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入研究
2024-03-26罗慧如
罗慧如
摘 要:“大思政”要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渗透一切、贯穿始终,以达成系统整体的育人环境。其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而课程思政则是“大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微观实践体现。以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在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酒店管理人文价值的基础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探讨在“大思政”视域下将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大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66
0 引言
建黨百年之际,在上海市组织的思政课教师集体教研和教学观摩活动的相关报道中,首次提到了“大思政课”这一概念。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为当前思政课的内涵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因此,课程思政应当遵循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工匠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辈们的思想结晶,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理所应当成为高职学生的重要精神供给。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国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作为旅游、酒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随着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酒店等大部分旅游企业在挑选旅游人才时,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和价值观念更加看重。这也直接表明,针对酒店管理高职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状况而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学习中有着关键的积极作用。激励高职学生增强感恩时代、感恩祖国、胸怀世界的情怀;唤醒学生内心的文化认同感、乡愁情怀,真情实感地投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化酒店的发展中。
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总揽性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基本覆盖酒店业务范围、管理类理论知识丰富、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等特点,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对学生的专业认同、酒店行业认知、后续课程学习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 价值逻辑
1.1 “大思政”视域下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了思政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满足于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也是解决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专业课程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价值引领、对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并在此得到什么样的成长,是课程思政追求的目标。
而在“大思政”视阈下,课程思政必须融入社会大课堂,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大思政”视阈下课程思政的内涵必须以宏观的时代背景、鲜活特色的中国实际为阵地。“大思政课”具有与之相同的价值取向、育人方向,但是更加强调“大格局”“大背景”“大课堂”。
以“大背景”设置情境。立足时代大背景讲好中国故事。例如,中国酒店业在历经20年的崛起与发展中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品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积极进取精神与自立自强意识,树立了民族酒店品牌信念,从而引入酒店行业概况介绍。
以“大格局”构建教学。利用好丰富的中国历史资源,挖掘历史人物事迹、典型事迹,让历史与现实对话。例如通过解读中华本土优秀酒店品牌——白天鹅宾馆,引出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的典型事迹,认识行业典范,行业标杆。
以“大课堂”巩固知识。课程思政不仅要在小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来讲。例如结合广州本土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一系列VR手段,在承载当地文化特色的展馆、承载当地革命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实践基地、增长见识才干。
“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要求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要求学生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社会的进步。其具备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更加多元的背景、更具活力的呈现形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格。
1.2 “大思政”视域下酒店管理实务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也为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主要内容包括先辈们的思想结晶与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等宝贵的智慧精髓。酒店管理本质上还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部分,酒店管理一直以探索“人”的管理为目标。尽管看似毫不相干,但两者都对人的管理、思想进步进行描述分析,都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中,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夯实学生信仰根基、涵养学生文化素养,这与“大思政”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有助于深化“大思政”的思政育人功能。
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是系统研究酒店管理与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与配置酒店中的人、物、财等要素,提高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一方面,酒店行业目前正向数字化运营转型,课程内容也进阶为如何利用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的对象是“客人”,提供服务的也是“人”(员工)。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员工)、如何妥善处理客人与员工之间的不同利益关系,决定了“酒店管理实务”课程天然地与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课程思政的立足点就是要立德树人。另一方面,“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更具有“大思政”育人功能。由于刚入学的高职学生没有具体酒店管理任务的实践,没有真正接触、经历过酒店工作,对于酒店管理的理念、酒店管理的过程、酒店管理的部门、组织、人员等的认识是抽象的,所以这个阶段特别适合针对他们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通过超越具体酒店管理实践、控制实操等,侧重进行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管理与员工的关系、管理文化等。
2 构建路向
酒店管理实务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目前的课程思政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感知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在以往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环境无法模拟真实场景,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达到身临其境的程度,亟须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历史资源相融合;二是在以往的课程思政育人中,教师往往通过引入简单的思政案例,但由于覆盖面较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程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到达理想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举措。
2.1 构建圍绕“文化挖掘—理实融合—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体系
“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是对传统课程思政的教育变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形成了匹配酒店管理实务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
文化挖掘指的是深度挖掘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酒店管理深层次的基础是管理文化。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是基于管理学学科基础产生,因此管理学中的关键因素:伦理、价值观、信念等也是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虽然酒店管理发源于西方国家,但是管理的思想与实践却可以追溯到中华上千年的文化。中华历史上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都蕴含极为丰富的哲理和管理思想。例如,儒家文化中提到的“和合共赢”,其引导酒店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及管理员工时,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建立合作共赢的外部酒店关系与增强内部员工凝聚力等。
理实融合是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融合,锤炼学生品质。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酒店,往往从酒店基层做起,锤炼几年后才能逐渐进入管理类岗位,这几乎是每个“酒店人”成长的必经历程。而酒店基层工作一般是从服务生做起,比较辛苦乏味,薪酬不高。再加上对服务业世俗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职业的期待有很大的出入,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工作初期容易萌生怀疑、懈怠的想法,导致最终放弃酒店行业的工作。而酒店管理实务课程是学生了解酒店行业、酒店部门的敲门砖,对培育学生的酒店职业信念、行业认同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引领是回归中国本土,对学生实施价值引领。酒店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特别随着世界交往的日渐紧密,国际化通常是各大酒店的必然趋势。因此,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目前酒店管理的运作、酒店部门和职位的设计往往借鉴国外大酒店集团的管理方式,容易让学生无形中向往西方文化。所以,有必要针对课程内容将教学案例、课程实训等回归中国本土实际、回归中华价值。
表1是根据课程内容开发的,充分结合酒店管理实务与中华传统文化特点,巧妙融入“大思政”元素,充分挖掘理论原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 文理融合,匹配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实务课程共64学时,该课程目前存在知识点多、课程思政元素多,但挖掘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模式相匹配,设计基于“酒店管理实务”课程的“大思政”教学模式包含以下6个环节:构建情境—新知探索—巩固提升—专业应用—拓展梳理—梯式测试。
首先是“构建情境”环节。利用中华古诗文或者中国古代历史来营造情境或设置与酒店管理相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用“中国古代天字一号客房”的客房环境与客房中的大通铺、古代夜壶等来营造客房初始印象的情境;
接着进入“新知探索”环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酒店管理的知识及思想,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例如用苏东坡《论养士》中对人才的分类:智、辩、勇、力四种类型来说明现代酒店人才管理要点;
进而到“巩固提升”环节,运用新的酒店管理知识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表述,如运用“中华五千年餐饮文化”来分析当今酒店中餐厅服务礼仪的原理与规范。
而后是“拓展梳理”环节,借助教学资源库,复习并拓展课程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酒店管理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印象,实现将思政“小课堂”融入“大思政课”的全方位格局中。
最后是 “梯式测试”环节。课程思政教育成果,需要通过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展现。运用“梯式测试”,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重视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注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育人效果。在教学期间,采用“多梯度、分阶段”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在酒店管理实务课程中的思想变化,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酒店管理实务课程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内涵、体系设计、构建路向,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描述。酒店管理实务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当前“大思政”视阈背景下,不再是过去简单贴上思政标签,而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促进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的领悟为主线,在酒店管理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王丹,张贝尔.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合[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01):120122.
[4]柳楠.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5]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构建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02):4753.
[6]张潇.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施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12):16.
[7]徐初东,熊万杰.“大学物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3):105111.
[8]许瑞芳,张宜萱.沉浸式“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构建理路[J].思想政治理论教学,2021,(11):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