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国友学术经验述要*

2024-03-26卢雯雯吴国琳熊福林范小芬余国友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疾病临床患者

卢雯雯 陈 玖 吴国琳 熊福林 范小芬 余国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3

余国友临证40 余年,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肝胆胰、肺部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和虚损、失眠证候的调理,临床疗效显著。本文试对余师学术经验进行总结,简述如下。

1 名师简介

余国友,中医学临床内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国医名师、省名中医,第五、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等职。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浙江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抗癌协会浙江省分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浙江省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浙江省药品评审委员。余国友1978 年末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入学前曾经乡村医生培训和中专卫技学习,有基层工作经验,深知当时医疗状况。学习期间刻苦努力,获名家名师金寿山、胡建华等先生的教诲与真传,深知中医药文化的优势与特点。毕业后至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前)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在同行前辈的学术引领和校内名师的指点下,研修中西互参,优势互补,开拓中医药应用领域,提高临床疗效。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中西整合、识病辨证、分期别体、治证疗病,重用通法治疗危重急症,大方复治恶性肿瘤等学术思想和诊疗方法[1,2]。

2 学术观点

2.1 倡导中西医学互补,识病与辨证相结合:余师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优势,中医中药偏重于改善机体的整体机能,而西医西药则偏重于针对疾病局部病理改变进行治疗,临床上应注意中医和西医相互补充,注重全身与局部相结合。余师指出临床上有一些患者,经现代医学检查、检验发现已有严重的微观病理变化,而其临床表现却较为轻微,有时甚至无任何异常临床症状,此时中医很难辨证,稍有疏忽会延误疾病诊治。因此,要借助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疾病微观病理变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识病与辨证互参。例如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既要明确所感染的细菌类型,又要结合中医临床四诊合参,全面辨证论治,是肺热壅盛证,还是热毒内壅证,或是虚实夹杂等,若一味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或只针对细菌感染运用抗生素治疗,很难迅速起效,甚至会延误病情。此时如果针对年老体弱、正气不足、邪易伤正的生理病理特点,适当佐以益气扶正治疗,往往会达到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因此,余师临证时,强调既要掌握中医四诊,辨中医之证,又要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手段,识西医之病,要善于取二者之长,扩大中医诊疗的范围,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在临证中多采用中西互参互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倡导“识病辨证、治证疗病”理念,辨证与辨病相统一,全面认识疾病,运用双重诊断更有利于确诊,正确处方用药,使中医药辨证论治与西医诊治有机结合,方能提高疗效。

2.2 善用经方,遵古创新:余师深究经典,善用经方,非常重视古今医家学术及临床经验。他学书而不唯书,深造细研,博采众长,融合经典医学和临床经验,并在实践中继承挖掘,不断加以创新。余师指出古方是前贤临证经验的总结和宝贵遗产,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其配伍和剂量均有一定的科学性,若与病证相符,疗效显著。余师常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灵活应用适当的经方、古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如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般认为葛根芩连汤适用于太阳病误下后形成表邪未解,邪热内陷,出现下利、喘、脉促的太阳阳明合病,是治疗下利的常用经方。余师用本方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指出肠癌早期患者其证候特点以湿浊、热毒、瘀阻等表现为主,而术后肠道功能失调,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受到影响,肠道湿浊、热毒、瘀阻不能及时排出,而致大便次数增多,腹中气机不畅,出现腹胀腹痛,故用葛根芩连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清除肠道积聚湿热、毒瘀。常用本方加败酱草、半枝莲、香茶菜等清热解毒,用山药、薏苡仁、茯苓、党参等健脾化湿类药物,标本同治,疗效较佳。

