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探讲”课堂模式下跨学科问题链的设计研究

2024-03-26吴维陈俊睦蔡佳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钓鱼跨学科

吴维 陈俊睦 蔡佳

《義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规定了各门课程都应该设置不少于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始于“问”,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要求,笔者根据学校“问探讲”教学模式,围绕跨学科问题链的设计展开教学研究。

一、设计跨学科“大问题”

“问探讲”跨学科问题链设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为指导,以“问探讲”教学模式中的“问”为根本,通过设问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形成互相关联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设计跨学科问题链时,首先需要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取一个问题作为起点,这个问题一般是该学科本节课统领性的“大问题”。设计“大问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本主题关联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到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②考虑学生学情与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大问题,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③确定教学目标,初步确定“大问题”;④思考该“大问题”的开放性、创新性,最终确定“大问题”。大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学习经验、能力的学生,在“探”和“讲”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多元思考空间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大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一旦确定下来,一般不作调整。

案例:数理看羽毛球-“钓鱼”技术。

“钓鱼”技术指在羽毛球比赛中处理网前球时,把球的弧线放得很高,羽毛球的飞行路线近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将抛物线的最高点控制在自己的场地内,当球过网时,近乎贴网垂直下落,造成对方网前回球难度大,最后结合进攻得分。可以看到,“钓鱼”技术与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的课程学习中已经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理解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够通过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问题通常是已经高度数学化的生活模型,学生虽然经历了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但能力尚不足以充分将生活实际情景抽象为学科模型,以及跨学科调用、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即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仍不够。因此,我选择学生常见、喜爱的羽毛球“钓鱼”技术为切入点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使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建模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应用,自然地感受到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和妙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兴趣。

根据学科素养和学情导向,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①理解羽毛球“钓鱼”技术的技术要点,熟悉“钓鱼”技术的战术组合;②经历“钓鱼”技术抽象成数学、物理模型的过程,会用数学、物理眼光观察“钓鱼”技术;③结合模型、类比的思想方法,能用数学二次方程、物理斜抛的知识分析、解释“钓鱼”技术;④激发学生运用数理知识探索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是经历“钓鱼”技术抽象成数学、物理模型的过程,会用数学、物理眼光观察“钓鱼”技术。教学难点是能用数学、物理的知识分析、解释“钓鱼”技术。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以概念型大问题“什么是羽毛球‘钓鱼技术?”引入,抛出该大问题时播放经信息技术处理后的视频(将羽毛球的飞行路线抽象出数学轨迹),帮助学生在认识“钓鱼”技术的同时,建立数学表征。

二、建立跨学科学习链接

“大问题”是“源”,“子问题”是水,我们要根据“大问题”设置“子问题”。在建立跨学科学习链接时,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可以共同参与问题链的设计和实施,相互交流并贡献各自的专业知识。这里可根据主题或者“大问题”链接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模块,包括物理、数学、科学、工程、社会、人文等,并经各个模块衍生出相关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与大问题息息相关,贴近实际应用场景,对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但可以因课程的需要、学生实际水平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延伸的跨学科子问题对问题的解决贡献不大,为避免造成课堂主次不分的情况,则不应占用课堂太多时间。

三、深加工问题链层级

在明确主题和跨学科模块后,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确定问题链的结构和层次,最终形成问题链。问题链的问题来源既可以是“大问题”所拆解的小问题,也可以是跨学科模块衍生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都是学科知识的生长点,它们之间既可以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问题的“探讲”,加深学科的综合理解;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为其他生长点提供养分,相互促进理解。在后续的“探”和“讲”中,通过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逐步解决跨学科探究主题的问题。在问题链的设计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问题链的设计,如果发现某个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或者拖慢主线的进度,则需要及时调整问题链的设计思路,将该小问题重新分解为更小的问题或者替换,以便更好地解决它,确保问题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上述案例中,本节课以“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为逻辑主线编排问题链,在了解什么是“钓鱼”技术之后,提出“‘钓鱼有哪些技术要领?”,即“怎么做”。在“为什么这么做”这一步,综合链接数学、物理相关知识模块,设计小问题进行深度追问。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控制羽毛球的最高点在自己的场地内?”这里抽象出羽毛球飞行路线图(抛物线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到,同一击球点同一最高高度,假如最高点在己方场地内,则羽毛球在对方场内下坠时会更贴网。学生根据现实经验,容易得到“对手回球难度更大”的结论。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追问:“为什么最高点在己方场地就会增加对手回球的难度?”引导学生从“速度、时间与路程”这一数学知识角度上理解:羽毛球从同一起点做斜抛运动,到达相同高度经过的时间相同,假如把最高点控制在偏向自己的场地内,则相同时间内对方球员要移动去接球的距离更长,接球难度更大。实际上,“抛体运动”是高中物理才学的内容,这里从数学角度进行简单的渗透,也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初步铺垫。

最后从战术组合上,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控制‘钓鱼球一过网即贴网近乎垂直下落?”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图像,从切线及其与地面夹角可以发现:控制羽毛球过网即坠,对方回球的路线受限,球越贴网,自己就能站在更近的地方扣杀球,威力越大,对手越难接。

四、系统化审视和调整问题链

在完成所有问题设计之后,还需要依据上述原则对整个问题链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系统审视问题设计是否符合学科背景、激发学生兴趣等;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链的设计是否枝强干弱、本末倒置等。假如某些问题不合适,则需返回该节点重新设计。

本文的案例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羽毛球运动背景展开,以数学知识“一元二次方程”为本,结合数学、物理、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改变了以往抽象、枯燥的孤立学科知识教学,学科知识联系紧密,触类旁通,跨学科内容融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相互促进、富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资源整体。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链的设计上,从主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开始,围绕一元二次函数图像,拋出大问题“什么是羽毛球‘钓鱼技术”,直观理解“钓鱼”技术,知道其概念和技术特点。接下来递进式地将大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探”和“讲”,从“为什么要控制羽毛球的最高点在自己的场地内”,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增加对手回球的难度”,再到“为什么要控制羽毛球过网即坠”,将体育、物理、信息、美术、数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基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跨学科问题链,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图像及其应用,深刻地认识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最后,将主题升华到“体育竞技精神和学科学习”,希望学生既能用学科知识认识世界,又能将“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体育竞技精神在学科学习中发扬光大。问题链整体呈先总后分、逐级递进的思维梯度,帮助学生养成综合、有序、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最后的总结跨越知识维度,升华精神境界。

五、结语

跨学科问题链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综上所述,通过“确定主题—选取大问题作为起点—建立跨学科学习链接—深加工问题链层级—系统化审视和调整问题链”等一系列流程,教师可以有条理地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全面理解与掌握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基于学科课程综合的问探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YQJK081)、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问探讲课堂模式下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NHZD2021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钓鱼跨学科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