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密度与施肥问题探讨
2024-03-28李倩
李 倩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
玉米种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被应用在玉米种植中,提高了玉米产量和质量。但是栽培密度和施肥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应控制好栽培密度并科学施肥,减少不利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玉米栽培密度的影响
无论栽培密度大还是栽培密度小,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1 栽培密度大对玉米栽培的影响
栽培密度过大会导致单株之间的距离较小,影响植株之间的温差。在玉米生长雨季阶段,湿度高,会增加植株感染纹枯病和茎腐病的发生概率。栽培密度过大还会导致根部出现蒸水的问题,田间蓄水量增加,在干旱年份蒸发量大,无法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直接影响雌穗抽出和雄穗生长。栽培密度过大会使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叶片容易衰老,玉米贪青晚熟,直接影响玉米授粉,影响玉米产量[1]。
1.2 栽培密度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中,若栽培密度小,植株能够获得很好的光照条件,提高了叶片的光合能力,但是影响叶片对光照的利用,极易造成有效穗数减少,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影响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2 确定栽培密度的关键要素
在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应合理控制玉米的栽培密度,保证玉米的产量。在确定玉米栽培密度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2.1 种植地
玉米喜光、喜热,对水肥要求高。选择适合的玉米种植地很关键,应选择具备良好的光热条件、土壤肥力高和水资源充足的地块,选择密植型和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如果种植条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应选择稀植型玉米品种。
2.2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适当早播可以密植,晚播需要稀植。在春播玉米种植中,播种太早会导致水分供应和土壤温度条件不足,从而影响玉米的发芽率,可通过合理的密植方式解决该问题。在玉米发芽过程中,一旦出现蹲苗,应及时密植。如果播种时间较晚,要测量地表温度,并适当稀植。
2.3 土壤
土壤能为玉米植株提供直接养分,沙土的通透性高于黏土,可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反之则减小。如果选择的玉米品种相同,沙土的栽培密度要高于黏土。
2.4 品种特性
当前市场上的玉米品种较多,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的耐密性能强,选择密植栽培能够取得稳定的产量。为此,在选择玉米品种前,应了解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以此选择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5 水肥条件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大[2],肥沃的土壤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满足植株和果穗的生长发育需求,玉米的栽培密度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则适当减少。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需要通过根部灌溉完成水分供给。一旦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补充水分,在水源地不足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栽培密度。
2.6 密植后的管理工作
在确定玉米的栽培密度后,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6.1 加宽行距
如果栽培密度不变,可以适当加宽行距,选择宽窄行的栽培模式,扩大玉米行距,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
2.6.2 推迟追肥
为了避免玉米倒伏,可以适当推迟施肥时间和控制施肥量。如果施入氮肥,要严格把控好时间,尽量避开玉米拔节时期前后。
2.6.3 补充钾肥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钾肥施用量,适量施入钾肥能够促进玉米茎秆粗壮,提高玉米茎秆的抗折性,降低倒伏率。
2.6.4 做好前期的控水工作
在玉米生长前期,可以适当少量浇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多,可增加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在灌浆期,浇水量适中即可。遇到大雨天气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否则会影响土壤根部的透气性,不利于植株生长。
3 施用化肥时的常见问题
3.1 大量施用化肥
在当前的玉米施肥过程中,种植户过度依赖施用化肥,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富含N、P、K 等营养元素,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但有些种植户没有深入了解有机肥的作用,在施肥过程中不重视施用有机肥。
3.2 随意增加施肥量
一些种植户简单地认为施肥多就能达到高产的目的,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限,如果随意增加施肥量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不利于玉米高产。
3.3 施肥方法不科学
有的种植户为了省力,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或者在降水后直接将肥料撒在地面上,容易导致肥料被雨水冲走或裸露在地表,影响玉米根部对肥料的吸收,无法有效发挥肥料的作用。
3.4 基肥和追肥比例不科学
在当前的施肥过程中,一些种植户重视前期施用基肥,后期不追肥或者少追肥,导致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出现早衰,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另外,一次性施肥技术会使玉米前期生长旺盛,但是后期脱水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3.5 肥料施入过浅
在前期施入底肥和追肥时,存在施肥过浅的现象,一旦降水很容易导致肥料被雨水冲刷,或者高温天气容易使肥料蒸发,影响肥效,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玉米植株矮小。
3.6 施肥间距不科学
肥料和植株的最佳间距为5~8 cm,但在苗期施肥时,有些种植户在靠近植株根部撒施肥料,会出现烧苗现象,影响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3]。
4 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特点
4.1 幼苗期
玉米苗期是玉米根部的生长旺盛期,主要特点为生根和茎叶分化,同时根部为地上部分输送养分和水分,只有形成强壮的玉米根部,才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该时期的科学施肥管理方法能够满足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养分需求,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发育,并且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
4.2 拔节期
拔节期玉米叶片的生长速度快,生长旺盛,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多,做好该时期的施肥和灌溉工作非常关键。一旦发现田块养分不足,要及时施肥,施肥量是苗期施肥量的3 倍左右。
