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幸福人生
2024-03-24聂庆安
聂庆安
为达成“创建幸福学校,成就幸福教师,打造幸福班级,培养幸福学生,引领幸福家长,共享幸福人生”的办学愿景,老河口市实验小学从聚焦育人目标、推进课程建设、重视学科融合等方面扎实推进“幸福教育”。
一、聚焦育人目标
聚焦培养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育人目标,结合办学实践,老河口市实验小学梳理出幸福实小学生必备的“六个一”——一流品行、一笔好字、一口好话、一项运动、一門才艺、一项劳动。
一流品行包括勤奋刻苦、勤俭自强、正直善良等,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真、善、美,学会思考和选择,懂得感恩,培育家国情怀。一笔好字指写出的汉字端正、清晰、流畅。因为汉字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写一笔好字能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一口好话,即倡导学生讲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多读书,多思考,用源源不断的有效输入涵养人文底蕴,为高品质的语言输出做铺垫。一项运动即要求每名学生有一项擅长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磨炼意志、健全人格。一门才艺即倡导每名学生掌握一项才艺,通过艺术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项劳动即提倡每名学生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学会自理和承担责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六个一”是实小学生的必备素养,是他们奔向幸福人生的“通行证”。
二、推进课程建设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品行与修养、语言与文字、数学与思维、育美与健体、劳动与创新5大课程群,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分别指向学生的人文精神(责任担当)、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劳动与创新课程群为例,学校将新课标提出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中的10个任务群进行适度筛选,整合现行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尝试做、学校的事情用心做、社区公益主动做”4个板块的内容,形成《实小娃爱劳动校本课程群操作手册》。“养蚕”是其中一个任务群,旨在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养蚕活动,见证蚕一生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对生命成长形成新的认知与感悟。他们在养蚕过程中学会了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在“蚕的成长我来画”任务中学会了用艺术的手法再现蚕的一生,在“春蚕精神我学习”任务中学会了感恩,在“古之蚕诗我来写”任务中传承了诗词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在“丝绸之路我来探”任务中明白了丝绸之路对于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任务群引领下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绘画、实践操作、交流合作、想象、创新等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珍爱生命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学科融合
早在2005年,学校就开发了校本教材《诗海拾贝》,与教材匹配的优美诗词伴随着一批批学生成长。进入新时代,为落实五育并举,学校推出了《诗海拾贝》2.0版,将古诗词与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从古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分年级开展系列活动:一年级诵读古诗词,二年级吟唱古诗词,三年级讲述诗词故事,四年级绘古诗词配画,五年级舞动古诗词,六年级写诗成文。学生诵读古诗词,在吟诵中领略诗词的韵调、音律之美;讲古诗词故事,在创编故事中畅想诗词之趣;为古诗配图,在绘画中勾勒诗词的意境;创作诗词韵律操,在律动中展示诗词形象之美;扩充改写诗词,在写诗成文中滋养精神世界,感悟诗词的博大精深。学科融合课程让学生在吟诵、品味、聆听、体悟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展示才华搭台子、以老带新结对子、岗位锻炼压担子、助力提升架梯子”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幸福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新教师入门课展评、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名优教师“梦想课”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阶梯式成长,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二是实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是每年教师节的“重头戏”,一纸聘书、一束鲜花是一种仪式,也代表了一种传承,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支持。三是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定地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重视研课、磨课。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助力教师在一次次磨课、一次次研讨中,学习、领会团队精益求精的“钉子”精神和师者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实验小学)
老河口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曾培养出现代文化名人张光年和革命家恽代英等。进入新时期,为落实五育并举,引导师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本组文章从学校育人目标、课程建设及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幸福教育”理念下学校的办学举措及成效,着重阐释学校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及青年教师培养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