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

2024-03-25钟发龙

种子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秧田秧苗苗床

钟发龙

(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贺州 542704)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能够推动水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提升水稻生产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减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利用机械化技术能够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另外,随着国家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提高了农户使用机械设备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许多农户开始选择利用机械设备种植水稻,对推动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在当前的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可以使用机械设备翻耕种植地、播种,利用拱膜调节温度和湿度等。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优势明显,秧苗健壮、规格统一,有利于机械设备插秧,且之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

1.1 秧田选择和苗床制作

1.1.1 秧田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并且运秧方便的田块。在整地的过程中,结合土壤肥力施入充分腐熟的磷肥和有机肥。

在播种前3~5 d,采取浅水旋耕的方法处理秧田,便于后续机械化操作。

1.1.2 苗床制作

在选好秧田之后,即可制作苗床,宽度控制在150~160 cm,苗床厢面保证平整光滑。在育秧之前,对苗床进行灌水处理并晾晒,让苗床更加结实。在秧田四周开沟,保证排灌顺畅。

1.2 摆放秧盘

在苗床准备好之后,要整齐地摆放秧盘,相互之间对齐靠近,盘底要紧贴秧床的泥面,保证平直。通常情况下,选择壮秧剂3.75~7.50 kg/hm2和适量沙土搅拌均匀之后放在秧盘中。

1.3 种子选择和处理

1.3.1 种子选择

可通过机械设备精选种子,将病害粒、虫粒和成熟度比较差的籽粒剔除,提高种子的精选等级。

1.3.2 种子处理

在播种之前,先进行种子处理,晾晒种子1~2 d,之后浸泡1~2 d,将空粒和病粒清除干净,选择50%适乐时500 倍液拌种处理,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1.4 播种技术

1.4.1 精量播种

育秧盘没有明显的水之后,可以选择精量播种方式,播种量为100~125 g/盘,保证播种均匀。另外,可利用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播种方法,提高育秧效率,保证出苗率。

1.4.2 露谷处理

在播种之后,有些种子可能露出泥土表面,要进行踏谷入泥处理,选择70%敌克松800 倍液喷雾,灭杀病菌。

1.5 搭建拱棚

应该在秧床上搭建拱棚,高度为40~60 cm,拱棚周围的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泥土压实,做好覆盖保温处理工作。在搭建好拱棚之后,保证排水沟和四周排水沟畅通。

1.6 秧苗管理

1.6.1 水肥管理

在机械化育秧中,应做好施肥管理工作,控制每次的施肥量,在播种后10~14 d,结合苗情追施尿素,施肥量控制在2~3 g/盘,追肥3~4 次即可。除了要做好施肥管理之外,应加强灌溉管理,保证厢面湿润,控制灌溉深度,达到以水护苗的目的。如果发现秧苗出现缺水卷叶现象,应该在傍晚或者第2 天清晨人工喷水1 次[1]。

1.6.2 病虫害防治

一旦秧苗不整齐,选择海精灵兑水喷雾,能够促进秧苗生长。出现一代螟虫之后,应该在秧苗移栽之前3~5 d 用药,可选择5%锐劲特悬浮剂18 000 mL/hm2,兑水9 000 g/hm2喷雾防治。为了预防稻瘟病,在移栽之前选择药剂喷洒防治,可选择30%三环唑700 倍液喷洒秧苗。为预防立枯病,可选择70%敌克松600 倍液,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1.6.3 高度控制

为了方便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的高度最好控制在20~25 cm,应做好秧苗高度控制工作,在播种后15~20 d,可选择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兑水均匀喷施。

2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2.1 移栽田的准备工作

在水稻机械插秧之前,要做好秧田准备工作,保证移栽田的土壤质量满足要求,最好选择通透性好、土壤微酸或中性、土壤肥力条件好的移栽田[2]。移栽前,要做好土壤肥力管理工作,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施用专用复合肥7 500~9 000 kg/hm2,之后选择旋耕机械设备翻耕作业。在移栽前10 d,要做好田间杂草的清理工作,可以喷施除草剂,并进行灌溉,保证移栽秧田的水分充足。使用旋耕机械设备再次翻耕灌溉之后,24 h 后可以插秧。

2.2 沉实土壤

在机械插秧的过程中,分别按照5~7 cm、1~3 cm 的标准控制泥浆深度和水的深度,如果是沙性土壤,需要沉实1 d。如果是黏性土壤,需要沉实2~3 d[3]。

2.3 秧苗起运

在插秧之前,保证秧田土壤湿润,含水量为40%左右。及时清除秧田内的石块、砖头和杂草等。在起秧苗时要小心,离地之后及时放在运秧车上,叠放2~3 层。送到种植地之后要小心地卸下秧苗,放在待种的田间地头。需要注意的是,起秧之后要快速运秧,并且尽快机械插秧,坚持随运随插的原则,保证秧苗质量。

2.4 机械插秧技术

在机械设备插秧作业之前,做好设备的检查和调试工作,保证各个零部件能够正常运转,避免出现碰撞和卡滞。要做好机械油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渗漏。在插秧之前,将秧箱转移到另一侧,秧苗放入之后应该和秧箱保持紧贴状态。在秧箱和秧块之间可以加入适量水分,防止秧苗下滑。要结合秧苗的品质和土壤肥力,科学控制好插秧密度,密度过大会影响秧苗群体生长,导致精米率下降;密度过小,影响水稻植株分蘖,同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插秧之前,要控制好株距和每穴株数,最好在插秧机械设备上调整好株距和取秧量,并结合土壤中的含水量,科学调整插秧机械设备的灵敏度和插秧深度,确保深度一致。机械插秧的行距和穴距分别控制在30、12 cm,每穴放入3 株秧苗,深度控制在1.5 cm 左右,避免出现秧苗漂移和倒伏的情况。在插秧工作完成之后,发现缺苗应及时人工补苗,保证大田秧苗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机械设备插秧还要控制好插秧路线,保证行距一致。机械设备要匀速行驶,遇到泥脚深以及水深的位置应减速慢行,发现缺苗严重要暂停机械设备运行,检查问题所在。

