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2024-03-25周云周易李剑潘恒杜宗

关键词:柱体轴压钢纤维

周云 ,周易 ,李剑 ,潘恒 ,杜宗

[1.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2.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3.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430040]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住建部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要求[1].与此同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绿色环保等优势,可大幅提高建筑结构使用寿命,降低结构自重,优化空间使用,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工程建设领域使用愈加广泛[2-4].

目前,关于UHPC 柱子构件的研究集中于轴心荷载作用下钢纤维含量、配箍率、箍筋形式等因素对柱体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发现钢纤维的加入可以减少箍筋的用量,并可以有效减少UHPC 的剥落和压碎现象,防止纵向钢筋弯曲.Shin等[5-6]通过对9根UHPC 方柱及6 根UHPC 圆柱进行轴压试验,发现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延缓裂缝发展,防止柱体保护层过早剥落,且钢纤维可以替代部分箍筋.Sugano等[7]对9 根UHPC 方柱在轴压状态下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加入钢纤维、提高配箍率均可使柱体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Hosinieh 等[8]对6 根UHPC方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结果表明箍筋的间距和形式是影响UHPC 柱轴向强度和延性的重要因素.唐昌辉等[9]对10 根不同长细比的UHPC 柱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HPC 轴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长细比增大而减小,并提出UHPC 轴心受压柱稳定系数可按普通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稳定系数取值.杨克家等[10]对4 根相同的中空截面UHPC 柱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发现中空截面UHPC 柱可有效避免失稳,但在高应力状态下,构件缺陷会显著影响其工作性能.杨俊等[11]对18 根低配筋UHPC 中空短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构件的宽厚比较大时,有失稳破坏的风险,此时承载力会随箍筋间距的减小而提高;构件的宽厚比较小时,箍筋间距对承载力影响较小.

在实际工程中,柱体往往处于偏心受压状态,由于UHPC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因此UHPC在压弯荷载下可能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表现,但目前对于UHPC柱压弯荷载作用下的研究较少.目前的研究显示,钢纤维的加入使得UHPC 柱体有更好的延性与侧向变形能力.Malik 等[12]对6 根UHPC 无配箍方柱进行了轴压和偏压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加入大量钢纤维可以有效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剥落和纵向钢筋屈曲.Hung等[13]研究了UHPC细长柱在偏心受压条件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钢纤维可抑制UHPC细长柱体的剥落和破碎.高含量的钢纤维能够补偿不利配箍形式产生的影响,减少箍筋的使用量,并提高柱体延性.Shi等[14]通过对22根UHPC柱进行大偏心受压试验,确定了不同截面尺寸、配筋率、有无钢纤维条件下UHPC 柱的偏心受压承载特性.Ma 等[15]测试了6 根UHPC柱在不同偏心率、钢纤维含量和配箍率下的表现,总结了UHPC 柱的不同的破坏模式特征;在承载力计算方面考虑了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进行简化计算,并提出理论计算公式.

目前关于装配式UHPC 柱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纤维含量、配箍率等对柱体受力性能的影响.且柱体局限于传统混凝土的设计方式,往往采用实心截面,对于中空截面形式的柱体研究较少.由于材料强度高,截面未充分利用,浪费较大,不能充分发挥UHPC 的特性.本文将UHPC 引入装配式建筑结构中,为了避免现场湿作业,采取模块化的思想,将柱体分割为槽型预制构件,利用螺栓连接,将槽型子构件正向和反向拼接组装成不同形式的柱(回字形和工字形),选用中空截面柱并设置加劲肋的形式,以充分利用UHPC 强度,同时避免柱体失稳,形成全装配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2 根整浇UHPC 柱及14 根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的轴压及偏压试验,研究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在不同拼接形式、压弯方向、偏心距下的力学性能表现,揭示其破坏规律,为预制拼接槽型UHPC柱的工程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设计

预制构件由两片槽型子构件组成,子构件预制槽型空心,同时为防止失稳等间距设置加劲肋,并在加劲肋截面两侧预留螺栓孔.通过螺栓将两片子构件相连,形成槽型空腔相对的柱体(回字形柱体)或槽型空腔相背的柱体(工字形柱体),如图1 所示.试验设计制作了共16 根试验构件,包括2 根整浇试件及14 根预制试件,研究参数包括拼接方式、偏心受压方向、偏心率.

