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分享 善思辨

2024-03-25吴江云陆超杜玲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组员预设

吴江云 陆超 杜玲玲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以中外民间故事为主题,列举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整本书世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教师选取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作为阅读书目。该版本在语言风格上,与本单元教材接近,有结构固定和段落重复的特点;在内容上,既选编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牛郎织女》,又安排了一些学生较陌生的故事,如《九色鹿》,难易比例适当;在情感上,传递了追寻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学情分析】

在导读课激发兴趣和推进课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和喜欢的分享方式,自由组合成小组,并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重读与探究,为交流分享做准备:有的小组以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写法特点为目标;有的小组侧重研究本地民间故事,周末进行了实地采访;还有的小组以演绎的方法诠释阅读成果,如画连环画、讲故事、创作剧本等。本次交流课,是学生分享阅读成果的舞台,也是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平台。

【教学目标】

1.感受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成果。

2.通过多形式展示,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思辨探究,探索民间故事的文化元素,感受民间故事的内涵。

【教学准备】

阅读资料、数字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分享阅读历程

1.导入:同学们,上完《中国民间故事》推进课后,大家根据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组成了小组。各小组分头行动,经历了难忘的过程,为今天的交流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准备的过程吧。

2.PPT播放相关照片和视频。

(点评:此环节不是简单呈现学生阅读的照片,而是注重展示学生准备的过程。展示的形式很丰富,有照片,有视频。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更多阅读探究的手段和渠道。)

二、展示——了解故事特点

1.分组汇报,交流阅读新发现。

(1)数字探秘,解锁写法密码。

组长组织组员亮相,介绍分工与研究过程中的小花絮。

组员1结合PPT,以演讲的方式讲述题为《民间故事中的数字“三”》的研究报告,告诉大家巧用“三”可以让故事好记易懂,而且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吸引人。

组员2点击屏幕,组织玩“看数字猜人物”的游戏,出示故事中带有较多数字的片段,如《神奇七兄弟》的片段“有一个老伯伯,他有七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壮实,二儿子叫二刮风,三儿子叫三铁汉……”同时,模糊处理人物姓名,以此激发其他同学对民间故事中数字的探究。

组长汇报:除了数字“三”,民间故事中还常出现数字“五”和“七”。“五”和“七”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古人认为“五”代表“全”,“七”代表“和”。在民间故事里,它们往往反映了百姓对真、善、美的追求。

小结:这个小组为大家揭示了数字背后的写作密码。无论是数字“三”还是数字“五”、数字“七”,都有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种气息或形成了易于口耳相传的故事特点,或代表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情趣,特别有意思。

(2)借用游戏,感受人物特点。

组长介绍组员及游戏规则:先由组员将事先准备好的名字卡片一一板贴到黑板上,再请同学上台对其进行分类。

组员1板贴孟姜女、蚕花娘子和王母等人物的名字卡片并回顾情节。

组员2板贴鲁班、法海和秦始皇等人物的名字卡片并回顾情节。

组员3邀请同学上台,依据“善恶”,给人物分类,并请其他同学猜猜是按什么分类的。

组长与台下同学互动交流并展示其他人物的名字卡片,表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是既有趣又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小结:经过这个小组的整理回顾,我们发现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善恶分明,正义往往能战胜邪恶。百姓们巧借神力,与恶霸强权斗智斗勇。这些故事往往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绘制连环画,体验创造性复述的乐趣。

组长呈现小组成员共同绘制的《神奇七兄弟》连环画,并邀请组员分工讲故事。

组员1利用投影设备,展示自制连环画的封面并讲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组员2讲述神奇兄弟之大壮实、二刮风、三铁汉为民除害、对抗朝廷的片段。

组员3完成剩余内容的讲述。

组长汇报:很多民间故事都可以画成连环画,有些甚至还能改编成电影。同学们可以去创作这样的连环画,并根据连环画讲讲故事。

小结:这个小组创作的图文和精彩的演绎为我们增加了不少阅读乐趣,让大家对《神奇七兄弟》这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交流提升,扩大阅读影响力。

提问:其他小组也准备得很充分,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先分享三个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还能在哪里和谁分享呢?

预设1:可以在课间与同学分享。

预设2:通过微信朋友圈、美篇App等平台,也可以分享阅读成果。

小结:阅读很有趣,分享乐无穷,特点很鲜明。(板书:乐分享)

(点评:小组展示环节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与书有关,人人参与。每个组都能紧扣民间故事的特点,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展示。展示的方式各不相同,互动的形式也很丰富。这样的分享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积极性,还能对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进行检测,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故事、感受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思辨 ——探究故事内涵

1.关联旧知,引出话题。

过渡:阅读有趣味,研究乐无穷。有一个大作家也很喜欢民间故事,是谁呢?看看这个片段,你们就知道了。(出示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对,这个作家就是郑振铎。

2.初读提问,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引出“俗文学”。

导入:郑振铎爷爷对民间故事很有研究,写了一本研究民间文学的专著《中国俗文学史》。读一读他的看法,你有什么疑问?

民间文学是俗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预设1:什么是“俗文学”?