2.5 大田管理

2.5.1 肥料管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秧苗移栽前5 d,可施入有机肥、复合肥和尿素等,用量分别为15 000、675、225 kg/hm2,要搭配施入磷酸二氨和钾肥,用量分别为225、150 kg/hm2。施肥后要做好土壤翻耕处理,保证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插秧中会出现较小的秧苗,初期肥料的吸收能力较差,要适当增加追肥次数,降低单次追肥量。在移栽之后7 d,可施入尿素150 kg/hm2左右,田间的持水层控制在3~5 cm。在移栽后14 d,可选择施入尿素105~135 kg/hm2。要结合秧苗的生长情况适当追施长穗肥,以钾肥为主,也可以分2 次追施尿素,第1 次用量为150 kg/hm2,第2 次用量为37.5 kg/hm2。

2.5.2 水分管理

在完成机械插秧作业之后,要结合天气情况做好田间水分管理工作,移栽后的水层控制在1~2 cm,移栽2 d 之后将水层增加到3 cm。保证浅水层可促进根部和土壤的接触,促进秧苗立苗。在秧苗返青之后,坚持浅水勤灌原则,促进秧苗分蘖和根部的生长发育。移栽后7 d,根据3~5 cm 的标准灌水,采取间歇灌溉和搁田的方式,促进秧苗早分蘖,当总茎蘖率达到80%左右时可以烤田,烤田后要立即浇水,减少对幼穗分化的影响。在灌浆结实期之后,土壤应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在水稻收获前7 d 不能灌溉。

2.5.3 机械设备施肥技术优点

与传统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田间试验表明,选择机械设备施肥能够实现深施的效果,将碳酸氢铵和尿素深施到土层6~10 cm 以下,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50%~60%,减少肥料浪费。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械能够实现水稻插秧和施肥一体化,肥料深施入土壤中,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4]。加大对插秧施肥一体化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并且控制好机械设备的施肥深度,可节约成本。

2.5.4 病虫害防治

水稻生产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例如稻曲病,主要为害水稻穗部,尤其是对上部分的籽粒为害较大,籽粒受害之后会有淡黄色的块状物流出。该病的发生主要受施肥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幼穗和孕穗时期降水多,田间湿度过大,会增加病害的流行概率。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也会加重病情。因此,一旦发现患病稻谷,要及时焚烧处理,避免病害传播和扩散。同时,做好肥料管理工作,科学控制氮、磷、钾肥的比例,尤其要减少氮肥施用量,合理灌溉,控制田间湿度,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可以喷施5%井冈霉素液剂,能够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水稻还会出现纹枯病,叶片染病之后会出现云纹状病斑,还会造成叶片逐渐腐烂,在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条件下会增加发病概率。该病的发生和种植密度以及肥料施用有很大关系,栽植密度大和过度施用氮肥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控制好肥料施用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止肥料过多水稻贪青徒长。在进入分蘖期之后,可以喷施10%乙唑醇和营养叶面肥,能够预防该病。

除了稻曲病和纹枯病之外,水稻田还会出现稻飞虱。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主要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会造成植株出现矮黄现象。同时,稻飞虱的排泄物会滋生霉菌,影响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稻飞虱还会传播病菌,增加其他病害的发生概率。

3 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机械化收获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还可以提高收获效率。我国水稻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水稻机械化收获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3.1 水稻机械化收获的主要方法

水稻机械化收获能够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工作,因此对收获机械设备要求较高。机械设备具有收获率高、破碎小和杂质率含量低等优势。

3.1.1 分段收获法

分段收获法利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收割、打捆、运输、脱粒、清选等作业处理。该种收获方法优势明显,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不高,并且操作简单,设备维护和使用简单,缺点是收获的损失率大[5]。

3.1.2 联合收获法

联合收获法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环节。主要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投入的人力小,并且水稻损失率小,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机械设备收获方法。

3.1.3 分段联合收获法

分段联合收获法将收获分为2 个主要过程,第1 步是水稻收割之后堆放晾晒,能够降低稻谷中的含水量;第2 步是利用收获机械设备进行水稻脱粒和清选处理。该水稻收获方式可保证水稻籽粒饱满,减少工作强度,但会增加作业的次数。另外,一旦遇到降水天气,会导致水稻籽粒发霉,在我国北方地区水稻收获时适用。

3.2 水稻机械设备收获的类型

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方式不同,选择的机械设备的类型也存在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2 种。

3.2.1 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

我国当前水稻种植户多为自主经营,水稻种植地块分散,不适合使用大中型水稻收获机械设备。针对该情况,可以选择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械设备。在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时,将水稻的上半部分“喂”入水稻脱粒滚筒中,能够保证水稻茎秆完整。当前我国常见的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主要是3~6 行水稻收获机械设备,具有工作性能好、效率高、脱净率高、损失小,对一些倒伏的水稻也有很强的适应性的特点,能够保证水稻茎秆完整。

3.2.2 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

在一些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种植地区,如大型农场,应选择大中型的联合收获机械收获,如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水稻全部切割之后放入收获机脱粒滚筒中。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高,但是对泥脚深度有一定的要求,应该小于10 cm。与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相比,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械设备收获之后的杂质率较高。

4 结束语

我国的水稻种植范围广泛,种植面积大,在农村劳动力逐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推动我国水稻产业朝着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另外,水稻机械化种植是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对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秧田秧苗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感怀
农民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