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走革命路,让德育“活”起来

2024-03-24蒋学平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兴革命德育

蒋学平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浙江省长兴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从学生生活着手,不断深化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载体,让德育释放更大效能。

因地制宜,创新德育载体

1949年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兴,长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迎来解放的县城。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学校结合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内容,构建了“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积极乐观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落实学校对学生学习力、生活力与幸福力的“ 三力”培养目标。

“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的教学单元从“ 鸦片战争”到“走进新时代”,时间跨度近200年,入选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共15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学习内容相对复杂,距离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学校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传承红色基因。

课程面向五年级全体学生,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个阶段是知识和背景铺垫,学生通过查阅文本资料、访谈、观看影片、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个阶段是创设德育情境、开展德育实践,以“长兴解放”历史事件为拓展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档案馆的文献资料、参观太湖博物馆和新四军纪念馆等,学习相关知识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制作“解放长兴城”路线图和资料卡,最后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通过徒步急行5公里、登城楼吹响胜利号角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体会革命取得胜利的喜悦。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长兴城旧址开展丰富的活动,如聆听革命老战士讲述战争故事、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国旗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第三个阶段是开展社会实践、体验家乡变化,通过开展“ 寻找旧照片”、参观博物馆和现代化企业、游览新农村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学习热情。

立体评价,丰富活动内涵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的评价包括以下三方面——

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基本概况;能够掌握并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同伴互助、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等学习形式,查阅并收集资料、了解史实,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沟通的能力;通过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评价:学生能自主收集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抗日战争、解放长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相关资料并开展学习;积极参与“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实践活动并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能与教师、亲朋好友、邻居、工作人员等进行交流,开展合作学习;多角度探究历史事件,学会独立思考,养成批判质疑的精神和创新思维;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与宽容;能运用创新性、前瞻性思维和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顽强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感知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学习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找到探究问题和学习实践的乐趣,具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在内容上充分衔接统编教材,在实施上充分连接生活,创新开展沉浸式、场景式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梳理中国近代大事记的过程中了解中国近代史,在重走革命路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在整理长兴革命烈士人物志的过程中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在多元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拓宽了德育活动的宽度,又促进了德育方式的变革。同时,课程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关系,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新格局。

经验转化,提高德育实效

课内与课外联动,实现多维育人

知识引领,丰厚历史底蕴。基于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的德育活动,通过学习“阅读角”“相关链接”等模块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孙中山、毛泽东等伟大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多途径了解历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引领,培养学习技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片、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中国近代史时间轴、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开展合作学习等活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培养其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实践引领,提升活动高度。“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生活力和幸福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为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大数据调查、走进高科技企业等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通过查阅档案馆资料、参观新四军纪念馆、重走革命路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浸润爱国精神。实践活动给予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知识与情感联动,育人重在育心

以个人经历深化情感体验。在“重走革命路”主题活动中,集团两校区的五年级学生化身为小战士,徒步急行5公里,到长兴城东大门旧址(今东鱼坊)会师,登上城门吹响胜利的号角。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價值内核。

以革命榜样引领情感体验。在东鱼坊中央广场上,刘玉玺老战士为学生们深情讲述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老一辈革命战士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有效激发了在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成长仪式升华情感体验。在“重走革命路,放歌‘4.26”活动中,学校举办了全体共产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一年级学生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全体师生的情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升华。

校内与校外联动,构建和谐育人生态

学校与家庭联动。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孩子一起走进革命纪念馆,探访长兴近代史、了解长兴发展史,开展一系列亲子合作、互动共学活动,构建起家校联动、协同共育的良好生态。

学校与社会联动。在实践活动中,学校与社会多部门积极联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例如:学校与东鱼坊社区共同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交通管理部门为学生的徒步活动保驾护航;当地企业与文化场馆向广大学生敞开大门,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大门、走向社会大课堂。

教育与时代联动。“重走革命路,放歌‘4.26”主题活动以现场直播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德育工作,积极带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教育。与此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真实的社会,感知时代的脉搏,学以致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重走革命路,放歌‘4.26”德育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成长注入了新动能,学校将继续以创新、实践、整合为思路,让德育工作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长兴革命德育
松德刀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
构造“等时圆”妙解经典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长兴古银杏长廊之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美丽的长兴湖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