2.3 善抓主症,分期论治: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临床上疑难重症逐日增多,有些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会有一定效果。中医学认为,危重症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以因于脏腑虚损,亦可因于邪气亢盛,如心、肝、脾、肺、肾的阴阳气血虚损,气滞、血瘀、寒凝、热结、痰浊等邪气的亢盛。一脏或多脏虚损与一种实邪乃至多种实邪合而为病,致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辨证论治繁杂多样,对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影响疗效。余师在辨证基础上,善抓主症,分析病因病机,制定治则治法,处方施药,疗效显著,体现治病求本原则之“急则治其标”的治则。胃肠功能衰竭是一种急危重症,属中医学“腑实证”“癥瘕积聚”“痞证”“腹痛”“便秘”等范畴。此病起病急骤,变化多端,病情重,病程久,余师临床常分早、中、晚期诊治[3],并且针对主要症状(主诉),结合辨证施治。早期多表现为高热、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气促,甚者神志不清、高热惊厥,舌质红、舌苔黄厚腻或黄燥,证属中医的“阳明腑实证”,余师抓住腹胀、大便秘结为早期主要症状,常用大承气汤合四磨饮子加减以通腑泄热、理气消导,使腑气通则邪毒去。中期患者可见口唇紫绀、发热、腹痛如刺、大便干结、胸闷气促、舌淡紫黯、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涩或弦细等,证属热毒血瘀内盛,余师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兼解热毒,常用血府逐瘀汤化裁以活血化瘀,兼有热毒者加用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化瘀。后期患者长期卧床,食少纳差,脾胃失于运化,湿浊内生,此时余师治以醒脾健运、利湿化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为主加减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余师抓住各期患者主症,结合病机,辨证施治,随症加减,获得较好疗效。

2.4 专病专方,用药灵活:余师在40 多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集各家治病经验,通过临床实践与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些专方专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余师认为,每一种疾病发病机制有所不同,但都有各自最根本的病机所在,因此临床可以某一方为主加减治疗。在处方时,他主张以灵活准确为原则,以经验用方与辨证用药相结合,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灵活增减。如余师常用专方扶脾益胃饮(由黄芪、茯苓、苍术、薏苡仁、豆蔻、半夏、佩兰等组成),不仅具有改善大肠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余师指出大肠癌患者因手术引起脾胃气虚,正气虚弱,术后化疗药物更易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另外化疗药物引起骨髓抑制也多属于中医气血虚弱证,因此余师用扶脾益胃方药来配合化疗,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和胃、补气养血之功效,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胃肠功能。在临床用药中,余师常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随症加减,若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加芦根、淡竹茹等护胃止吐;若乏力明显,往往加生晒参、黄精等益气扶正;若腹泻明显,加藿香、地锦草、山药以醒脾止泻;红细胞减少明显,加阿胶珠、丹参、当归等补血。可见余师不只以专方论治,而是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2.5 辨识体质,治养结合:余师认为人体疾病与体质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机体体质因素与疾病的发生、证候的性质、证候的转归、治疗用药密切相关,当根据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治法。余师指出,辨证时须与辨识体质相结合,掌握患者体质特点,抓住疾病本质而随证施治。如在临床上遇形体肥胖患者,不管患何病,根据其痰湿体质特性,处方用药适当加入祛痰化湿类中药,如厚朴、陈皮、半夏、荷叶、白芥子等,可提高疗效;对于形体偏瘦患者,根据其阴虚体质,用药时避用辛燥伤阴中药,适当加青蒿、生地、知母、天冬等固护阴津。另外,余师还注重把治病防病与养生密切结合,共同促进疾病康复。首先,在临床诊治疾病的同时,余师经常告知患者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余师强调精神平和,内保真气,气血和平,可增强其抗邪能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犯。同时告知患者须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调畅情志,医患合作共同战胜疾病。其次,余师倡导“节制饮食,五味和调”的养生之道。最后,余师处方用药谨遵“既病防变”原则。如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癌、黄疸等疾病时,常加用茯苓、白术、山药、藿香、佩兰等健脾化湿中药,以使脾健而勿令肝克[4]。总之,辨体质而施治,养生与治疗相结合,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诊治中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治则和整体观的特点,对促进机体康复、疾病痊愈有显著协调作用。

3 验方医案

3.1 疏肝化瘀方:组成:柴胡、青皮、延胡索各10g,醋鳖甲24g,炒白芍、丹参、鸡内金各15g,枳壳、香附、郁金、女贞子、墨旱莲各12g,炙甘草6g。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适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气滞血瘀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炒白芍养血调经,缓急敛阴;枳壳、香附、青皮理气行气止痛;丹参、郁金行气活血化瘀;鸡内金健胃消食;醋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女贞子、墨旱莲养肝肾之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用药柔和不伤阴,气血并重,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效。

