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4-03-27赵瑞君刘建军丁翠娜李春燕姜好胜
赵瑞君 刘建军 丁翠娜 李春燕 姜好胜
(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招远 265400)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北纬37°5′~37°33′、东经120°09′~120°38′之间,总面积1 432.32 km2,耕地面积67.63 万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但极少严寒酷暑,春秋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503.2 h,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607.3 mm,年均蒸发量1 664.8 mm。境内土壤以棕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10 g/kg 以上。花生收获季节雨水少,阳光充足,空气干燥,适于收晒,可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1],为生产优质花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招远市是山东省主要的大花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夏甸镇、齐山镇、毕郭镇、阜山镇等南半部区域,常年种植面积20 万亩以上,是山东省优质花生优势生产区,也是招远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
1 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招远市在摸清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厘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瓶颈的基础上对症施策,在全市开展了耕地质量提升、品种质量提升、机械化率提升、管理技术提升、品牌链条提升“五大提升行动”,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型、企业拉动型、大户带动型、基地示范型“四大产业发展模式”,创建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科专家工作室”,联合打造了科研试验田、技术示范田、生产样板田“三田合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不断提升花生生产技术水平,推动花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1 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1.1.1 耕地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耕”基。近年来,招远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50.98 万亩,生产条件、生态环境、耕地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提升粮油生产能力。二是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承担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了828 个表层土壤和23 个剖面的土壤调查、采样与检测任务,形成了土壤类型图、土壤属性图、土壤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图等数字化图件成果,为指导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及“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1.1.2 品种质量提升行动 为改变花生品种多杂乱、品种退化的现状,选择花生生产典型区域,在毕郭镇官地村、寨里村及齐山镇马家村、后仓村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4 处,引进了山东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育成的花生品种50 多个品种进行集中种植展示,包括传统大花生品种、小花生品种、油用品种、高油酸品种及彩色、黑色等特色花生品种,筛选出适合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当家品种15 个,有效提升了花生品种质量,并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花生品种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1.1.3 机械化提升行动 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在强农惠农中的作用,着力在花生耕种、管理、收获、加工等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引导、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示范推广先进机械化设备,针对丘陵山区的特点,在耕种和管理环节先后引进单粒精播机等新型花生播种机510 台,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等植保机械83 台。在收获环节购置新型花生联合收获机52 台,将挖掘、脱果、筛净、捡拾、收集等功能融为一体,一次性机械化完成花生收获全过程;引进了花生起收机、捡拾收获机等机械318 台,全市花生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1.1.4 管理技术提升行动 一是组建花生产业专家技术指导团队。依托烟台市花生产业体系团队专家,成立由粮作、种子、土肥、植保、环保、农机、培训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团队,组织开展现场培训、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提升花生生产技术水平。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土壤养分检测的基础上,根据花生的需肥特点,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研制了“14∶8∶18”和“14∶10∶16”2 个花生专用肥配方,并委托相关配方肥企业生产配送,指导农户按需购肥、精准施肥。三是全程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预警站的作用,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及时指导花生病虫害防治。在推广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先进施药机械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解决花生病虫害防治滞后、防治方法落后和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问题。四是推广农膜替代技术。为了实现农膜减量、回收、替代,解决花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先后选择12 个厂家的28 个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持续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适应性评价,在前期示范推广的基础上,2023 年在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1 万余亩。五是开展新技术试验。先后开展了高油酸花生品种高产栽培试验、花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试验、克线至樽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试验、高地隙专用机械田间管理——喷杆喷雾机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优化花生群体质量栽培试验等新技术试验,筛选适宜当地的花生生产管理技术,为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技术支撑。六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加快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升花生生产水平,在前期高产创建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成熟的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先后制定了《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规程》《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2 个烟台市地方标准,以及《胶东丘陵山地油用花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山东省团体标准,进一步推进花生标准化生产。
