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2024-03-27王凯豪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共同富裕农民

李 星 王凯豪

(1.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就是让农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低收入群体也主要集中在农村。共同富裕要求的“共同”,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让社会财富能够惠及广大农村人口。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加幸福、乡村更美丽。

1 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逻辑关联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并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发展,着力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1.1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现今,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分别体现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农村农民作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短板,只有彻底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简单来说就是全体人民都可以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重任在农村,虽然采取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和农民还不够发达,共同富裕建设的重点就是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就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也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亮丽底色;乡风文明是保障,也是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治理有效是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也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招,同时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必经阶段。

1.2 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

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确立了行动指南,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为乡村的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首先在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即在2035 年实现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或者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三农”工作方面下大功夫,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点提升农村人口的收入。其次指明在2050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即在综合国力上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包括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包含着农民富裕,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富裕而非少数人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 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1]。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物质生活富裕,而是涵盖着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同富裕并非同时同步富裕,而是逐步富裕,有先后区别的,先富地区拉动后富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指引下,乡村振兴要致力于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2 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福祉的根本,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和高素质人才不足等问题,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2.1 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产业振兴仍有较长的道路要走。与相对发展较好的城市产业相比,我国的乡村产业现代化程度比城市产业现代化程度低,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现代技术应用欠缺。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的道路、水电、网络设备等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少,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不足,这对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造成很大阻碍。在产业结构和技术应用方面,首先,由于许多乡村缺少特色的资源禀赋来发展乡村旅游业,缺少便利的基础设施及现代技术来发展深加工业,因此许多乡村只能依附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其次是盲目追求乡村产业的扩张与发展,致使乡村产业同质化、低质化、产能过剩严重。随着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些成功的乡村振兴项目被大力介绍和宣传,各地乡镇争相发展乡村产业,这种盲目模仿忽视市场调研和深入挖掘,导致发展多集中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传统农业及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加工业等领域,使得各地产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此外,存在着乡村产业发展过于低质化的现象。如传统农业发展大而不精,只注重产量的扩大,忽视现代化科技农业的发展,造成产能过剩严重;乡村旅游则是粗放发展,没有深入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和自然禀赋,造成乡村旅游产业的低质化,既浪费了乡村资源,又制约了本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2.2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群体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相比于城市居民较为薄弱。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强调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尤其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良好乡风民风村风的形成。由此可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3]。当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满足,更加凸显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基层干部受干部考核及资金有限等方面因素限制,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提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农民的精神方面需求有所忽视,存在着“重建设、轻文明”的错误观念,对乡风民风、环境整洁、移风易俗等软实力建设上置若罔闻。部分农民本身迫于生活压力,认为挣钱才是正事,不能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此外,由于重视程度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齐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虽然一些农村建设了相关设施,如文化图书馆、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等,但是由于不达标或是老旧等问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满足农民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最后,农村不文明现象比较普遍,如随口吐痰、门前屋后乱堆放、乱倒垃圾等严重影响乡村文明,村民的文明意识和生活习惯还有很强的提升空间,在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各种陈规陋习在农村依旧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

2.3 农村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基础[4]。人作为农村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只有不断培育和吸引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留在乡村发展,乡村才能振兴。现如今,人才短缺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障碍之一。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才回流和吸引外来人才的体系不健全,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到农村、建设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科技、经营实用、工匠、传统文化建设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人才在常住农村人口中比例不到6%[5]。农村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行务工和就业,年轻一代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定居,进一步造成了农村高素质人才短缺。归根结底,人才短缺的根源在于农村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我国各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吸引体系较为落后,不能与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其次,我国乡村人才培养课程不能完美适应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的需要,课程多倾向于乡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农业科技等方面,对农村所需要的贴合当地特色产业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的关注度不够,培训课程较少[6]。最后,各地组织的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忽略了农民才是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的主体,不能考虑到培训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且培训方式也不太合理,多为脱产集中培训,导致农民培训意愿不高、动力不强,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培训的师资力量也不强,多为地方党校和开放大学教师,这些教师多偏向于宏观方面的研究,善于政策解读、宏观管理,虽然内容多具有启发性、思想性,但是实操方面较为薄弱。

3 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针对制约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要障碍,必须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治。

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特色化多元化

实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7]。推进产业振兴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硬件支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产业发展所要求的设施水平和配套技术。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在财政、政策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快对农村水、电、交通、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大力支持乡村进行网络电商、直播带货所需的物联网设备、生鲜贮藏冷库、冷链物流等数字乡村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的推广销售建立渠道。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各地应大力挖掘本地的特色产品,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通过研发本地特色产业的各种衍生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对于拥有独特自然风光或者深厚文化底蕴等资源禀赋的乡村,应围绕这些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通过详细挖掘这些资源禀赋,围绕其开展特色旅游项目,以达到与其他乡村旅游地形成差异化优势,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发展多元化产业,许多乡村没有独特的自然、文化方面的禀赋,再加上没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只能进行农业多元化发展通过产业互补、延长产业链条来达到产业振兴。应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挖掘乡村资源内在的多元价值从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通过打造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的全产业链,以农业为中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路径,发现适宜当地的产业融合模式,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振兴。

3.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振兴乡村文化

共同富裕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富裕,加强乡风文明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8]。乡村振兴不仅要进行物质帮扶,还要进行精神帮扶,解决农村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符合农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日益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首先加强农民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积极宣传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观念,加大对典型的挖掘培育和政策宣传力度,评选出“文明典范”“身边好人”“三好家庭”等先进典范,以榜样示范效应引导农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对困难群体要进行及时的人文关怀,防止不良心态的产生,鼓励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传承劳动光荣、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其次挖掘乡村本土优秀文化,坚定农民文化自信。高度重视对乡村文物资源的保护,针对古村落、文化街、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积极促进其融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可以通过修建农耕文化博物馆、展览农耕文化遗产等方式弘扬乡风文化。最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帮扶力度,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把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力度。同时,鼓励引导社会群体可以通过赞助、投资等多渠道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地方文化活动室、室外健身场所、农村文化广场等文化惠农工程,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3 打造人才引流机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力推行乡村人才振兴,通过吸引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使高素质人才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一方面,健全我国农村人才回流和吸引外来人才的体系政策。由于目前农村工作存在环境差、待遇低、政策不完善、福利保障落实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促使高素质人才不能下定决心回到农村就业创业。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回流人才和外来人才的政策扶持,做好福利待遇等基础保障的落实和加强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使高素质人才能够留在农村。如根据高素质人才的学历、技能、职称等条件来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奖励,针对回乡创业人员免费提供一批无息或低息贷款来帮助其顺利创业。另一方面,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育机制。培训课程应根据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培训农民的需要,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的课程培训体系。加强与当地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的联系合作,通过聘请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培训,这样打破了原有的集中脱产上课机制,能够提高培训农民的主观积极性,并且通过田间教学,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养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政府同时应积极与农业高校对接,支持当地农业高校将科研课题与学术项目和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借助当地农业高校的人才资源来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以当地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镇基层组织等多方参与协同的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培育农村高素质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4 结语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要求城市和乡村人民都富裕,没有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就不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任务的巩固,是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科学路径,同时也对共同富裕具有根本的促进作用。在共同富裕导向下推进乡村振兴,成功地展望了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力量。

猜你喜欢

高素质共同富裕农民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