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2024-03-28

市场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内审国有企业监督

靖 宇

(宏盛华源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0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为了在瞬息万变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使得内部活动开展规范化、标准化,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以便于内部资产完整安全、有效抵御财务风险、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核心措施。 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不显著,无法真正发挥自身效用。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做好自身定位,全方位分析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阻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以便于内部控制贯彻到位,渗透各项经济活动中,助力国有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应用控制论原理,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的总称,以便于保证实现财务目标。面对新时期发展常态,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安全。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对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采取的各类控制手段,能够对每类财产物资在申购、计入、配置等进行监督,使得各项活动开展合法、合规,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准确、可靠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科学决策的基础要素。 而通过内部控制,使得会计相关操作依照相关流程和制度实施,科学做好职责分工,使得会计工作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防止错误和弊端的产生,确保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1]。

最后,抵御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的经营风险,短时间内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才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以便于国有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内部控制作为持续强化和控制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利剑”,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快速挖掘各项活动中隐藏的显性、隐性风险,第一时间做好防范和控制,以便于经营风险可控化,尽可能少地减少风险带来的弊端。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问题分析

2.1 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缺位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到位,需要依附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全权负责,能够真正将具体化的任务和目标做好拆分,逐层进行贯彻和落实,使得各岗位都拥有具体的责任人,有利于获取理想的工作成效。 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缺少一套完善、健全的内控组织机构,无法为内部控制实施提供支持,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立足实际情况,借鉴和参考优秀企业的经验,难以严格遵循岗位相互分离的基本原则,造成内部控制总目标开展效果不理想,无法真正将内部控制工作配置到各责任部门、负责人,使得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效果不显著。 第二,内部控制建立、开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主动做好修订和改进,保证内部控制机构高效、简洁,但有些国企没有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使得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缺少适用性、前瞻性,不能持续支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开展[2]。

2.2 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思想和意识的强弱,直接关乎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成效,在具体实务过程中,部分国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内部控制基本内涵、价值等解读不全面、重视度不够,没有根据实际更新自身理念,造成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某些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管理人员是国有企业良好运行的主要人员,在实务中没有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难以真正做好示范和榜样,造成内部控制开展的基本特点、规律等掌握局限于表面,不能将其融入各项活动中,使得内部控制实施成效不显著,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

2.3 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足

内部控制执行刚性有待提升,是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常见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缺少内部控制执行监督工作、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不到位等,没有制订解决策略和方法,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够,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首先,内部控制执行监督流于形式。 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执行监督,忽视了内审机构的设置,缺少了专业内审人员,无法真正履行内审职能,不能快速找出内部控制执行中的漏洞、缺陷和不足,难以及时纠偏和调整,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够。 同时,国有企业也忽视了外部监督力量的发挥,未能主动引进第三方机构,造成外部监督流于形式,难以配合内部监督实施,不能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到位。其次,忽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应对。 部分国有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应对,未能快速识别和评估各环节中内部控制风险,造成内部控制风险不能快速排查和应对,使得内部控制风险不可控,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3]。

2.4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多个先进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挑战、新思路、新方向,能够借助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内部控制建设效率、质量。 但是,有些国有企业却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脚步较为滞后,与初期目标偏差过大,具体分析如下:其一,缺少先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未进行资金、资源支持,无法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各部门间信息缺少动态传递,各环节活动开展效果不显著,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其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有待完善,不能真正发挥在线监督的功能,无法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进行追踪,快速找到其中缺陷和漏洞,使得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显著,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信息化优势的呈现。 其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对接滞后,如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难以全面、动态追踪各项管理数据,不能深层次分析管理中的缺陷,难以制订解决策略和方法,导致内部信息不能快速反馈和传递,不能帮助管理层科学制订决策。

2.5 忽视内部控制考评工作

为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需要注重内部控制考评,以便于实现闭环控制,以便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参与内部控制建设中,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注重内部控制考评,未能立足现实情况,设定科学、可操作性较强的内部控制考评方案,也难以保证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考评中,不能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也缺少内部控制考评指标,评估各责任中心内部控制执行进度、内部控制措施实施情况等,造成内部控制考评流于形式。另外,忽视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考评结果的应用,无法引导全员结合最终考评结果,找出其中不足,剖析问题,难以有计划、有方向地整改,弱化了考评结果的应用,无法实现内部控制闭环管理[4]。