图1 预制拼接槽型UHPC柱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precast spliced slotted UHPC columns

为了减小试件长细比对本身承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试件均设计为短柱[16-17],试件总高度均为H=1 500 mm,试验段高度为H'=950 mm.为防止柱体端部发生局压破坏,柱两端均设为实心段,并进行箍筋加密.

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43∕T 325—2017)[16]规定,UHPC 试件的保 护层厚度 取10 mm.整浇试件一次浇筑完成,预制试件采用两槽型预制子构件通过8.8 级M18 高强螺栓连接成回字形或工字形试件,试件拼接时统一施加的螺栓扭矩为120 N·m.试件壁厚均为 50 mm,回字形柱截面外部尺寸为240 mm×240 mm,空心尺寸为140 mm×140 mm;工字形柱截面腹板尺寸为100 mm×140 mm,翼缘尺寸为240 mm×50 mm.

表1 试件参数表Tab.1 Parameters of specimens

图2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单位:mm)Fig.2 Dimension and reinforcement diagram of specimens(unit:mm)

试件的名称为R∕I-S∕W-0∕3∕6∕9-I∕P形式,其中R表示回字形拼接方式,I表示工字型拼接方式;S表示偏心受压轴为强轴,W 表示偏心受压轴为弱轴,轴压试件无强弱轴,命名中将强弱轴省略;0表示偏心距为0 mm,即轴心受压,3、6、9表示偏心距分别为32.5 mm、65.0 mm、97.5 mm;I 表示试件为整浇试件,P 表示试件为预制拼接试件.

1.2 试件材料基本参数

本次试验使用的UHPC 干混料为湖南固力工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干混料中含有体积掺量2%的直钢纤维,直钢纤维的直径为0.2 mm,长度为13 mm,拉伸强度为2 700 MPa,弹性模量为150 GPa.表2列出了UHPC的配合比.

表2 UHPC配合比Tab.2 Mix proportion of UHPC kg/m3

在浇筑UHPC的同时,预留同批次边长为100 mm的立方体试块,用于测量立方体抗压强度;预留尺寸为100 mm×100 mm×300 mm 的棱柱体试块,用于测量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预留尺寸为100 mm×100 mm×400 mm 的棱柱体试块,用于测量抗折强度,并换算抗拉强度.UHPC 的浇筑、取样、养护均按照标准要求[18-19],在浇筑过程中进行随机取样,并随试件一同进行养护.对UHPC 材料力学性能实测结果取平均值,如表3所示.

表3 UHPC实测力学性能指标Tab.3 Measur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HPC

本次试验中所有试件所使用的纵筋均为直径12 mm 的HRB400 级钢筋,箍筋均为直径8 mm 的HPB300级钢筋,螺栓为8.8级M18高强螺栓.纵筋与箍筋均在同批材料中各留3根500 mm长钢筋用于材料性能性试验.根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GB∕T 228.1—2021)[20]规定,对实测结果取平均值,所有钢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如表4所示.

表4 钢筋实测力学性能指标Tab.4 Measur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bar

1.3 加载及测试系统

试验在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结构实验室10 000 kN 多功能结构试验系统上进行,轴压试件直接放置在试验机加载板上进行均布加载,偏压试件两端使用单刀铰支座放置在试验机上,单调加载直到试件破坏.

为了避免两端发生局部受压破坏,所有试件加载时在顶部设置50 mm 厚钢板作为荷载分布板,并在钢板与试件间撒入适量石英砂.钢板采用高强合金钢制作以避免加载时破坏或产生过大变形,钢板上有切割成型圆弧,可与刀铰充分接触,确保刀铰准确定位以及荷载有效传递,并采用左右夹板及对拉螺栓对端部进行加固,以防止加载板滑移,端部加载板夹具图如图3所示.

图3 端部加载板示意图Fig.3 Diagram of loading plate

试验开始后,首先进行预加载使各部分充分接触并检查各测试系统工作状态,预加载值不超过预估极限荷载的1∕20.确认各部分正常工作后,卸去荷载,开始正式分级加载.正式加载过程中,在裂缝出现前每级荷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5,荷载施加完成后,持荷2 min,待稳定后进行数据采集,而后施加下一级荷载.试件出现裂缝或荷载达到预估荷载的80%后,每级荷载改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30,持荷2 min,待稳定后采集数据并施加下一级荷载.当荷载降低至峰值荷载的80%以下时,认为试件达到破坏状态,卸去位移计等可能被损坏的仪器,进行持续加载直至试件完全破坏.

