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2024-03-28刘冬梅
刘 普,刘冬梅
(1.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400;2.宁津县宁城街道网格化服务中心,山东 德州 253400)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然而,受限于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如何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一直是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品种选育
在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目标中,品种选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优质的玉米品种不仅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必须具备抗病虫害、耐逆性和高产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品种改良的重要工具,为玉米育种带来了新机遇。
1.1 引入抗病虫害特性
在玉米种植中,病虫害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引入抗病虫害特性,从而提高玉米植株自身的抵抗能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源自于其他植物或动物的抗虫基因精确地导入玉米基因组中。这些抗虫基因可以编码特定蛋白质,如杀虫蛋白,其对特定害虫具有毒性。将抗虫植物中和抗虫有关的基因导入至玉米中,使其表达出来,便能够在受到害虫侵袭时产生抗性,从而减少害虫对玉米的为害。科研人员也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引入抗病基因,以提高玉米植株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这些抗病基因可以编码特定蛋白,如抗菌蛋白,能够干扰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通过引入这些抗病基因,科研人员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基因编辑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精准性。科研人员可以选择性地修改特定基因,而不会对其他基因产生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引入抗病虫害基因时,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确保玉米的整体生长和发育不受影响。
1.2 调控产量相关基因
在追求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目标中,产量相关基因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基因编辑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独特的工具,使他们能够在遗传水平上精确地操纵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实现产量的优化。要调控产量,需要了解哪些基因与玉米的产量密切相关。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可以识别出与籽粒形成、大小和数量相关的基因。进一步的功能解析可以帮助确定这些基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CRISPRCas9 系统,赋予科研人员准确编辑基因的能力。通过编辑产量相关基因,科研人员可以调整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植株的产量特性。例如,调升特定基因的表达可能导致形成更多的花荚或更大的籽粒,从而提高玉米总产量。提高产量涉及到植株的生殖发育和资源分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干预。例如,调节控制花荚数量的基因可以促进花荚的形成,从而增加籽粒数量。同时,调整资源分配的基因可能使植株更有效地将养分分配到籽粒中,提高每个籽粒的质量。
1.3 平衡适应性与产量潜力
在改良玉米品种时,寻找适应性与产量潜力之间的平衡是一项关键任务。虽然通过引入抗病虫害基因和增加产量相关基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抗性和产量,但过度的基因改造可能会对其在当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新品种在不同地区都能展现出优越的性能。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种植。因此,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引入过多的外源基因可能会改变植株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特性,导致其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每个种植地区的地方特性,包括气候、土壤类型、病虫害等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地方特性,有助于选择适应性更好的基因型,并为不同地区开发出更合适的玉米品种。为了平衡适应性和产量潜力,选择性育种策略变得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在保持品种适应性的同时,着重发展产量方面潜力更大的基因型。可以对多个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在后代中选择最佳表现的个体来实现。
2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是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环境条件,使玉米保持最佳生长状态。
2.1 优化播种密度
合理调整播种密度是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适宜的密度直接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最终的产量水平。通过科学的方法优化播种密度,可以实现植株之间的平衡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在实际玉米种植中,播种密度往往是种植户面临的难题之一。密度过大可能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1]。密度过小会导致资源浪费,空地利用不充分,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科学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气候、土壤类型、品种特性等。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可以找到最佳的密度范围。同时,也需要考虑不同生长阶段对密度的要求,以便在不同生育期进行相应调整。适宜的播种密度能够保障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有利于空气流通和光线透,对植株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防治病虫害有着重要影响。充足的空气流通和光线透射有助于减轻植株之间的竞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2.2 施肥方案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对于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至关重要,土壤中的养分供应直接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2]。基于土壤测试和植株营养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制订精确的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案,从而满足玉米植株的养分需求。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 值是制订施肥方案的基础,通过土壤测试,种植户可以了解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如N、P、K 等,为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植株进行养分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植株的实际养分需求。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在幼苗期,植株对N、P 等营养元素需求较大,以支持根系发育和初期生长。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植株对K 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以促进花果结实和籽粒充实。因此,施肥方案需要根据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主要营养元素包括N、P、K,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关键元素,合理供应这些元素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此外,虽然对微量元素Fe、Zn、Mn 的需求量较小,但同样不可或缺,其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2.3 灌溉管理
