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区县课程治理组织 提升校本课程建设水平

2024-03-24徐昌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科院东城区校本

徐昌

校本课程是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类特殊课程。立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校本课程规范发展,离不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多元主体的能动参与。作为纵向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直接面向中小学的行政管理层级,区县课程治理组织的多样化构建,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行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东城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内学校众多、学生需求多元;受历史因素影响,不同学校间、不同类型间课程发展差异巨大;高质量、灵活性的课程供给不足。为解决中小学校本课程在建设中面临的不同难题,东城区充分利用不同主体优势,创建了具有区域特色、多种类型的课程治理组织,不断推动校本课程建设水平提升。

“市—区—校协同治理组织”打破了层级间的校本课程信息壁垒

从国家政策的出台到学校这一独特场域的落实,客观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信息递减。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并克服单一主体力量受限问题,东城区建立了跨越行政层级的“市—区—校协同治理组织”。东城区教科院依托北京市高中课程项目、义教课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审项目、高中特色课程认定项目等,以项目为抓手,以评促建、以评促研,不断引导中小学规范建设校本课程。在区级层面,区教委设立了面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专项经费,支持中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建设校本课程。借助于市、区多个改革项目,教科院有效发挥中枢桥梁作用,不断推动区内中小学校本课程规范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质量,区教科院进一步利用市、区、校三级资源平台,持续开展“卓越课程改进项目工作坊”“高中特色课程协同改进项目培训班”和现场会等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和研讨,为学校干部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提供专业支持。

“学校—社会跨界式治理组织”整合了高校和社会校本课程资源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无边界的学习空间,东城区教育行政机构积极推动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资源单位合作,形成了区域引领下的“学校—社会跨界式协同治理组织”。新型治理组织的成立,整合了外界优质的校本课程资源,借助于合作平台,为学生供给优质的校本课程资源。例如北京宏志中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为喜欢中医药的中学生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医药学知识概论”等课程。再如北京史家教育集团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包括“漫步国博”和“博悟之旅”两大系列,前者定位于“走出去”,后者定位于“引进来”,通过双向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边界。

“个体—学校专题式治理组织”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共建共享

在全面推进校本課程建设基础上,东城区教研员与特需学校设立了基于区校深度合作的“个体—学校专题式协同治理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校,加入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参与校本课程改进工作。例如,教研员深入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协助学校申请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帮助完善故宫课程方案、做好外部资源统筹工作等。经过专项协同,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故宫课程建设水平,扩大了该课程的辐射面,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又如,区教研员深度参与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开展的研学实践课程改进计划,最终形成了供区内中小学生选择的“三层四级六模块”研学实践课程体系,促进了课程的共建共享。

在全面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过程中,东城区同时开展了校本课程备案、集体调研、现场会等活动,不断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服务。未来,东城区将进一步提高教育部门的行政决策力、教科院业务部门的专业支持力,充分激发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活力。通过优化区域课程治理,为校本课程规范、有效、长效发展提供组织动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JJD880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科院东城区校本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同仁到市教科院考察交流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