预设2:为什么说俗文学是大众的文学?

小结:《中国俗文学史》是一本文学理论专著。要想弄懂这些问题,还得结合《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仔细阅读思考。

(2)阅读文本片段,初步感受“俗文学”。

①引出材料一:仔细阅读片段,读懂龙王在说什么话题。

材料一:

我最心爱的女儿,我为你找了那么多青年才俊,他们有家世有权位,跟你门当户对,可你选来选去,都不满意。你究竟要找个什么样的人,他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做你的如意郎君呢?

——《真假夜明珠》

预设1:龙王希望女儿找一个好郎君。

预设2:龙王觉得有权有势的才是好女婿。

②引出材料二、材料三:“有权有势、门当户对”让龙王的择婿标准显得很世俗。像这样的俗言俗语,这本书里还有不少。再来读读这两段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材料二:

乡亲们非常高兴,纷纷鼓励他说:“守虎!好好努力,争取再中个举人,光宗耀祖。”

——《何首乌》

材料三:

原来,这钱是金蟾故意放在他身边的,那串穿着金钱的丝线就系在她的手上。刘海一走,她便拽动丝线,让那串钱叮当作响,她想通过这种方法把刘海吸引到自己身边。

——《刘海与金蟾》

小结:通俗的语言和世俗的话题是民间故事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俗文学的两个典型特点。

(3)小组合作探究,文中感悟“俗文学”。

布置任务:除了这些,俗文学还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活动:组长领取材料,分发材料。组员自主学习,明确观点。组内交流讨论,举例说明。

材料一:

民间故事与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年”兽的传说》告诉我们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年兽;《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口耳相传,这些故事已经逐渐演变为节日传统,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民间故事还和各地的一些民俗活动有关。比如,《蚕花娘子》的主人公阿巧具有养蚕的本领,织出了柔软的绸缎,造福大家。人们尊称她为“蚕花娘子”。直到现在,很多地区都有祭祀蚕花娘娘的民俗活动。不同的地域拥有各自独特的民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材料三:

在民间故事的通俗表达背后,我们往往能读到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智慧。比如,《田螺姑娘》表面上看是爱情故事,实则赞颂了主人公的吃苦耐劳。除此之外,文人士大夫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也在民间故事里有很好的体现,如《花木兰从军》等。它们通过民间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扩展资料》,有改编

预设1:民间故事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

预设2:民间故事和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有关。

预设3:世俗的语言和话题背后,是老百姓对传统美德的传颂。

小结:看来“俗”这个字的意义极其丰富。在阅读民间故事的时候,不能只关注通俗的表达和世俗的话题,还要读出背后的内涵,这才是阅读高手。

(4)关联阅读成果,再次丰厚“俗文学”。

交流感受:交流中学习,互动中进步。再次翻开《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看到这些熟悉的故事,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感受?选一个故事说一说。

预设1:通过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我感受到“美德”扎根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预设2:通过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我感受到打动人心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公平正义”。

小结:从书本中走出来,看到书里看不到的风景;再走进书本中,吸收内化精神力量。开卷与闭卷之间,都是学问。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时光中,也能像这段时间一样,读书、交流、思考。

(点评: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交流课除了展示分享成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有品质地阅读。在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研读典型语段、小组合作品读等方式,感受“俗文学”。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还能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四、拓展——阅读外国民间故事

1.交流外国民间故事:中国有民间故事,外国也有民间故事。你觉得外国的民间故事和什么相关呢?

2.推荐阅读《非洲民间故事》。

(点评:教材中提到“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本堂课结尾时,教师启发学生去关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感知中外民间故事的异同,唤起学生对外国民间故事的浓厚兴趣。)

【教学评析】

此次“快乐读书吧”以阅读中外民间故事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研读中外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本教学设计以交流《中国民间故事》为例,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实践。

一、精准定位,检验阅读成果

“快乐读书吧”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功能价值,旨在引导学生从读“这一篇”到读“这一本”。在之前的推进课上,师生讨论分享交流的方式,并进行分组。在学生阅读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持续跟进,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交流课是检验阅读目标达成度、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果的一个平台。交流课上,分享學习成果的三个小组只是班内众多小组的一个缩影。其他小组将于课后进行分享。

二、有效关联,提高思维品质

《中国民间故事》其实更像是一个故事集,故事大多相对独立。阅读这类作品,要有意识地建立多种关联,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一要关联民族“俗文学”,拓展思维深度。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民间故事中知晓经典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朴素愿望,是阅读民间故事的重要任务。在设计活动时以“俗文学”为关联对象,让民间故事的内涵更丰富,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

二要关联外国民间故事,延展思维广度。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栏目推荐了欧洲、非洲的民间故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本课推荐学生阅读《非洲民间故事》,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延展思维广度。

三、任务驱动,提升思辨能力

整本书阅读中,思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俗的语言和世俗的话题是民间故事的两大特点,值得学生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内涵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议题,展开讨论,分享思辨成果。他们在生动的讲述、积极的互动中,不仅体验了分享的快乐,还培养了思辨力。

(1.浙江省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2.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组员预设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小组落幕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