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实践探索

2024-03-27张玉淑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题目目标作业

张玉淑

通过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增强同一学习单元内各个课时作业之间的连贯性和渐进性。这一方法有助于加强同一学习单元内不同课时作业的目标、内容和类型的统一性与连贯性。

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双减”背景下,学校通过课程优化、课堂提质,引导教师转变作业观念,明确单元作业的概念以及单元作业设计的价值和意义,逐步探索出单元作业的基本框架、路径及策略,为教师提供作业设计的范本,从而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水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技能,实现作业育人。

明确单元作业的概念及意义

单元作业的设计方法是指教师以特定主题或主题下的一系列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单位,根据特定学习目标,采用重组、修改、完善或者独立开发的模式,塑造作业内容的过程。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包括单一学科的单元(主题)学习作业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

通过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增强同一学习单元内各个课时作业之间的连贯性和渐进性。这一方法有助于加强同一学习单元内不同课时作业的目标、内容和类型的统一性与连贯性。将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础,有助于教师全面思考培养目标、教学评估以及作业资源,从而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作业设计的水准,同时增进了教师对学科课程的全面领悟,培养了他们的系统设计技能。

学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范式,逐步规范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的设计,初步制订了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各学科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探索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路径

单元作业设计要形成合理的路径,学校探索出解读教材、制订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和统筹优化的作业设计路径。

基于课程观念系统解读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包含广泛,联系紧密且严谨,教材是根据核心素养目标和完整课程框架开发而成,依据课程标准形成多种单元教学内容。要正确引导单元作业设计内容并发挥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运用课程理念理解教材,以单元为整体审视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单元主题内涵。

立足学科本质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学范围可以根据教材中已有的单元或章节来确定,也可以重新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构建具有特定主题或能力的新单元。一般情况下,教师更倾向于依据教材中自然呈现的单元或章节规划教学单元,因为基于主题或能力进行规划对他们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对照单元教学目标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双减”核心在于强调教育的个体性,鼓励学生以独特而全面的方式展现成长。教师在设定作业目标时,应以单元教学目标和分目标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兴趣和心理特征。确立单元作业目标和分课时作业目标时,必须确保与教学目标一致。对于未达成或需要额外巩固的目标,可进行强化或通过额外方式加以巩固。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在确认单元作业的目标后,要根据这些目标挑选适合的作业题目。一般来说,作业题目通常来自三种途径:引述他人题目、改编已有题目以及创作全新题目。在挑选作业题目时,要考虑每个题目的特征和标志,涵盖目标契合度、学习层次、题型、完成方式、难易程度以及预期完成时间等方面的考量。这种分析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作业目标的明确性、题目内容的逻辑合理性、表述的准确简洁性、完成要求的清晰易理解性、情境设置的適宜性,以及答案的合理性等。确定作业题目需要按照合理的架构组织和布置这些题目,教师可以借助“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全面了解单元作业的结构,合理组织作业题目。

实践反馈统筹优化单元作业。作业设计不仅强调目标和单元整体规划,也着眼于其调节功能,并强调作业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当立即根据学生在课后额外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整体考虑和改进单元作业,确保作业内容符合设定目标,保证题目反映真实情境,具备多样题型和丰富题材。

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策略

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并非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确立作业目标需要在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思考作业目标的全面性和引导作用,如巩固和强化当天教学内容、弥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未能掌握的教学目标、弥补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展开的活动和无法培养的技能或品质。同时,单元作业目标在落实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掌握情况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内容科学。作业内容要与作业目标保持一致,但并非一一对应。有些作业内容可实现多个目标,而有些可能只实现单一目标。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目标逐一设计作业内容,也可以在确认目标并设计内容后,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特征进一步调整完善。

类型丰富。根据作业的书面特性进行分类,将作业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证明题、完形填空、判断题,以及整理类、跨学科类、书面其它类和非书面类等;按照作业的执行方式,将作业分类为社会实践、听说任务、合作任务、综合应用、实践操作和非书面其他类型。

时间适切。学校通过管理机制协调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学生每天书面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限定为90分钟以内,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作业则不超过10分钟。年级建立作业公示、协调制度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特别是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学校会加强对各学科练习卷数量的控制。

难度恰当。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将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作为作业的重点。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上存在的困难,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展,设置一些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作业,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体现差异。差异性作业是实现作业个性化的主要手段,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批改、讲解和辅导时,全面考虑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差异,如掌握的知识技能、性别特点、学习动机、认知方式、智力倾向、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意志力等,以便更好地针对个体差异实施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或提供作业的不同难度和数量、不同作业类型、不同的作业辅助资料或脚手架等方式,体现作业差异。

结构合理。作业的功能由整体结构决定。作业结构的合理性是评判作业质量的最终标准。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同一单元不同目标对应作业题的比例、各种作业内容的分配比例、不同作业类型的比例、不同作业难度的比例等作业内向结构,也需要注意在连续的课时或一段时间内布置的作业,在内容上要有逻辑衔接,难度上要有递进,要求上要有多样性等,构建作业的纵向结构。

优化评价。作业设计需要依据学生实际的作业表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进作业设计、评价和辅导水准的改进与优化。评价作业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用冷冰冰的“勾叉”来评判,而是要将最终的总结性评估与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估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习惯培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先从正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再给予学生对话式、鼓励式、点评式、建议式评价。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加强专业能力的同时,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有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学校应积极倡导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和实践,使其成为教学的常态,最大限度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减轻学业负担,切实贯彻“双减”政策。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Y2023-0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题目目标作业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快来写作业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作业
追根求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