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美学视角下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4-03-26陈柯张舒玥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翻译美学传播效果

陈柯 张舒玥

摘 要:关中皮影戏承载着陕西地方传统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俗文化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国际社会了解陕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大对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十分必要。本文聚焦关中皮影戏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得出皮影戏文本翻译所要达到3个层面的“美”,即形式美、内涵美、意义美,以及采用的具体的翻译策略,最后得出总结,以期能为关中皮影民俗文化“走出去”添砖加瓦。

关键词:关中皮影;翻译美学;传播效果;陕西文化外宣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22

0 引言

隨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国家不断加大中华文化输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关中皮影具有非常重要的戏曲文化和美术文化价值,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但如今年轻一代对皮影艺术不是很重视,了解皮影戏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对其对外宣传的材料知之甚少。同时当今在西方文化大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日益边缘化,文化走出去的需求升级为时代重大主题。因此,为了皮影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对皮影文化外宣翻译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 翻译美学理论与关中皮影民俗文化

1.1 翻译美学理论

翻译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翻译美学是一门运用美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来探讨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美学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传递源语言的“美”。翻译美学包含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再现。审美主体指译者与读者,审美客体指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本,二者是构成翻译美学的两大板块。译者需要把握源语言的“美”,再结合目标语的审美选择进行语言转换。即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上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方梦之,2004:262)。

1.2 翻译美学与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契合

关中皮影往往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一台经典的皮影戏表演是由精彩的剧目以及精美的影人与道具的组合完成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于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要想让外国受众者们在了解关中皮影戏表象的同时能深刻体会其背后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译者需要以外国读者的审美取向为翻译依据,需兼顾关中皮影的故事情节、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等来实现审美再现。如皮影中的经典道具“龙凤旗”,以及种类繁杂的神怪形象,青蛇架、刑天、马王成圣云朵子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文化所特有的,因此审美主体应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查询资料以充分理解、转化、加工和再现这些特有词汇在上下文中所表示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即不仅要保证这些特有词汇在内容上完全符合源语的含义,体现概念意义,而且在审美上也应该尽量不失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再现原文本的形式美、内涵美、意义美,保证它尽量接近源语的审美效果。

2 翻译美学在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应用

古老的皮影文化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为一体,作为一种特色民俗文化,关中皮影戏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胡少丽,胡晓红,臧桂营,2020:79-80)。在关中皮影戏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在展现皮影戏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力求能再现原文的形式美、内涵美、意义美等。

2.1 形式美再现法

例1,“道具种类更为庞杂,内容更为丰富。马有黑、白、红、黄、青五色马,根据不同造型还可分光身马、鞍瞻马、战马、神马、妖马以及火焰驹等。”相对应的译文为"Props are complex in varieties and rich in content.Horses include black,white,red,yellow and green colored horses.Depending on various types,there are horse without saddle,horse with saddle,warhorse,magic horse,evil horse and horse with high speed."

句中对马这一道具的分析采用的是直译的方式,光身马、鞍瞻马、战马、神马、妖马的形象与意义是在百度百科上考证后得出的直译,光身马便是没有带马鞍的马,相反鞍瞻马便是带了马鞍的马,战马便是剧目中战争场景时所用的马,神马与妖马均在神话剧目中出现的道具,而最后一个火焰驹经过了解得知是速度非常快的马而并非着火的马,故对该词采用意译,这样结合的译法让读者能快速的掌握马这一经典道具的形象和分类。译者通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处理方式,使译文达到和谐统一,极具形式美。

2.2 内涵美再现法

例2,皮影戏中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是组成皮影剧目表演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对角色名称的处理上,大部分译者都采用了直译,如影戏行当中的“丑”和“旦”,通过直译分别译为 “Chou”和“Young Dan”,可见采取直译不能将皮影行当的内在文化信息翻译出来,但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将译文分别处理成“Chou (Characters who create comedic effects)”和“Hua Dan (The character of an innocent and lively girl)便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使外国读者一目了然,实现译文的内涵美。

例3,皮影的戏班子主要是由5个人组成的,他们在皮影剧目表演中各司其职,分别称为“前首”“签手”“上档”“后槽”“下档”。这些都是皮影文化中特有的专业词汇,前首指的是控制一整个戏班子的人,签手是操控皮影娃娃的人,上档和后槽都是乐手,下档为签手准备道具并弹奏长号的人。故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将译文处理成:The five people are called "Qianshou" (the class master), "Qiannshou" (control shadow dolls),"Shangdang" (control main instruments),"Houcao" (control other instruments),and "Xiadang" (make preparations),这样既不破坏原文的格式又能准确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词汇都含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若只采用音译法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因此译者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多采用音译加注法,即在音译后附上解释性的说明,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这些词汇,兼顾了译文的形式美的同时也展现了皮影文化的内涵美。