4.3 花粒期
抽雄到籽粒成熟阶段被称为花粒期,在雄穗和雌花抽出之后能够正常授粉,籽粒开始逐渐成熟,应做好该时期的叶面管理工作,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防止玉米叶片早衰,应结合玉米生长情况适当施肥和灌溉。玉米在花粒期对养分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可以适当补充肥料,但要做好水分的管理工作,一旦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会造成玉米减产。
5 玉米的需肥规律
玉米植株高大,对养分的需求较多,尤其是对N、K、P 等元素的需求量多。受种植方式、气候环境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N、K、P 等元素的吸收明显不同,种植户应了解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禁止盲目施肥,否则不仅会增加施肥成本,还达不到施肥目标。
5.1 玉米对氮肥的需求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量大,但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也不同。在玉米苗期,玉米植株小,对氮肥的吸收约占总氮肥吸收量的2%左右,要及时补充氮肥,否则会影响玉米穗的形成,导致玉米的空秆率上升,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4]。玉米拔节期至孕穗期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占总需求量的51.2%左右,必须做好该时期的氮肥补充工作,否则会影响玉米正常授粉和结实。
5.2 玉米对磷肥的需求
磷肥是农作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能够增强玉米的抗逆性,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苗期,对磷肥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1.1%,该时期缺磷肥会出现紫苗,同时导致根部生长发育缓慢,根系少,对磷肥的吸收能力下降,出现叶片干枯。如果在开花期缺磷肥,会造成雄蕊抽丝延迟,出现果穗畸形,造成玉米的穗粒数减少,影响玉米产量[5]。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都在吸收磷肥,在抽雄吐丝阶段对磷肥的吸收量到达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过多吸收磷肥会导致植株的呼吸作用增强,造成养分消耗增多,影响淀粉合成。
5.3 玉米对钾肥的需求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钾肥,吸收量仅次于氮肥。钾肥能够增强植株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促进雌穗的生长发育,增加单穗产量。为此,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都需要补充钾肥,如果苗期缺钾肥,玉米幼苗生长缓慢,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叶片干枯。在玉米后期缺钾肥,植株很容易倒伏,同时会导致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减少,造成玉米减产。
6 提高玉米施肥质量的措施
6.1 采取可持续化绿肥结合的生产方式
在玉米种植中,应坚持可持续的施肥原则,通过绿肥结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此外,种植绿肥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畜禽的粪便在经过处理之后会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玉米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6.2 推广机械深施技术
随着当前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在玉米种植中可以利用机械化深施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耕地、播种以及施入化肥,主要包括深施底肥和深施种肥技术。选择机械设备耕作能够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性,让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土壤,有利于肥料充分溶解,减少肥料浪费,保证玉米产量。
6.3 应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利用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肥料和水资源充分混合之后施入玉米根部附近,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施肥原则。
1)控制好施肥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分布情况,进而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施肥量。可以将磷肥和钾肥通过种肥同播技术一次性施入到土壤中,氮肥应该遵循分期施肥的原则,拔节期施入40%、大喇叭期施入20%、开花期施入20%。在具体施肥的过程中,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肥料和水资源一同施入到玉米根部。
2)保证肥料和水资源的充分溶解,避免滴头被堵塞。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等优点,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符合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保证玉米的种植效益。
6.4 了解种植户的施肥情况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施肥效果,应了解种植户的施肥习惯和施肥量,掌握当地的肥料总体需求量,不断优化肥料的供给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种植户减少施用化肥,避免造成农业污染。
6.5 重视对新型肥料的应用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和增效,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应加大对新型肥料、新型施肥机械设备和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利用新技术了解田间种植数据情况和施肥调查数据等信息,进一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落实施肥工作。重视对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利用机械设备施肥,提高施肥的效率,推动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发展,研发出更多的新型机械设备。重视对新型技术的推广,利用无人机喷肥技术,提高施肥效率。
6.6 施入有机肥,提高耕地的质量
种植户应认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通过加大有机肥用量来提高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并且降低化肥的用量。为此,可以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充分腐熟之后完全处理。也可以将家畜粪便等还田处理,但需要充分地腐熟发酵,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质量。
7 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栽培密度以及施肥管理至关重要。密度过大和过小都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此,要结合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种控制栽培密度,明确玉米对养分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提高施肥效果,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