通过多功能结构试验系统中配套计算机进行加载控制,并同步记录试验过程中施加的荷载值以及竖向位移.通过沿偏压试件表面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5 个位移计(LVDT)以测量侧向挠度,如图4 所示.轴压试件不布置侧向位移计.

图4 试验装置图Fig.4 Diagram of test set-up

轴压试件在各面中轴线位置设置50 mm 长标距的电阻应变片,偏压试件沿中截面高度方向及受拉侧和受压侧分别布置50 mm 长标距的电阻应变片,以测量UHPC 的应变.在各个试件的中截面角点处的纵筋上粘贴钢筋应变片,以测量钢筋的应变.偏心受压试件应变片布置如图5所示.

图5 偏心受压试件应变片布置图Fig.5 Strain gauges layout of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

2 试验破坏形态

2.1 轴压试件试验破坏形态

不同轴压试件的破坏形态如图6 所示.在试件达到Pu(极限承载力)前,各轴压试件的破坏过程十分接近.在加载初期,试件无明显破坏现象;随着荷载增加至50%Pu左右,开始出现少量钢纤维拔出的声音;直至荷载增加到Pu,钢纤维拉断的声音不断增大,最后发出“嘣”的一声巨响,UHPC瞬间被压溃,形成巨大剪切裂缝,试件破坏.

图6 轴心受压柱试件破坏形态Fig.6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under axial load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形式试件的破坏过程趋于一致,但最终破坏形态不完全相同.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各试件长期处于弹性状态,无明显变化,直到接近Pu时,在短暂的时间内,试件突然破坏,承载力急剧下降,最终破坏形态为数条斜向主裂缝,并伴随大量细小裂缝.整浇试件的破坏位置均出现在1∕2柱高附近,为1~2 条横贯各个表面的主裂缝,而拼接试件的破坏位置均出现于子构件的上下截面突变处,在两个子构件上分别出现一条主裂缝,并不贯穿整个柱体.

预制拼接试件破坏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试验构件在试验段与加载端交接处有截面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突然破坏;且试件拼接处有缝隙,使得试件脆性加大,由于内部微小裂缝与缺陷处贯通,造成局部破坏,进而引发试件破坏.由于工字形拼接柱有更厚的腹板,因此工字形拼接方式的柱体截面形式优于回字形拼接方式,具有更优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2.2 32.5 mm偏心距下压弯试件试验破坏形态

加载阶段有钢纤维拔出的声响,偶尔出现UHPC压碎的“嘣”的声响,无其他明显现象,随着荷载与侧向挠度增加,直到Pu,试件突然破坏.

同为32.5 mm 偏心距的情况下,4 种不同拼接形式及不同偏压方向的试验柱体在加载过程中表现趋于一致,整体表现出较大的弹性阶段,最终破坏形式均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即由于受压区UHPC 先被压溃,而导致试件失效,丧失承载能力的破坏形态,如图7 所示.通过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可以发现,无论是强轴还是弱轴压弯,螺栓连接都可以保证子构件协同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柱体加劲肋和试验段端部有截面突变,在小偏心情况下,易造成在柱中截面突变处附近破坏或柱中、柱端多处破坏,增大整个试件的脆性.同时,相比较之下,工字形弱轴压弯试件由于截面与受力钢筋面积的削弱,承载力相对较低,但在相同的偏心距下可以有相对更好的塑性表现.

图7 32.5 mm偏心距下偏心受压柱试件破坏形态Fig.7 Failure modes of column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al compression under 32.5 mm eccentricity

2.3 65.0 mm偏心距下压弯试件试验破坏形态

该组试件在加载至40%Pu前无明显变化,继续加载,可听见内部钢纤维拔出的清脆响声,达到Pu时,试件突然发出爆裂声并破坏.

在65.0 mm 偏心距的情况下,除I-W-6-P 接近界限破坏外,其余3 个试件的破坏模式仍为小偏心受压脆性破坏,如图8 所示.回字形试件的强弱轴和工字形试件的强轴承载力基本一致,工字形试件的弱轴承载力相对较小,但由于趋向于界限破坏,即受拉钢筋开始屈服的同时,受压区UHPC 达到极限压应变,塑性相对较好.与32.5 mm 偏心距下的试件相比,该组试件的承载力降低,破坏位置也更集中于柱身1∕2 处附近.在强轴压弯的试件中,破坏位置仍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压力机的铰支座并非处于理想转动状态及拼接缝的施工误差引起的.