2.3 意义美再现法

例4,皮影戏经过历代的发展,剧目的繁多,因此也就有了种类繁杂的神怪形象,例如,青蛇架、刑天、马王成圣云朵子等。青蛇架是妖精里的形象之一,在古代万物皆有灵的观念里,任何生命体均可以经过修炼化为人形,妖精则是未能完全修炼成人形,处于人与其他动植物的中介体;除了妖精之外,还有一类形态畸形变异的,人们称之为怪,例如以乳为目,以脐为眼的刑天;神怪剧目,顾名思义有怪物则有神仙,神仙们多数脚踏不同的坐骑,常常用云朵子来表现神仙乘坐不同坐骑腾云驾雾的形象,马王成圣云朵子则是神仙成圣驾马而行的形象,展现神仙的威武与非凡的气质。综上对神怪剧中神仙与鬼怪形象的陈述,便得知不同的神怪变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解释,为了让外国读者能感受深层次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停留于皮影图像的表面,针对此类模糊审美信息便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故分别将它们译为“The goblin decorated with a dragon-headed green snake on the head”“The monster with nipples as its eyes and its umbilicus as its mouth”以及“The immortal Chengsheng who ride the horse”。

皮影藝术是由精美的皮影人偶造型和精彩有趣的民间和神话故事。精美的影人和道具的造型是可以客观感知到物质形态审美信息。然而影人和道具富含的中国特色民俗文化是属于不可直接感知的美,即可称为意义美。特色民俗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独特的内涵美会造成审美差异,在英译处理上比较灵活。但翻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文本内容的意蕴美和哲理美。

3 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外宣的改进建议

陕西关中皮影在国内享有盛名,要扩大在国际的知名度还需在翻译上下功夫。关中皮影艺术宣传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面是对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方略进行讨论和研究:

3.1 提高对特色词汇翻译的精准度

为了能提高最后呈现出的译文的质量,译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储备知识,并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资料整理的过程。关中皮影戏中人物形象、道具脸谱造型繁多,每个造型都代表着各自的独特意义,对待一个看似简单的皮影戏中剧目或道具的翻译也应该精益求精,才能为后续开展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特色词汇翻译失误以及翻译不统一的问题,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是建设皮影民俗文化文本翻译语料库。建立语料库可以避免译者翻译过程中造成的语言层面上的失误,还可以解决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甚至同一译者的译法不统一的问题,使这些皮影的特色词汇有统一的翻译版本,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采用语料库辅助翻译,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翻译质量,让皮影民俗文化的翻译更加规范化。

3.2 创新皮影艺术外宣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变得十分便捷。因此关中皮影的外宣翻译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建设皮影艺术交流平台,从中获取皮影大家、专业翻译人士以及爱好者们的智慧,为皮影外宣翻译集思广益,做到更好地对外传播皮影民俗文化。因疫情的原因,陕西皮影戏班出国演出的机会日益减少。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陕西皮影艺术,可以创建“互联网+皮影”的产业链,在互联上播放录制好的双语版皮影戏经典剧目,外国友人只需轻点鼠标便可以了解到陕西皮影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逐渐扩大皮影戏的传播范围,提高陕西皮影戏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对传播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将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网络社交平台引入到民俗文化的传播途径中,建构庞大的网络传播体系,大大增强皮影等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

3.3 加大对专业皮影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专门皮影外宣翻译的课程以及人才亟须增加。在没有进行系统的文化常识学习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翻译出现纰漏的情况十分常见,给后续的翻译修改和审核造成更大压力。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加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外宣翻译与普通的翻译截然不同,应充分了解外宣翻译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加强对专业翻译人员的培养,提高对皮影文化的整体翻译水平。首先,要注重培养传播者的语言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使其能够灵活使用目标语,更好地进行皮影文化的传播。其次,要不断加强传播者对我国传统的皮影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聘请一些皮影文化方面的专家或传承者对其进行指导讲解,使其能够了解皮影文化的背景以及传播意义,更好地结合语境进行翻译。最后,传播者还应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经历和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外宣。

4 结语

关中皮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加强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非常必要。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对关中皮影民俗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在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发展与宣传方面,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研究与宣传方式,重视皮影戏中文化信息的加工,将传统皮影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来促进陕西关中皮影戏的发展来提高陕西皮影在世界的地位,增加陕西与海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国家的新型发展战略给陕西皮影民俗文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将关中皮影艺术进行对外传播已成陕西省民俗文化外宣的重任,陕西皮影艺术扩大在国际的影响力指日可待。作为审美主体,在以后的学习与翻译实践中,需要不断努力,培养更好地认知审美,铭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掌握人文环境等因素,加强对翻译理论的学习,为更好地传播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夯实基础,同时将宣扬陕西省民俗文化视为己任,以期在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道路上贡献绵薄力量。

参考文献

[1]杜丽萍.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04):146150.

[2]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4:262.

[3]胡少丽,胡晓红,臧桂营,等.功能对等理论下唐山皮影戏翻译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7980.

[3]滑彦立,李素娟.翻译美学视域下英语茶诗的汉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1):365366.

[4]李莉.翻译美学视角下古代典籍文化负载词英译探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5):76.

[5]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83.

[6]马雅琴.陕西东路皮影戏的审美价值[J].当代戏剧,2011,(05):3638.

[7]齐志倩,吕黛.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汉英习语翻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14):125127.

[8]单莓灵,李学欣,翟沛雯,等.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皮影戏为例[J].大众文艺,2021,(01):144145.

[9]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5457.

[10]吴良忠.中国皮影[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翻译美学传播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从《红楼梦》翻译谈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浅谈《园丁集》译本中非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谈翻译美学与政论文英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