性相辅相成。

2.2 载体

清代,画珐琅的材质多样,根据胎体使用材质,可分为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和紫砂胎珐琅等类型。这些不同的材质赋予了画珐琅更丰富的表现方式。

由于金胎珐琅的造价过高,普通人难以接受,因此其主要由内府制作,且数量极其有限。

铜胎是画珐琅中最常用的胎体,因铜的热导率较高,所以烧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递热量,使珐琅与胎体更好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较低,因此铜胎珐琅的应用相对广泛。

铜胎珐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锻打铜胎,这种工艺先使用专用的陶泥造出珐琅器的造型模具,这个模具需要将器型的各个部分拆分开来再制成陶范,而后锻打制好的陶范,最终制成熔点较低的合金套模。过去是将熟铜捶打成铜叶片,现在则是将熟铜板烧红退火后,夹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中冲压成形。然后将器物部件的冲压成品拼接烧焊起來,再打磨烧焊的缝隙,使其融为一体。另一种类型则是签胎。签胎的胎体是通过铸造和烧焊完成的,与前者不同的是,签胎是在胎内用烫松香胶固定,然后采用减地起线法完成纹饰的绘制,再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进行磨光和镀金等步骤。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的彩瓷器,其将瓷器和画珐琅技艺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除了瓷胎画珐琅,宫廷内还会制作玻璃胎珐琅和紫砂胎珐琅。这几种技艺的胎体制作方式基本相同。

画珐琅工艺非常精细,包含多道工序,不同的胎体能给画珐琅制品带来不同的质感和色泽,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3 清代画珐琅纹饰中的拓扑图形

画珐琅中的拓扑纹样是指在珐琅制品表面绘制的一类特殊纹样,包括几何图形、花卉、动植物等元素,其形态独特、线条流畅,具有艺术美感,体现出空间结构布局和逻辑关系。

3.1 画珐琅纹饰中拓扑图形的艺术特征

纹样的属性在于装饰,其本质可以概括为功能基础、符号意义及审美价值三个方面[3]。不同时代的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当代装饰纹样反映出来。清代,画珐琅的装饰纹样不仅吸收前朝的精髓,还在类型上有了创新。

清代画珐琅纹饰凭借其特色在中国传统纹样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有的画珐琅纹饰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拓扑图形的提取打下了基础。画珐琅纹饰按题材可分为花鸟虫兽纹、人物故事纹、诗书画印纹、锦地纹、西洋纹等。其中不同的纹样类型又可以概括为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外围的轮廓消失,依旧能保有原有特性的纹样。这种纹样一般以相互交错的形式呈现,同时表现出独立、规整的特性。单独纹样则不会有边界的限制,每一个单元都是独立的,互不影响。单元纹样还可以被单独运用,有很高的自由度。连续纹样则是将单位纹样重新安排,常见的形式包括二方连续、放射连续和四方连续等。

拓扑图形具有几何特性、独特美感及极强的表现力,因此被广泛应用到设计中。清代画珐琅内部纹样的特点是主体位于中央,而辅助纹样环绕排列在周围。这样不仅明确了边界,还起到了点缀的作用,营造出丰盈、饱满的视觉氛围。与此相似,在清代瓷器中,各类纹饰的布局和层次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拓扑位置关系也得到了维持。以清康熙铜胎西番花盖盘为例,在拓扑放射式构型的盘具中,盘心为原点,环绕一圈相同的装饰纹样。纹样十分精致,线条流畅,构图饱满,体现出珐琅器独有的富贵感和尊贵感。

3.2 画珐琅纹饰中拓扑图形的分类

首先,从纹样的造型来看,可分为线的拓扑图形、面的拓扑图形和体的拓扑图形。

其次,按照纹样的结构,又可以划分为单元拓扑结构和多元拓扑结构。这种分类方式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拓扑图形的丰富变化和特征。前者是独立的个体结构,而后者则是利用拓扑结构的特性,组成多元的结构从而形成新的整体。按纹样的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形的拓扑、意的拓扑。形的拓扑是可以通过视觉直观感受到的,而意的拓扑是在图形意象上所体现出来的跨越与颠覆的拓扑图形。

最后,还可以从图形的维度分为二维、三维、四维、多维,且通过图形点、线、面、体相互影响,让拓扑图形实现超越维度的融合。

3.3 画珐琅纹饰中拓扑图形的美感

3.3.1 形态美

尽管拓扑图形不依赖具体的度量,但它们仍然具有几何美。一些拓扑图形可以呈现出对称、重复和对比的特征,这是艺术中常见的美感元素。画珐琅纹饰中最能体现这一美感的是云纹。云象征着祥瑞、幸福和安宁,在画珐琅中,云纹通常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来,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3.3.2 秩序美

一切感官上的东西都有内在蕴含的数理秩序[4]。拓扑图形所内含的秩序与科学有紧密联系。在拓扑图形中,仅凭肉眼就能发现很多规律,以及变化带来的秩序美。这种美透露出秩序感、严谨感,能看出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痕迹。而螺旋纹在画珐琅中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由单一的螺旋线或多个螺旋线组合而成。这种图案具有旋转对称性,能赋予珐琅制品动感,体现出秩序性。

3.3.3 韵律美

画珐琅纹饰中拓扑图形的秩序美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美,而韵律美则是灵动的、感性的美。这种美不独属于音乐,在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带来丰富和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

3.3.4 文化美

画珐琅纹饰中的拓扑图形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不容忽视,其为人们搭建了深入了解清代文化的桥梁。

珐琅制品的图案丰富多样,其通常取决于制作者的审美观念。这些图案不仅增强了珐琅制品的装饰性,还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分析清代画珐琅拓扑纹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增强对清代艺术的认识。同时,这也可以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借鉴和启示,使其在创作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艺术的精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4 结语

在当前社会追求多元化和创新的潮流下,画珐琅必须摆脱传统束缚,突破旧有的艺术边界。将拓扑图形的概念引入画珐琅纹饰的研究中,不仅能增强画珐琅这一艺术形式的活力,还能使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需求。相信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画珐琅将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芒,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 黄曦.清代宫廷画珐琅绘画艺术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3.

[2] 黄建军.清代画珐琅工艺[J]. 收藏家,2004(6):12-17.

[3] 高明菁.清宫画珐琅装饰纹样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1.

[4] 孫蕾.标志中的拓扑图形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张佳惠(1998—),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廖曦(1976—),男,江苏无锡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品牌形象系统设计、整合创新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的可持续设计。

猜你喜欢

清代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永远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