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4-03-26申东红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思实验学校红色

申东红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深入挖掘自身丰富的红色基因、军旅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背景和路径

1.一个核心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两条路径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坚持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两条路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三有目标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4.四大突破

为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目标,学校需要在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优质建设课程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学科实践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学业质量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五项行动

八一实验学校是广州市中小学(初中学段)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首批试点实验学校。学校以项目研究为引領,以课程建设、教研创新、教学改革为抓手,实施了五项行动研究。

首先,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设计模板》的使用,全程实施学习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其次,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遵循“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和“课程结构,思维进阶”,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提炼大单元主题,设计思维递进层次的进阶式目标。

第三,研究聚焦于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结构化能力、以真实生活情境为核心的结构化问题情境,以及以深度学习品质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水平。

第四,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优质建设课程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最后,进行作业与命题设计改革。将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和特色作业设计相结合,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1.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法

课程团队成员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研究,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优化教学方法。学校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实施“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小结小测”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构建大思政课师资体系

学校建立了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包括党政领导、英雄人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巨匠、老校友、家长等。此外,学校还邀请开国元勋后代、知名校友、专家学者到校开设“红色讲堂”,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善用社会大课堂,活动多样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学校组织了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千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社会调研等。同时,学校重视总结实践的教学成果,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使实践教学规范化。

4.建立并使用好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建立了校史馆、心理室、三大会址、杨匏安故居、烈士陵园、四会学农基地、大峰山国防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地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开发,协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5.充分利用大资源平台

学校利用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广州市心理室、学习强国以及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等大资源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价值。

6.数字赋能行动助力教学能力提升

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首批实验学校”,八一实验学校依托“教学能力智能化测诊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能力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生成分析报告。以初一思政课《从案例分析走进法治天地》为例,人工智能评课数据指标的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掌握自身能力特质,优化课堂管控能力、学习引导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新模式。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成效与展望

红色思政优质课程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学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特色文化、学校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等几个方面。

1.学生学力显著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加强

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在全区统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均位列全区前列。同时,课程教学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教师专业成长显著,项目学术成果丰硕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们获得了丰富的专业成长机会。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著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中,论文《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项目组成员担任了《阳光学业评价》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和九年级上/下册的主编,《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的副主编,《孩子心中的那一抹红》的副主编,参与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教学解读:道德与法治》的编写。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为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班级特色文化凸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七年级形成了多个富有特色的班级,如“海航班”“红一班”“恩来班”“雷锋班”等。这些班级特色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发展备受瞩目,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的红色育人实践获得了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人民日报》通过《从英雄连队到逐梦少年,国防薪火接力传承》一文,生动展现了八一少年们的爱国情、强军梦和积极向上的成长风采。《中国教育报》以《校园里的特殊军旗》为题,详细报道了学校的红色基因育人实践,彰显了学校在教育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学习强国”平台的“每日校训”栏目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题,全面介绍了八一实验学校的办学情况,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广东省教育厅与《南方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寻百年建党路,探红色校园根”主题宣传活动中,学校接受了专访与报道,再次凸显了学校在传承紅色基因、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的重要地位。

5.优质课程再上台阶,助推全省思政课的进步

在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八一实验学校获批广东省教育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这一重要突破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更树立了全省大思政课持续发展的典范。八一实验学校的“红色基因”不仅是其独特财富,而且正在转化为推动全省思政课优质建设的共享资源。两年来,学校项目组积极主动作为,多次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无私分享经验,并举办专题讲座,以实际行动为全省大思政课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为八一实验学校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注入了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横向支撑。通过“一体化”的实施,学校将使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三个层面上实现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实验学校红色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红色是什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红色在哪里?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