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双线结构”课型建构

2024-03-26李学宁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型建构素养

李学宁

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系统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活动方式等,对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部分学校在实施此课程时,缺乏统一管理,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实施评价等有缺失,特别是在课型教学上,缺乏深度思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上在课型建构方面作深度的探索,为教师实施此课程提供范式,解决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低效的问题。

多年来,学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从活动过程的顺序研发出一套课型体系,如“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起很大的作用。但课型设计不能固化与僵化,需要有创新课型来适应教学的变化、发展与需要。创新课型是为解决某个教学难题,顺应新的教学任务、内容,适应学生的变化而研制的新课型。

建构课型,就是要解决教师不明晰怎样实施实践活动的问题,解决教师因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而难以统一实施要求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建构课型的根本任务,是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透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锻炼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素养。

一、对“双线结构”课型范体的认知

“双线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明暗两条线。

明线是师生教学活动的程序。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来呈现,如生成主题、方案制定、实地考察、问题探究、社区服务、设计意图、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相互交流、物化成品、成果展示等。同时,也通过不同环节、步骤来体现,如情境引入、方案提出、方法指导、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等。

暗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

因此,“双线结构”课型要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规范的教学行为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就课型结构来说,就像两个同心圆柱,外部的是明线,就是师生活动程序;内部的是暗线,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线结构”课型结构支架图的设计表达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活动方式,即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与制作、职业体验。不同的活动方式,决定其活动程序安排不同,但必须有一定程序体现;每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均有侧重。

因此,在课型设计上,要在“双线结构”课型总范体的基础上,依据活动方式而确定活动程序、核心素养,从而设计出“课型结构线路图”,以“框架+图表”形式呈现,具体见上页图。

例如,在“人行天桥的设计与模型制作”中,师生活动程序上的安排要明显地突出设计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指导、设计活动、评价交流等;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在设计理解、设计分析、设计表达、设计评价上的设计思维,得到训练与提升。

三、“双线结构”课型建构的策略与路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重视课型建构的策略与方法,也要讲究课型设计的思路,选择适合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有效实施课程。

1.依据活动范畴,选择活动方式,确定课型基本型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着重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等得以综合性地发展。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不同的活动方式,有不同的课型基本型态,具体见左表。

2.依据课型基本型态选择活动程序,确定师生活动流程

师生活动程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这过程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元素。

选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课型不同,其组织方式不同。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独立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型的基本型态,灵活选定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选课型实施思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如情境引入有差异,影响了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感受,从而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动性。

确定课型的基本步骤。教与学的程序设定,没有统一的范式,不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同。有教师喜欢先指导、后实操,但也有教师喜欢让学生先自主操作,遇到问题再请教老师。在课型建构时,这一步骤是最基本的。

划定师生活动的角色。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主体是学生,教师起指导作用。在课型建构时,要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教学互动交流,才能发挥好课型效果。

合理分配各活动步骤时间。无论选择什么课型,最终都要通过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的分配,要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一般重要的环节分配时间要多点,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要多点,确保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实践、体验。

3.依据实践活动目标,结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确定课型目标

在教学设计表述上,可以这样呈现课型的“双线结构”:一方面体现师生的指导与实践过程,另一方面体现本节课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学段的实施目标,均以“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来阐述。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显然,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之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相当吻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必须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型建构的重要的元素。

4.整合“明线”与“暗线”,建构活动教学设计的结构,统领“双线结构”课型的教学设计表述

从学生实践活动的需求出发,全面剖析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实践活动的步骤进行合理的整体的规划,并运用表格形式,将“双线结构”课型的明线、暗线简单地、直观地表述出来,更好地展示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学习主体、活动步骤、时间分配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潘洪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2.

[2]邹立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2(12):13-16.

[3]栾树权,高令旭,夏元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50-51.

[4]黄娅.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J].教学与管理,2019(14):33-35.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课型建构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建构游戏玩不够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