图8 65.0 mm偏心距下偏心受压柱试件破坏形态Fig.8 Failure modes of column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al compression under 65.0 mm eccentricity

2.4 97.5 mm偏心距下压弯试件试验破坏形态

该组试件在加载初期荷载较小时,已有钢纤维拉断的声音出现,最终破坏的发生仍较为突然,在达到Pu后试件迅速破坏.

在97.5 mm偏心距下,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大偏心受拉破坏,即由于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而导致的受压区UHPC 压坏,试件失效.各个试件的最终破坏中,受拉区UHPC 的裂缝均有较好的发展,通常为数条主裂缝及大量细而密的微小裂缝,如图9 所示.同其他偏心距下相比较,各个试件的破坏位置相对更加集中,均发生在同一处.在整个破坏过程中,子构件间未发生相对错动,裂缝也有贯穿拼接缝在子构件间发展的趋势,说明螺栓连接可以保证整个过程中的可靠性.总体而言,该组试件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在破坏时均有较大的横向位移,裂缝发展较为充分.

图9 97.5 mm偏心距下偏心受压柱试件破坏形态Fig.9 Failure modes of column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al compression under 97.5 mm eccentricity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荷载-竖向位移关系

相同偏心距下不同拼接形式试件的荷载-竖向位移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 相同偏心距下试件荷载-位移曲线Fig.10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under the same eccentricity

图10(a)中试件R-0-P由于发生突然破坏,其承载力低于其他试件,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未能充分发展,其余试件的荷载-位移表现相近.

图10(b)为偏心距32.5 mm 下的一组试件,除工字形弱轴试件I-W-3-P 由于截面的削弱,承载力相比R-S-3-P 降低了13.2%,其余试件均表现出较为接近的承载能力,试件R-W-3-P、I-S-3-P 承载力相比R-S-3-P 分别提高了4.7%、5.3%;在达到极限荷载之前,荷载与竖向位移的关系均呈线性变化,且斜率相近,表现出相近的轴向刚度.这说明各种拼接形式的受力性能较为一致,预紧后的螺栓连接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达到极限荷载后,各试件的承载力立刻迅速降低,表现为小偏心受压条件下,试件具有较大的脆性.

图10(c)与(d)中的试件表现与图10(b)相似.图10(c)中试件R-S-6-P 的中性轴相比于其他试件更加偏向受拉区边缘,使得其UHPC 受压区面积更大,承载力略高于I-S-6-P与R-W-6-P.

对于本单元学习评价,借助云班课、“导游天下”APP教学平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行业专家以第二教师的身份在线评价、主讲教师点评等方式,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充,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多导师的有效评价机制,保证行业专家能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时间、空间下参与线上教学,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精神。

图10(d)中试件R-S-9-P 由于仪器存在一定机械误差,在试验初期位移值较小,表现出刚度高于同组其余3 个试件的现象;试件R-W-9-P 由于UHPC极限压应变略高于同组其他试件,具有更好的塑性表现.

相同拼接形式试件在不同偏心距下的荷载-竖向位移曲线见图11.其中回字形预制拼接轴压试件无强弱轴之分,回字形强轴压弯试件与弱轴压弯试件在偏心距为0 mm 的荷载位移曲线均选用R-0-P的曲线表示;工字形试件同理.从图11 中可以看出,各种拼接形式下的试件荷载-位移表现较为接近.图11(a)中试件R-0-P 由于发生突然破坏,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未能充分发展,因此其承载力仅略高于R-S-3-P;试件R-S-9-P 由于机械误差,刚度表现出比R-S-6-P 偏大的现象.因此,本文选取图11(b)中工字形强轴压弯试件进行详细分析.

图11 相同拼接形式下试件荷载-位移曲线Fig.11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of specimens under the same splicing form

如图11(b)所示,随着偏心距的增加,工字形强轴压弯试件的峰值点降低,表明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降低.与轴压试件I-0-P 相比,偏心试件I-S-3-P、IS-6-P、I-S-9-P 的极限承载力分别降低16.5%、47.5%、61.6%;随着偏心距增大,各试件荷载-竖向位移曲线上升段斜率减小,表明试件的轴向刚度降低.当偏心距较小,试件I-0-P、I-S-3-P、I-S-6-P 荷载-竖向位移曲线的上升段斜率均较为稳定,直至达到极限承载力瞬间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而试件IS-9-P 在破坏前荷载-竖向位移曲线的斜率放缓,表现出一定的塑性.

