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让感情在课文中流动

2024-03-27何文征何雨萌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基调调动架构

何文征 何雨萌

叶圣陶老先生曾說:“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就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朗读也是如此:朗读的过程,是向作品的思想深处层层开掘、不断追问、积极思考,理性之光升华的过程;是与另一颗心灵对话,不断感受、想象、感悟,感情之火燃烧的过程。

朗读是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具有的引领地位和中心地位决定了亲自范读有利于加强朗读和理解的教学效果,因此,提升语文教师朗读素养尤为关键。

把握基调。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朗读再创作的生命和朗读技巧的灵魂。而基调,即基本情调,是作品总的态度感情,是令分散的、具体的文句融化于一体,使文章具有整体美感的关键。因此,朗读课文前,应结合课文写作背景、遣词造句及写作手法,综合分析这篇文章的主基调及主情绪内涵,进而选择对应的状态,调动对应的朗读情绪。不同的文章基调不同,或欢快,或轻松,或调侃,或义愤填膺,或激烈,或昂扬……只有了解清楚文章的基调,才能为下一步调动情绪打好基础,唤醒并再现其中流动的情感。如《少年中国说》对祖国的赞颂和对未来的展望,读出“爱我中华”的磅礴气概。《圆明园的毁灭》的自信、赞美、严肃、坚定。只有在朗读前把握住作品的基调,才能让文字作品在转变为有声表达的过程中不丧失其本有的情感态度,让听者感受作品整体的美感,准确体会其感情表达。

调动情绪。在了解文章基调之后,特别需要关注情绪的融入。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因此,朗读就不能仅仅将文本符号读出来,还需要将文本符号背后蕴藏着的情感流动、情绪状态传递出来,将“声音的心理印迹”呈现给听众。调动情绪就是将情绪注入语言中,去感受语言中的流动性,将内心的情绪通过语言来表达,并根据自身情况和文章内容把握收放程度。在调动情绪时,既要从作品内容出发,避免“言不由衷”的消极朗读,也须结合朗读者的身份和对象进行设计,使人愿意接受。四年级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以“该到小径中去走走”为起点,朗读者要化身为帮助听者进入诗中那片雨后小径的引路人,帮助听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在小径游玩的欢快场景。

分析架构。朗读的原则是忠于作品,要忠于作品,就要充分解剖作品,将作品的架构摸清。每一篇文章的架构都是不同的,不仅要分析每一段的内容,还要知道每一自然段在整个文章架构中所起的作用。只有把握了每一个自然段呈现的内容,把握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逐段进行分析,才能把握好朗读时的语气。如在《燕子》一课中,从背景、亮相,到近景、动态,从水面到天空,从实到虚,表达出燕子的灵动之美、活泼之美、生机之美,让所有人对燕子留下久久不可磨灭的印象。

琢磨细节。朗读者在分析文章架构的过程中,就要体会并确定每句话朗读时的关键词,认真琢磨词语间的不同。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觉要依托不同的语气和节奏去表达。比如,羽毛是轻盈的,翅膀是有力量的,尾巴是翘起来的,就要读出这些词不同的感觉。朗读中对细节的把握和关注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句间的巧妙联系和细腻感情,在使用以上朗读技巧时,应根据不同的文章内涵进行分析,注意不同课文材料中主题内容和情绪表达的差异,避免长期陷入“念书腔”“唱书调”“念经式”“朗诵调”的状态。

总之,在朗读中重点强调的是文章的分析和情绪的融入。在融入情绪时,朗读者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朗读状态,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否需要调整,视角是否需要变换,才能进一步变化语调,避免“言不由衷”的朗读。当情感在朗读中真正流动起来时,朗读便成为走向“诗意的栖居”的桥梁。

猜你喜欢

基调调动架构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俏丽基调
总基调: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