3 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3.1 健全及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为了真正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务必按照自身实际需求,借鉴和学习优秀单位的经验,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始终坚持岗位相互分离的基本原则,科学设置各岗位,及时撰写精细化的细则,使得不同岗位专业人员快速确定自身工作范围、权限和职责,真正将内部控制总目标逐一拆分,逐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以便于内部控制管理实现精细化、集约化,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同时,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持续深化,对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精细化、适用性要求较高,必须结合国有企业运营规模、业务特征,灵活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保证其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为内部控制建设到位提供夯实基础,以便于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到位,从源头上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3.2 增强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思想理念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只有保证管理层持有先进的内部控制意识,主动更新自身理念,高质量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促使国有企业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快速防范运营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当前内部业务增多、运营范围广,需要注重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约束,所以第一要务是转变管理层理念的转变,特别是管理层要清醒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价值,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实施对财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做好示范和榜样,促使广大职工更新工作意识,真正将内部控制实施到位,有利于国有企业借助内部控制手段,持续监督和约束各项活动,保证每项活动开展规范、标准、合理[5]。

3.3 保证内部控制执行刚性

内部控制涉及国有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持续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刚性,将其融入各环节中,真正发挥约束、监督等效用,促使国有企业健康地发展。 一方面,注重内部控制执行监督。 国有企业要发挥内驱力,建立内审机构,配置专业化内审监督机制,设定内审专业人员,持续优化和改进内审工作流程,保证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短时间内找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缺陷和漏洞,第一时间做好纠偏和调整,以便于内部控制执行到位。 另一方面,强化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忽视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应对,不能选取最新的风险排查和应对机制,无法快速排查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风险,造成内部控制风险不能进行评估和应对,造成内部控制风险不可控,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3.4 重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重塑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和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及质量,辅助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为了实现该目标,国有企业应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脚步。 首先,主动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主动更新和升级,创设理想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构建到位,突破了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了内部信息互联共享,可以为每项活动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积极发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线监督功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快速找出内部控制执行中的漏洞和不足,实现内部控制执行在线监督,灵活调整和改进,充分展示内部控制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价值,帮助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最后,国有企业要主动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集成,实现各类信息横向、纵向贯通,加深了业财融合,一键获取各类信息,反馈到管理层进行决策,提升决策水平[6]。

例如,S 企业主要从事输电线路铁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全系列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铁塔,在实际运营中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脚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真正将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方法等融入S 企业运营管理中,真正实现“人控”为“数控”。 同时,借助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获取价值如下:第一,实施全面预算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坚持使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全过程管控,并且与资金支出、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进行事中实时预算控制,严格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既强化预算约束,又激发各部门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了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第二,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及质量。 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核心环节,有利于财务人员及时了解业务发生信息,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将S 企业其他系统集成,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自动进行辅助核算,并且追溯经济业务过程,缓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及质量。 第三,风险自动化监控预警。通过分析引擎,动态、实时查看内部控制业务模型执行情况,对各类风险点自动化监控预警和风险流程化处理,尽可能实现风险在线监督预警、在线评估、在线应对。

3.5 做好内部控制考评工作

内部控制考评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最后环节,只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真正将内部控制考评贯彻到位,以便于实现闭环控制,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开展各项活动。 一方面,为提升内部控制考评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国有企业要定期召开考评专题会议,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和沟通,着重关注其中痛点、难点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同时,要设定内部控制考评指标,明确实际考评周期和标准,真正评估各部门内部控制执行的进度、内部控制目标达成状况等。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考评结果利用率较低,将其与职工薪酬奖金发放、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等挂钩,持续强化内部控制考评结果利用率,做好复盘分析,实现闭环控制和管理,发挥内部控制考评“指挥棒”的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背景下,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各项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等,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其放在战略规划中实施。 因此,国有企业要迎合市场趋势,快速确定内部控制实施价值,深层次分析内部控制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快速找出多元化形成原因,制订解决策略和方法,处理实践中面临的不足,真正提升内控有效性,辅助国有企业做优做强。

猜你喜欢

内审国有企业监督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