1.1.5 品牌链条提升行动 一是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招远市土壤细而松软、耕性良好、保水性强、土壤肥力较高,生产的花生籽粒饱满、果皮洁白、颜色鲜艳、香脆可口,被批准为胶东大花生地理标志产品,提升了胶东大花生的品牌价值。二是建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立足招远花生产业优势,鼓励花生生产企业建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加强基地标准化管理,推广应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提升花生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花生产业绿色发展,助力招远花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不断延伸花生产业链条。在稳定花生脱壳销售等加工渠道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花生蛋白、花生蛋白肽、花生饮料等新产品,提升了花生油、花生仁、花生酱、花生碎等深加工产品品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2 建立四大产业发展模式
结合当地特点,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型、企业拉动型、示范带动型、基地示范型“四大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花生产业绿色发展。
1.2.1 党建引领型 依托花生主产区,以花生产业体系为技术支撑,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营销+种植户”产业模式,全市共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18 家,带动种植户通过种植花生增收致富。
1.2.2 企业拉动型 花生购销加工企业加强与生产基地的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保护价收购,如招远金城花生有限公司以花生收购加工销售为主,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农户花生种植;招远市三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种植高油酸花生,推动全市花生品质的提升。
1.2.3 大户带动型 为了加快花生产业发展,通过宣传、发动、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从单纯粮食规模生产转移到花生产业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特点,带动广大农户主动应用花生栽培新技术,参与花生生产,带动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1.2.4 基地示范型 在齐山镇、毕郭镇、夏甸镇等适宜花生种植区域建立了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花生新品种、新型农膜、新机械,以实际效果示范带动广大农户推广应用。
1.3 打造“三田合一”模式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三个突破”战略实施为契机,以科企创新联合体为依托,联合创新打造了“三田合一”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
(1)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 年依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招远市高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招远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合作共享共赢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加快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推广,以科技支撑招远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招远市花生产业的竞争力和培优培强花生品牌。
(2)设立了“农科专家工作室”。创新方式方法,在花生生产重点镇街、区域设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科专家工作室”,将生产基地变成专家的试验基地、将农民变成专家的试验员、将技术服务变成利益联结的催化剂,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技术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效果。
(3)打造“三田合一”新模式,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在招远市高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招远市裕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基地,将十亩科研试验田、百亩技术示范田与千亩生产样板田在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地进行集中布设,合作共建,打造了“三田合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配套推广选用优良品种、单粒精播、膜下水肥一体化、“一控双增”等花生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区域花生连续增产10% 以上。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条不够丰富
虽然近年来花生产业链条有所加强,但是加工精深度不够,高档产品占比不足10%%,销售的产品多以烤花生、花生糖、花生豆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花生蛋白质、饮料等产品生产方面刚刚起步。
2.2 规模化种植需进一步扩大
尽管在南部乡镇花生种植较为集中,但主要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且规模较小。专门从事花生种植的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多数为综合性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新技术推广、大型机械应用等方面受到了制约,亟需加大规模经营的步伐,推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3 机械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在花生收获环节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由于受地域特点、农艺配套措施、生产技术模式的影响,大型花生收获机械的占比较小,花生联合收获机占比更小,花生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通过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建立绿色原料基地等途径提升了花生品牌效应,但是在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2]等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生产企业的品牌效应不强,品牌意识方面仍需继续提升。
3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 划定优势生产区,提升产业质量
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成果,在全市划定花生优势生产区[3],引导因地制宜发展油用花生、高油大花生、鲜食花生、高油酸花生、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花生,不断增加花生的品种类型,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整个花生产业质量水平。
3.2 扩大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
鼓励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身花生生产,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实施规模化种植,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用以代替小规模生产模式,推动大规模种植优质专用花生,全力打造区域化、产业化新优势。
3.3 推动全程机械化,带动技术升级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购置适宜丘陵山区的花生播种、收获、摘果机械,探索创新种植新模式,集成配套农机农艺技术措施,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带动花生种植技术提档升级。
3.4 丰富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在花生品种繁育、品种调优、基地建设、市场服务、生产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发力,探索花生生产、加工、利用新路径,完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环节[4],推动全市花生产业向高端化、高值化、品牌化发展。
3.5 推进品牌建设,促进提质增效
持续实施花生品牌创建战略,充分发挥胶东大花生、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作用,鼓励花生生产加工企业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牌。同时,在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方面发力,开发一批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从而增加花生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