其余拼接形式的试件整体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轴向刚度均降低.图11(c)中试件R-0-P的表现同图11(a);由于试件R-W-9-P 的UHPC 极限压应变略高,使得其塑性表现优于同组其他试件.图11(d)中各试件表现出与图11(b)一致的极限承载力与轴向刚度变化规律.

3.2 荷载-侧向挠度关系

通过在偏心受压试件受拉侧的中部、上下1∕4截面处、上下端部布置的5 个位移计,可以观测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平面内的侧向挠度变化,得到破坏截面的峰值挠度和实际偏心距,如表5 所示.此外,可得到偏心受压柱沿柱高方向的挠度分布.

表5 破坏截面的峰值挠度和实际偏心距Tab.5 Peak deflection and practical eccentricity of failure section

各试件跨中挠度在前几级荷载下增长相对较缓,且侧向挠度与所施加的荷载基本呈线性增长的关系.当加载至80%Pu后,试件的跨中挠度增长显著,以图12所示97.5 mm偏心距下的4个偏压试件为例,R-S-9-P、I-S-9-P、R-W-9-P、I-W-9-P 达到极限荷载时的柱中侧向挠度分别为80%Pu时的161.0%、156.4%、151.9%、174.5%.

图12 97.5 mm偏心距下各试件荷载-挠度曲线Fig.12 Load-deflection curves of specimens under 97.5 mm eccentricity

对比不同偏心距下的荷载-侧向挠度曲线,以图13 中工字形强轴压弯试件在3 种偏心距下的荷载-侧向挠度曲线为例,可以看出,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试件的荷载-侧向挠度曲线更加规则,对称性更好;且在达到极限荷载时,柱中侧向挠度更大,同试件I-S-3-P相比,试件I-S-6-P、I-S-9-P的柱中最大侧向挠度分别增长了28.0%、52.6%.

图13 相同拼接形式下各试件荷载-挠度曲线Fig.13 Load-deflection curves of specimens under the same splicing form

从图13 可以看出,偏心受压柱从开始加载,直至达到极限承载力,整个加载过程中柱中截面挠度最大,在柱中截面上下沿柱高基本呈对称分布,形如正弦波状.而个别试件如I-W-3-P 的荷载-挠度曲线在柱体的1∕4 截面处挠度最大,如图14 所示,这与其最终在1∕4截面处发生破坏有关.

图14 I-W-3-P荷载-挠度曲线Fig.14 Load-deflection curves of I-W-3-P

3.3 荷载-纵向应变关系

试件的UHPC 和纵筋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如图15 所示,图中应变数据均以受压为正,受拉为负.相同偏心距下,不同拼接形式的柱体应变表现一致,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个试件的应变数据进行分析.

图15 试件典型荷载-应变曲线Fig.15 Typical load-strain curves of specimens

轴压试件选取I-0-P作为典型试件,其中C1、C4为粘贴在加劲肋上的UHPC 应变片.从图15(a)可以看出,C1、C4 应变片在过程中几乎无应变变化,说明加劲肋部分几乎不参与承压作用,仅起到连接子构件、增加试件稳定性的作用.其余应变片的数据在加载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说明UHPC 材料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轴压试件的各钢筋在应变达到约2 200 με 后,开始发生屈服,说明钢筋在UHPC 及箍筋的侧向约束下,可充分发挥其强度.

图15(b)中为偏心距为32.5 mm 的典型试件RS-3-P 的荷载-应变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受拉侧UHPC及钢筋应变均为正值,说明试件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而图15(c)中R-W-6-P 的受拉侧UHPC 及钢筋应变基本在0 附近波动,说明65.0 mm 偏心距下,中性轴在受拉侧边缘.

图15(d)中试件I-W-9-P受拉侧UHPC的荷载-应变曲线斜率先放缓,表示受拉侧附近出现裂缝,应变增长更加迅速,在加载后期,由于相邻区域裂缝的发展,受拉侧UHPC 应变增长变缓.在到达极限荷载时,受拉侧钢筋应变约为2 300 με,已经屈服,进而受压侧UHPC 达到极限压应变,最终发生大偏心受拉破坏.

3.4 平截面假定验证

图16 所示为偏心受压柱柱中截面各点的UHPC应变,在相同偏心距下,试件表现趋于一致,故选取各偏心距下的典型试件作为代表.图16(a)中的工字形强轴压弯试件的部分应变片因贴在加劲肋上,故略去此部分应变数据.

