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激活思维
2024-03-24徐长刚
徐长刚
好的问题不但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巧设导入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始,笔者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学生说,有三角尺、小彩旗、衣架、切好的西瓜等。“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笔者追问。一名学生说:“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另一名学生补充:“三角形是封闭图形。”这两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三角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巧设探究性问题。通过前面的提问导入环节,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笔者紧接着抛出探究性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下面,我们用桌上的6根小棒搭建三角形,要求每个三角形只能用3根小棒,看能搭出几个三角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迫不及待地开始分组探究。笔者巡视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搭建出一个三角形。笔者进一步引导:“你们知道剩下的3根小棒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将较短的两根小棒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小棒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合起来还没有最长的那根小棒长,这样的情况就不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回答:“我们把较短的两根小棒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小棒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合起来与最长的那根小棒一样长,这种情况也不能拼成三角形。”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比第三条边长,符合这样条件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这时,笔者质疑:“‘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该学生举起小棒,边比画边解释:“‘任意两边是指三角形三条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剩下的第三条边的长度长,简单来说,就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追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出了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
巧设拓展性问题。在学生理清了三角形三边基本关系之后,笔者提出了几个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观察和操作,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你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再次小组讨论,并计算验证,很快得出了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入理解了三角形边的不相等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接着,笔者通过第二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在建筑设计或桥梁建造中,为什么要特别关注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与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一名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三角形相比四边形等其他形状,稳定性更强,它的稳定性與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的固定性密切相关。这样设计不仅牢固,还节省材料。通过联系实际,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作者单位: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津洋口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