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教研为课堂提质增效
2024-03-24刘玉琦刘婷邓丽清
刘玉琦 刘婷 邓丽清
循证教研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课堂行为中的细节,把观察所得数据作为引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证据,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教研模式。武汉市光谷喻家山学校探索出以循证教研为主体的常态教研的优化实施路径。
一、建构单元支架,找准教研定位
单元支架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学情,以一个主题(专题、话题、问题)为核心,根据单元目标组织、联结学习内容所形成的前后贯通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单元支架的文本内容由单元主题(大概念)、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知识点及目标、学习难点诊断、单元课时划分、单元学习评价6个部分组成。单元主题可以是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也可以是拓展教材单元主题而形成的主题,还可以是从单元中提取的核心概念。单元教材分析要把握教材的上位概念和深层意义,找准知识与知识的纵横联系及知识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目标表述要符合课程标准中该学段的要求。学习难点诊断不仅要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难点,还要提出突破难点的预设方法。单元课时划分要依据单元目标及重难点科学安排。单元学习评价指标与学习目标要保持一致,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指向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设计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小小音乐家》的单元支架时,笔者先总览本册教材,在找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点后,将本单元的主题(大概念)确定为“音的长短”。结合课标要求“用音的长短听辨、体验和表现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和实际学情,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模仿表现音乐中音的长短与音乐情绪的变化”,并预设学生音乐表现的效果——能用声音、肢体动作、器乐演奏等音乐形式表现音的长短。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包括“趣听音色”“趣玩节拍”“趣唱歌曲”“趣玩乐器”“趣练长短”等活动的任务群(共计3课时),开发了“音乐三星”评价量表,从重难点掌握、活动参与度、目标达成度、课堂表演、师生配合等方面评价师生的教、学情况。
单元支架如何有效运用到常规教研之中,更好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效果呢?学校通过以下4条路径促使教师通过教研互动精准地把握单元知识结构。一是以单元支架中的6个板块作为常态教研中研讨的主要内容,让教研对象更加明确,主线更加清晰。二是在常态教研活动中以单元支架为导向设计单课时教学,让前后课时之间形成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上升,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聚焦单元支架中的评价标准,在教研过程中研讨单元评价与单元目标是否一致、单元目标是否体现了思维进阶、如何运用单元评价检验单元目标的达成度等问题。四是在教研过程中运用单元支架设计学生活动任务群,整体构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学习活动,让教研更深入。
二、设计观察量表,收集教研数据
课堂观察是连接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媒介,也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学校教研团队学习了崔允漷教授团队提出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掌握了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20个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对应维度1),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对应维度2),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对应维度3),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对应维度4),68个观察点(如“教师教学”维度的“环节”视角的观察点有“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明确了听课要重点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以及影响学习质量和效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学习为中心进行观课的4个维度。维度一“观察目标达成”,主要看目标制定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达成。维度二“观察学习活动”,即观察活动与活动之间是否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是否运用了至少一种以上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经历了个人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的学习历程。维度三“观察学生参与度”,主要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表达、实践等活动的参与面,以及学生的课堂发言是否聚焦、课堂学习完成情况等。维度四“课后学生调研”,即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例如,一名教师执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课文《黄山奇石》时,设计了“揭示课题,感知题目的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4个学习活动,语文组教师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工具进行课堂观察,发现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关联,活动呈散点分布,没有体现一以贯之的活动主线,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研组运用学习活动观察量表收集观察数据,围绕“活动设计与学习目标是否对应”“学生活动是否经历了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学习三个阶段,是否达到20分钟及以上,是否做到了上一个活动结束是下一个活动开始的必备条件”等观察要素展开研讨。论证后,教研组提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用黄山的‘奇贯穿始终”的改进建议,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黄山奇石“奇”在哪里,用这个大任务串联全部學习活动——从“导入新课,揭示文中的奇”到“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奇”,从“积累词语,表现文中的奇”到“仿写句子,理解文中的奇”等——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奇”,联系生活经验表达对“奇”的理解,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方法仿写生活中看到的“奇”。该教师参考教研组的改进建议重新修订教学设计后再次实践,发现能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探究和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规范教研流程,形成教研机制
教研流程是规范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学校教研团队经过实践研究,针对教研中“研究问题不聚焦”“解决问题只凭经验,缺乏理论和数据支撑”“教学重构缺乏深度和广度”“只讨论不实践,只交流不修订”等问题,总结出“陈述—反思—研讨—修订—再实践”5步教研流程。陈述环节,记录员陈述观察到的本节课授课过程,教研组长陈述课后访谈或随堂测评的内容和结果。陈述时不做评价,只做事实陈述。反思环节,执教者对照评课标准进行授课反思。反思从目标设定与达成度、学生活动设计科学性及参与度等方面展开。研讨环节,听课教师发表自己的观课意见及建议。提出意见及建议时,听课教师要先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如某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再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修订环节,教研组长总结改进措施,提出同类型教学要关注的具体问题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实践环节,执教者在吸收教研组建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后再次反思,形成教学研究的闭环。
四、改进评价方式,提升教研品质
经过长期的教研实践,笔者发现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属性和教学侧重点,因此各学科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应各有侧重。例如,语文学科侧重于“体验与表达”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童言童语”等读写联动活动;数学学科侧重于“操作与实验”的评价,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等多感官学习活动中感受“玩数学”的快乐;科学学科侧重于“观察与探究”的评价,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育学科侧重于“运动与游戏”的评价,让学生在玩中提高身体素质;艺术学科侧重于“模仿与创造”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创造等具身活动发现美、感知美;道德与法治学科侧重于“思考与实践”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教育。
多元的学习评价,让观课教师带着任务观察和思考,让课堂数据成为教研的核心依据,使评价更加客观、指导有明确方向、改进有参考信息。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教研品质与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喻家山学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