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24-03-24黄锋
黄锋
摘 要: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为例,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合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中,通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和企业现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将思政融入贯通到“课标、课堂、课业、评价”中,实现“穿针引线”,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技双修”。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教学改革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现阶段高职工科课程中有一大批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所授课程中柔性融入课程思政,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已经进行的改革课程都是所授课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尚有许多课程并未采用“课程思政”进行改革,有待更多的教师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另外,根据调查研究表明[2],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理论生疏,缺乏足够的应对准备,(2)案例太少,缺乏可供參考的模板,(3)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尽管目前课程思政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课程思政的环境更加成熟,国家对于思政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也会变得更加强烈。我国现在十分重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也正是因为职业技术人才对实现“智造”大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学生就业从事新能源汽车检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紧密相连,业务操作的规范及职业素养的要求与国家宏观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相关岗位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更为复杂,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宏观视野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机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等,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助力绿水青山。作者在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效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1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时,更是授课教师首要考虑的关键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如何发挥课程的“隐性”教育优势,如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主动思考意识,其关键就在于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设计[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深挖思政元素,厚植立德树人思想;依据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环太湖工匠学院”,辅以“工匠技能文化节”,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大国工匠”的种子,助力技能成才梦想,且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德技并修的高素质能工巧匠的培育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思政名师与技能大师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校园内与校园外相结合,借助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围绕思政育人培养主线,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育人目标见图1。
2.2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切入点和实施路径如下:
(1)融入理想使命教育
以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等为代表讲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崛起之路,引导学生从事民族品牌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争做民族品牌的大国工匠。
(2)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
通过讲述比亚迪韦家亮、伍星驰等大国工匠事例,并让身边的大国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青年工匠等,通过技能文化节、通用技能周等校园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精品培养,使学生坚定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
(3)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业、诚信、友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讲诚信、会维修、能服务”有德性的“维修人”。
(4)融入创新精神
对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维修领域的创新革命,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及课程整体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3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依据学情分析,设计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任务模块,开发“行动导向”教学,通过课前探究、课中实施、课后拓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依托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和企业现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将思政融入贯通到“课标、课堂、课业、评价”中,实现“穿针引线”,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技双修”。具体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下:
3.1 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依托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思政名师工作室”、“环太湖工匠学院”、“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实现技能大师与思政名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两融合;教学过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融入;围绕“岗、课、赛、证”四个维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最终通过五递进,实现德技并修的高素质能工巧匠的培育目标。
3.2 校企协同“思政育人”
与湖州地区比亚迪、小鹏、奥迪等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共同合作,与长兴吉利汽车集团、谢德尔集团加强双元制合作,采用双师傅、双场所培养形式,创新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重品德、厚基础、强技能”的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的工匠人才培养,具体内容见图3。
在课程实际授课时,邀请企业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授课,以掌握职业与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将企业岗位标准及相对应的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技艺,并提升其职业核心能力。
3.3 基于多维多元评价体系实现综合评价
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上,课程基于多维多元评价体系实现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将岗位实操能力、职业素养、劳动观念等融入评价,实现“内化育人,细化评价” 的作用,完成线下评价。运用浙江省精品在線开放课程,通过课前、课后作业,随堂测试等内容完成线上评价。在课程授课时,企业兼职教师除了在校内进行1-2次授课以外,还会在企业对学生进行授课,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学生完成的企业调研报告和见习心得。
线下具体考核评价见表2。
4 实施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拥有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发自内心的热爱国产汽车品牌,劳动观念进一步提高;能灵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课程教学设计完整规范,体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多元化,教学目标与考核评价目标的一致,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下。
4.1 职业素养与劳动观念提升
教师授课时对接岗位需求,贯彻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标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标准新要求及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要求,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培养和课程思政内容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全面执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的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发现,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劳动观念有了较大的提升。
4.2 理论应用与实操技能提升
校企联合基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多维多元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课程平台的线上评价结果为100%的同学能完成资源学习、课堂作业及考试,优秀率为72%。针对实操能力,在校企双导师的考核下,100%的同学能完成,优秀率为78%。
基金项目: 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项目序号:614)湖州市新能源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FX2023122)。
参考文献:
[1]张娟荣,金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PLC 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 时代汽车,2021,10(05):85-86.
[2]张禹石,孙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存问题及三维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30-34.
[3]顾雷雷.思政元素融入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探索——以“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