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利率累计调降 银行存款增长趋缓

2024-03-28文颐

证券市场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存款利率整体

文颐

进入2024年,在外需较好、内需分化的背景下,加上政策落地催化和年初信贷投放惯性加速,银行总体信贷需求发展态势良好。

另一方面,从价格反馈情况来看,贷款端整体下降,存款端逐渐缓释,息差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但受利率持续调降的影响,银行存款增长趋缓。

信贷需求基本面整体向好

银行调研反馈情况显示,2024年年初以来外部需求整体向好,银行普遍反映年初外贸增长情况比2023年同期更好,具体表现为国别和产品两个维度。

从国别维度来看,对美国的出口有所提高,对东南亚、中东以及俄罗斯的出口增速依然较高。而从产品维度来看,消费品出口有所回暖,而出口热度较高的产品出现两极化分布:一方面是高端消费品如宠物、健身、户外用品;另一方面则是价格比较低的易耗品,可能与海外的消费降级有关。

上述调研反馈可以与最新发布的1月、2月出口数据互为验证。首先,从总量来看,2月,中国最新的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3.5%和7.1%,与2023年几乎全年负增长相比,不但首次转正且呈现出良好复苏势头。

其次,从国别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在2月回正至5%,对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和东盟的出口增速依然较高,分别为21%、12.5%、20.6%和6%,对欧盟仍是同比负增长。

最后,从产品类别来看,塑料、箱包、纺织、服装等消费品出口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较2023年12月提升20个百分点,而汽车出口增速则有所回落,船舶在外贸增长的带动下出口金额同比高增超150%。

回到内部需求,由于涉及到具体的产业链,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相关产业链景气度不高,而制造业中的新兴产业类景气度较高,整体需求分化趋势明显。

从地产产业链调研反馈来看,尽管整体需求情况一般,不过在地产开工端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这种积极的变化或许与“城市房地产协调融资机制”有关——一方面,在城市房地产协调融资机制自上而下推进的背景下,地产开工端与2023年同期情况相比有所好转;另一方面,白名单制的快速落地使得房地产项目推进有了实质性进展。

从银行角度而言,城市房地产协调融资机制也让银行对房地产主体的资金支持有所放松。根据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的原则,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推动融资尽快落地。

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共覆盖约6000个房地产项目,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各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陆续公布了融资协调机制推进进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六大行及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总共已对接11761个项目,合计投放金额为1020亿元。

虽然融资端情况有所转好,但房地产销售端的需求复苏尚待进一步观察。从商品房的成交面积来看,10大城市和30大城市商品房1月和2月合计成交面积分别为19.62万平方米和40.08万平方米,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包括2020年疫情期间。3月上旬,10大城市和30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分别为7.68万平方米和17.26万平方米,较2月有所上升,考虑到2023年同期的高基数,2024年楼市的小阳春仍待进一步观察。

从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来看,1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二手房的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2%和4.4%,较2023年12月的降幅均有所扩大,目前仍未出现企稳迹象。

从制造业产业链调研反馈来看,高景气度新兴制造业存在较大的贷款需求,而传统制造业贷款需求相对一般。从“五篇大文章”到“新质生产力”,年初以来,国内对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速一直快于制造业整体,截至2023年12月,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9.9%,制造业为6.5%,全国整体为3%。

从企业贷款投向来看,截至2023年12月,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贷款、房地产、基础设施的贷款增速分别为34%、36.5%、-1%和15%,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贷款增速显著高于传统房地产和基建行业。

存贷款两端定价整体下行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年初以来新发放贷款利率整体下降。从中长期贷款来看,受地产未明显复苏和传统制造业景气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贷款需求不高,对贷款端整体价格形成较大约束。另一方面,2024年以来长债利率不断下行,目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低于2.3%,处于历史低位,不断下行的债券利率使得债券对于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有所加强。

在2023年LPR下调的情况下,按揭等中长期贷款集中在2024年年初面临重定价,叠加5年期LPR在2月下调25BP,为历史上降幅最大的一次,使得新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从短期贷款来看,年初以来,在消费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各银行为吸引客户均降低了投放利率,个别银行已降至3%以下,由此导致短期贷款利率降幅也较为明显。

综合考虑近期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的情况,未来存款挂牌利率仍有调降趋势,而存款利率下调趋势一旦形成,未来会逐步体现在财报上,从而缓释银行的息差压力。

未来存款挂牌利率仍有调降趋势,而存款利率下调会逐步体现在财报上,从而缓释银行的息差压力。

根據中泰证券的综合考量测算,在LPR重定价、降息25BP、化债、降准、存款下调之后,预计2024年全年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息差影响分别为-1.95BP、-1.43BP、-1.52BP、-1.36BP,对国有大行的冲击最大,主要是因为国有大行按揭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高,特别是2023年依托基建贷款支撑信贷投放,5年期LPR的调降对这类中长期贷款的定价影响最大;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零售信贷占比较高,受LPR的影响最小。

不过,在存款利率下调的累计影响下,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揽储压力,尤其是中小银行普遍反映与2023年“不缺存款”的情况相比,2024年揽储压力较大。

在2022年年末债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2023年年初银行存款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银行制定新一年存款规划时普遍建立在2023年同期规模之上,基于此,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下,2024年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更大,1月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仅为9.2%。

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债市不断高企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选择用到期存款购买理财,导致有一部分表内存款进入表外理财。截至2023年年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6.8万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46万亿元,银行理财存续产品为3.98万只,较年初增加14.7%。

此外,由于银行存款主要来自于贷款端的信用派生,贷款需求结构性的差异可能导致派生存款的差异。从1月各类型银行存款新增情况来看,国有四大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资全国中小型银行新增存款规模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0.08%、0.15%、0.43%。中小型银行降幅更大,预计与其主要客群分布有关,可能受中小企业和个人存款降幅更大的拖累。

猜你喜欢

存款利率整体
追回挪走的存款
为何会有负利率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生命的存款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