屠某,女,52岁。初诊日期:2014年8月1日。近20余年患者常感乏力、胁肋胀痛,未予治疗。5 年前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但患者未正规服药,自行停药。2010 年当地医院查肝脏超声示慢性肝病。1 个月前当地医院继续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现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现患者自觉疲乏,时有胁肋隐痛,纳食一般,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诊为虚劳,辨证为肝气不舒证。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处方:柴胡10g,炒白芍15g,枳壳12g,炙甘草6g,丹参15g,香附15g,青皮10g,郁金12g,鸡内金15g,醋鳖甲24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14剂。二诊时诉有口干口苦,加夏枯草、焦栀子各10g,清泄肝火。14 剂。三诊时诉口苦、胁肋痛缓解,出现腹胀,予以加广木香、厚朴各10g。14 剂。四诊时诉上述症状均有改善,继续服用上方调理。

3.2 扶脾益胃饮:组成:黄芪30g,党参、茯苓、薏苡仁、败酱草、半枝莲、白头翁、香茶菜各15g,重楼12g,苍术、豆蔻、半夏、佩兰各10g。功效:健脾益气,解毒化浊。多用于大肠癌术后以及化疗后脾胃虚弱者。余师认为,肠癌术后以及化疗后,西医基本无特殊治疗手段,此时能体现中医中药优势,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主张“带瘤生存”。方中黄芪、党参、茯苓、薏苡仁、苍术健脾化湿以扶正,豆蔻、半夏、佩兰化湿醒脾,败酱草、半枝莲、白头翁、香茶菜、重楼清热解毒,祛邪浊外出。

周某,女,61 岁。初诊日期:2013 年4 月26 日。患者于2012 年12 月20 日在肛肠外科行“结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术后予FOLFOX 方案化疗8 周期。目前患者胃纳一般,大便偏稀,无明显腹胀腹痛,稍感乏力,夜寐安,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余师指出患者多以脾胃虚弱为主,患者系大肠癌术后,肠道受损,加之化疗后影响脾胃,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水湿,胃纳欠佳,水湿内生,脾胃不能及时升清降浊,则大便偏稀。诊为虚劳,辨证为脾气虚弱,毒邪内壅,治以健脾益气,解毒化浊。处方: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薏苡仁15g,败酱草15g,半枝莲15g,重楼12g,炒黄芩10g,山药15g,苏梗12g,地锦草15g,白头翁15g,香茶菜15g,炒黄连9g,鸡内金10g。14 剂。二诊患者诉乏力较前改善,便溏仍存,故加芡实、金樱子各15g 收敛止泻。14 剂。三诊时患者诉乏力改善,大便成形,继服上方调理。

3.3 消脂汤:组成:丹参、葛根、焦山楂、瓜蒌皮、绞股蓝、太子参、茯苓、山药、薏苡仁各15g,延胡索、泽泻各12g。功效:健脾化湿,活血消脂。适用于高脂血症。余师认为饮食不节、压力过大、过逸少劳是造成高脂血症的病因,其病理基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失温煦,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痰浊、瘀血内生,病理产物脂浊滞留血脉,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方中太子参、茯苓、山药、薏苡仁健脾化湿,丹参、葛根、焦山楂、瓜蒌皮、绞股蓝合用以活血化瘀,延胡索、泽泻行气利湿。

王某,男,74 岁。初诊日期:2014 年3 月26 日。反复乏力,偶有胸闷,头晕,胃纳可,二便无殊,形体肥胖,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弦。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诊为湿阻,辨证为湿阻血瘀,治以化湿活血。处方:丹参15g,葛根15g,瓜蒌皮15g,焦山楂15g,绞股蓝15g,灵芝15g,太子参15g,五味子15g,延胡索15g,泽泻15g,茯苓15g,山药15g,薏苡仁15g。14剂。二诊自诉胸闷改善,头晕仍存,加红景天15g 增加益气活血之效。三诊时自诉胸闷消失,头晕较前缓解,体质量下降约2kg,但时有口干症状,加麦冬15g养阴生津。14 剂。四诊时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体质量又下降1kg,继续服用上方调理。

猜你喜欢

疾病临床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