确保植株水分供应充足是实现高产的基础,科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和植株需水量,制订灌溉计划,能够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株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优化灌溉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还可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提高产量水平。确定合适的灌溉时机是灌溉管理的重要一环。基于土壤水分监测,可以精确判断植株的需水情况,避免在水分充足时浪费资源,或者在缺水情况下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不同的灌溉方法对玉米的生长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3]。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方式可以将水分直接送达植株根系区域,减少水分的损失和地面蒸发。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灌溉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确保植株始终处于水分适宜的状态中。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高产高效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项强有力的策略。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素和生长素,具有调控植株生长速度、生育过程和产物分配的能力[4],在控制植株高度、促进花荚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激素是植物内部的信号分子,能够调控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例如,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伸长和茎尖拉长,而生长素则影响根系发育和植株分枝。通过合理调节激素的浓度和比例,可以有效控制植株高度,确保植株在适宜的高度范围内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影响花芽的分化和花荚的形成。在适当的生长阶段施用生长调节剂,可以促使玉米植株更多地产生花荚,进而提高玉米产量。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使籽粒变大和提高籽粒充实度,还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使其在逆境条件下(如干旱、病虫害等)表现更好,有助于稳定玉米产量,减少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产量波动。
3 管理措施
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仅依赖于种植技术,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措施来保障植株健康生长和产量最大化。
3.1 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害可能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以及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控手段,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保证玉米健康生长[5]。采用病虫害监测技术,种植户可以通过视觉观察、陷阱捕捉、拍照记录等方式及时了解田间病虫害情况,包括种类、密度和分布。定期监测有助于在病虫害暴发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生物农药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或培养的微生物、植物等杀虫、杀菌制剂,对环境影响较小,对非靶生物的危害较低。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化学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也有其作用,但需要合理施用,避免过度施用。种植户应根据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剂量和施用时间。
3.2 田间管理
精细的田间管理是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措施,包括除草、轮作、间作和翻耕等,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杂草竞争,保障玉米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杂草会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和阳光资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除草措施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确保玉米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除草方法包括手工除草、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土壤表面铺设覆盖物,如植被或秸秆,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降低温度和抑制杂草生长,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翻耕可以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但过度翻耕也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生态系统。相比之下,深翻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深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但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破坏土壤的自然结构。
3.3 收获管理和后期处理
科学的收获管理和后期处理是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适时收获、合理储存和适当加工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损耗和质量降低。收获的时间点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影响,过早收获可能导致籽粒未充分发育,影响玉米产量;过迟收获可能使玉米受到霉菌和害虫的侵袭,降低玉米品质。种植户应准确掌握玉米的生长周期,选择最佳的收获时间,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收获后,储存管理是确保玉米长期保存的关键,应选择干燥透风的地方储存,避免霉菌滋生和虫害侵袭。可以使用防潮剂和保鲜膜等措施,减少玉米吸湿的程度,保持籽粒处于干燥状态。后期加工玉米时,可以将其转化为食品、饲料等产品,采用科学的加工技术有助于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和利用率。例如,通过研磨加工可以制成玉米面粉,用于食品加工;玉米秸秆可以制作饲料或作为生物质能源。
4 环境友好型栽培
秸秆还田和覆盖作物是保持土壤健康的有效手段,可以在保护土壤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侵蚀,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秸秆还田是一种将废弃的植物材料回归土壤的方法,秸秆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逐渐分解为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还能够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植物生长。覆盖作物是指在主要作物间种植其他作物,覆盖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这些作物可以有效遏制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不被冲刷,还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质量。同时,有助于控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秸秆还田和覆盖作物可以相互配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秸秆还田可以为覆盖作物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覆盖作物可以保护秸秆不被风雨冲刷。种植户可以在玉米收割后,将剩余的秸秆还田到农田中。对于覆盖作物,可以选择草本或豆类作物,如大豆、绿肥等,种植在主要作物间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覆盖作物的保护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探讨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品种选育、科学的种植技术、综合的管理措施以及环境友好型栽培策略是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效的关键。通过不断的科研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