图16 试件中截面典型应变分布Fig.16 Typical strain distribution on middle section

由图16 可知,在加载初期,UHPC 各特征点之间的应变变化呈线性关系,随着荷载的增大,UHPC 应变沿柱截面高度逐渐呈现非线性,但整体曲线仍近似符合平截面假定.随着偏心距增大,试件中性轴的位置不断向受压侧偏移.

4 极限承载力分析

参考规范建议[16-17],预制拼接槽型UHPC柱的轴压承载力NA按式(1)计算.

式中:NA为轴压力下柱的理论极限承载力;φ为稳定系数,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年版)》(GB 50010—2010)查表确定;fc、fy'分别为UHPC轴心抗压强度、纵向受压钢筋抗压屈服强度;Ac、A's分别为UHPC受压区截面面积、纵向受压钢筋截面面积.

本次试验中,对于回字形拼接试件,其长细比H∕i强=H∕i弱=19.4 <28,对于工字形拼接试件,其长细比H∕i强=19.4 <28,H∕i弱=26 <28.因此,本次试验的柱体均为短柱,在轴压承载力计算中,其稳定系数φ=1.0.

轴压试件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值见表6.由表6 可知,按照规范建议计算的理论值高估了试件承载力,实际承载力比理论值平均低11.98%.参考杨俊等[11]对低配筋UHPC 中空短柱进行的轴压试验研究可以发现,规范建议理论值误差较大主要是因为空心截面柱轴压承载力还与宽厚比、配箍率等因素相关,且本文中螺栓连接也会对承载力造成影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表6 轴压试件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值Tab.6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ultimate carrying strength of specime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偏心受压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正截面受力状态如图17所示,分别按式(2)~式(3)计算其承载力.

图17 偏心受压试件截面受力状态Fig.17 Cross section stress of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

式中:NE为偏心受压下柱的理论极限承载力;α1为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块系数;σs、As分别为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和截面面积;e为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Sc为UHPC受压区对受拉钢筋合力处的面积矩;h0为截面有效高度;as、a's分别为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受压边缘的距离.

参考规范中Cm-ηns法,通过试件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

式中:η为偏心距增大系数;e0为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a为附加偏心距,其值取20 mm 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 中的较大值;H为试件计算长度;h为截面高度;ζc为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计算值大于1.0时取1.0;A为截面面积;ei为初始偏心距.

偏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值见表7.表7 在考虑二阶效应的同时,也考虑了附加偏心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考虑二阶效应时,实际承载力比理论值平均低4.38%;在同时考虑二阶效应及附加偏心距的影响后,实际承载力比理论值平均高20.24%.这说明规范建议的附加偏心距偏大,可以偏安全地计算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尤其是对于大偏心受压试件,其承载能力受偏心距的影响更加显著,在考虑附加偏心距的影响后有较大的安全冗余.

表7 偏压试件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值Tab.7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ultimate carrying strength of specimens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

5 结论

通过对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进行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试验,对试件加载过程表现与最终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拼接方式、偏心受压方向、偏心距对试验柱受压性能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

1)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在轴心荷载及偏心荷载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受压破坏形态或受拉破坏形态.在相同尺寸与配筋下,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偏心距下,预制拼接槽型UHPC 柱在不同拼接方式和压弯方向下的承载力基本一致,且截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

2)钢纤维延缓了UHPC 的开裂,增强了试件的变形能力.在达到80%极限承载力前,试件的变形均接近线弹性变化,达到极限承载力后,变形发生突变,试件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

3)在试件破坏时,受压侧纵筋均达到了屈服,钢筋强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在轴压、32.5 mm 偏心距、65.0 mm 偏心距下,仅受压侧纵筋达到了屈服;在偏心距为97.5 mm 时,受拉侧纵筋也达到了屈服点,试件表现出大偏心破坏形态.

4)参考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43∕T325—2017),规范高估了轴心受压试件承载力达11.98%;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中,现行规范建议的附加偏心距偏大,在考虑二阶效应及附加偏心距的影响后,规范可以偏安全地计算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本文试验数据可为预制拼接槽型UHPC柱承载力分析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柱体轴压钢纤维
复合材料修复含裂纹圆管的轴压承载特性研究
不同倒角半径四柱体绕流数值模拟及水动力特性分析
碳纤维三向织物约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多介质ALE算法的柱体高速垂直入水仿真
谈拟柱体的体积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顶盖与活柱体连接结构的改进
早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在S20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锈蚀后钢纤维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Ⅱ):制备及钢纤维增强作用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