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

2024-03-26关蒂斯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角度教育学生

关蒂斯

小学各阶段学生的性成长有不同特点。在小学中低年级,男女生的性别意识不清晰,常常抱团玩在一起。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学生逐渐意识到性别上的区别,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性别意义上的各种矛盾,有可能影响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这样的性成长是未经正确引导的自发行为,由于我国过去相对落后的小学健康性教育及家長甚至老师对于学生性疑问的讳莫如深,硬生生地套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反而更加激发起学生的性好奇。

禁言的性教育是不健康的,加之一些低俗媒体的性传播,如不经引导,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对性理解产生偏差。此外,很多施暴者利用儿童的性无知来进行侵害,其中具有性认识偏差的未成年人对同伴实施侵害的不在少数。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青春萌动的小学高年级,利用常规教育的契机进行健康性教育,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很有必要。

“性”不等于“色情”,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对学生而言就是保护。结合小学高年级日常教育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从感恩的角度初识“性”——了解自身性角色分工教育片段:

由于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能会因家庭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对他们进行情感疏导便成了一项常规教育工作,而感恩教育引导是最主要的部分。

在日常感恩教育时发现,学生普遍不知道母亲产子中的顺产或剖腹产具体指的是什么,只能从字面猜测产子过程是顺利或者需要手术。

切入点:

1.观看女性怀孕全过程的科普动画视频,形象地呈现女性身体在怀孕的每个阶段中的改变。

2.科学地向学生讲述顺产及剖腹产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就算是顺产,也会对母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小结:

通过形象的感知和科学的引导,学生能清晰地了解两性在身体构造上的不同,女性在繁衍方面承受了绝大部分的压力。在引导学生感恩母亲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性角色社会分工的不同,男生要更懂得礼让和保护女性,女生要懂得保护自己与体谅母亲,促使正面的两性观念的形成。

从性别尊重的角度接受“性”——树立性别自信

教育片段:

在小学高年级,女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容易长青春痘,部分女生还会因为激素水平的改变而变胖,身体上的变化让相当一部分的女生变得敏感、不自信。这个阶段的女生普遍内敛,而男生则异常张扬,在交往中因性别而产生的矛盾日趋激烈,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发展有负面影响。

切入点:

1.组织班级女生召开女生主题生活会,科学讲解青春期知识,鼓励女生勇敢面对身体的变化,相信自己是健康正常的。

2.组织全班学生召开“性别尊重”主题班会,科学讲解两性青春期知识,正面处理因生长发育引发的矛盾。

小结:

用正面科学讲解的方式挑开这种“禁忌”,通过科普动画展示两性发育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引导学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树立各自的性别自信。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理解“性”——从传承的角度解读性

教育片段:

科学课上,学习“微观世界”相关内容,观看纪录片。观至昆虫交配部分,学生捂眼,嘘声、窃笑声四起。有同学大声嚷嚷:“我在草丛中见过小蜻蜓这样叠在一起,下次要抓来玩玩!”引起哄堂大笑。

切入点:

1.从人性的角度看动物的交配行为,联系学生自身——我们是怎么来的?地球上的生物要繁衍和传承,大多都会有交配行为,这是正常的生态行为。

2.不管是人类或动物,都要在生理成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繁衍和传承。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人类,更要在心理和生理都成熟的情况下,合理合法地进行繁衍和传承。因此,当我们有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时,才是繁衍和传承的适当时机。

3.向学生讲述动物中“以母饲子”的故事——恶枭食母。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某些动物的生态行为建立在牺牲母亲、家人的基础上的传承,虽然残忍,仍是值得尊重的。继而引导学生以同理心来看待自己的父母、家人,感恩、理解和尊重家人为了家庭传承而付出的努力。

4.小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动物的繁衍和传承?

小结:

面对各种媒体中出现的亲吻、拥抱等镜头,我们在过滤不健康的情色情节的同时,应该引导孩子理解和接纳。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中已经具备感恩、尊重、理解的概念,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理解动物的性行为,感恩和尊重生物意义上的繁衍与传承,能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找一个理解性行为的理性出口,弱化情色影响。

从学法懂法的角度敬畏“性”——建立性保护屏障教育片段:

2019年看到“大连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事件”的报道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班主任,很难接受每天在自己身边的学生是施害人或是被害人,于是组织开展“学法懂法不犯法,防止性侵护自身”主题班会。

切入点:

1.回顾新闻事件,带领学生全面了解事件。

2.行为讨论:你对这个13岁男孩的行为有什么看法?(逐点讨论,提炼正面信息)

3.普法讨论: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了如此重大错误,是否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补充背景信息: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未成年人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岁,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但在2019年,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使犯重大刑事错误,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案发后,公安机关裁定,对该13岁男孩收容教养3年。

对比事件中未满14岁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当时呼声日高的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年龄事件,引导学生从法律维护社会安定、预防犯罪、震慑犯罪的角度讨论:作为一名未成年人,你认为事件中的男孩是否应该受到刑法制裁?

4.总结讨论:什么是性侵?如何预防性侵?遇到性侵时应该怎么处理?

小结:

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是教育工作不可规避的一环。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因为对法律一知半解而触犯法律。以讨论式主题班会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的性教育,更能让青春期的孩子敞开心扉,坦然面对性侵话题,一起学法懂法,预防犯罪,以法为界,建立起群体“防性侵”法律屏障。

从家校共育的角度接纳学生的“性”——正面面对学生的性需求教育片段:

班里帅气的小男生收到别班女生的情书,被家长发现后继而引发家庭战争,并上升至读不读书的“高度”。该男生上课无精打采,家长打电话给我:“老师,面对孩子早恋,怎么办?”

切入点: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孩子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不得当。青春期的孩子欣赏异性及受到异性关注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成人的正确引导。家校共育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坚实后盾。

2.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矛盾已然形成,班主任应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与家长的良性沟通。

3.做知情学生的思想工作:请知情学生以保护同学隐私为考虑保守秘密,把事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小结:

在小学高年级,不提倡早恋。但学生在这个生理阶段产生对美的追求、对异性的欣赏是正常的,生硬的打击会产生反作用。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带有明显的青春期特征,尤其表现在对性别差异的关注,逐渐出现对异性的评价、好奇、欣赏和关注自身外表等一些边缘性行为。这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学生心理层面的情感表达。家长与老师若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关怀及倾听,能极大地减少学生的成长压力,为学生性心理成熟争取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实践证明,在小学高年级常规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认识、接受、理解、敬畏自己的性成长,才能让学生有向家长和老师倾诉烦恼的勇气,最终树立起健康的性观念。当学生能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同龄孩子不分性别和平共处,发展自然、健康的友谊,产生正面的性认同感,才能共同构建健康人格,受益一生。

猜你喜欢

角度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神奇的角度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角度不同
人啊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