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企业ESG实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与路径

2024-03-24陈宁王科

金融发展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转型

陈宁 王科

摘   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施背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而展开对微观经济主体运营转型升级的探讨,将人民幸福感获取纳入经济发展质量范畴,引入行为主体的自律性和社群性特质,对ESG实践的动机与诉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首要目的的企业运营生产转型升级,将促使各经济主体在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上趋于一致,全社会对于环境的关注、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与重视将促进企业ESG实践。第二,出于自利性,企业也将因为争取和享有更大的科技红利、数字红利而促进自身ESG实践与表现。第三,与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的基本认知,将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造性、前瞻性实践,使生产运营的方向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继而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未来可基于制度建设从政府层面完善引领措施,基于战略规划从企业层面加大绿色研发创新,基于社会责任从员工层面提高个体满意度,共同推进企业ESG实践的有序、充分、能动开展,积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企业ESG实践;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4)02-0046-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4.02.005

一、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中国发展壮大不单是经济规模的可持续增长,而且是绿色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立足人民利益、正视庞大人口规模现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这就意味着,微观层面企业主体的经营管理、创造财富的过程并不能只关注绝对利润,还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生产运营,提高自身履行社会义务的积极性与效率性。换言之,企业运营管理需更全面地关注环境、社会与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以下简称ESG)。以更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经济建设并非新事物,最早可追溯至社会责任履行,但当时关注的重点多为道德伦理层面的积极正向行为实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尚未从经济金融和企业管理层面就经济行为的正确选择和绿色实施进行深入探讨。随着全球碳排放规模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出于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务实考虑,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ESG投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ESG问题。2006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发布,对ESG理念的落实推进进行更为细致的界定与指导。同年,高盛集团在其所发布的ESG研究报告中首次实现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的有机整合,并形成清晰、明确的内涵界定。虽然我国ESG起步较晚,始于2017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开展实施的ESG专项研究,但早在21世纪初我国事实上就已经从战略层面纳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与ESG高度契合。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中央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为切入点明确要求:一是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完善企业综合治理;二是全面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并力争到2023年完成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为加速上述政策落实,同年11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牵头起草的《企业ESG评价体系》《企业ESG报告编制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由此可以看出,ESG理念的提出与成型植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诉求,基于资源有限性的客观背景,微观经济主体在对资源的耗费与使用中日渐意识到只顾自身的大规模投入将难以维系,合作、协同方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模式而保持长期有效增长。即自利目标的实现需建立于利他、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经济主体将综合权衡ESG社会目标下自身利益的长期获取,继而表现出更强社会偏好而积极主动推进社会合作,自主发现、认同并共同推动ESG理念运行。具体来说,微观经济主体的ESG理念践行又可分为“ESG实践”和“ESG投资”,前者为企业层面尤其是上市公司所实施的ESG实践,即在管理运营中全面纳入环境、社会、治理等因素;后者指投资层面的ESG,着重于投资机构在投资策略生成、实施过程中将被投资者的环境、社会、治理绩效全面納入考量,一改传统的财务绩效型投资理念(王嘉鑫等,2023)[1]。

基于上述对ESG发展过程与概念内涵的分析可知,当企业不再以获取短期超额利润为首要经营目的而敷衍应付绿色环保和社会责任履行要求时,意味着其将不再以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更强调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环保性、安全性,以对社会的更大贡献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这就会促使企业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创新,以更强社会偏好取向实现自我声誉、形象的良好维系与正向示范,继而促进更多企业践行ESG理念,进而优化运营管理表现。如此,立足于企业自身的自律性与社群性特质,揭示其实施绿色创新的动力所在与激情维系,可跳脱出传统研究的“利润激励”视野局限,更具针对性和效力性地助力外部激励与引导政策制定,从激发企业特质层面出发,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综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施背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而展开对微观经济主体运营转型升级的探讨,将人民幸福感获取纳入经济发展质量范畴,对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动机与诉求进行分析,引入行为主体的自律性和社群性特质,形成对原有理论的拓展,使新视角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解释更契合中国社会经济特色,也与西方国家企业前沿展现的属性相契合。

二、企业ESG实践与经济发展

(一)起源:从社会责任履行到ESG实践

企业存续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这就意味着企业发展不可脱离外部环境而只专注于自身利益满足,企业一旦因对公共资源的占据、使用而侵害他人合法利得,则必然招致抵制与反对,甚至难以存续。由此,企业在运营发展中必然考虑自我行动的外部影响,ESG实践的前身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CSR作用下,企业在战略决策和投资发展上将考虑除财务利益之外的其他可行性,重视人的价值实现和对环境、消费者的保护,若决策结果可能对社会公共利益与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即使其在财务收益表现上十分出众,依然不能被实践、推进。早在18世纪,卫理工会创始人John Wesley就呼吁不要投资酒精、烟草、色情和赌博等“罪恶行业”,之后该理念拓展至环境保护领域,逐渐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强调。此时倡导积极推进社会责任观的主要理由在于道德伦理层面对正确价值取向的坚持与推广,但与信托法相冲突。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策略选择与行为实施应遵从信托法的单一利益原则,必须优先选择风险调整后经济收益最高的项目,这就造成长时间内经济领域中CSR实践推进的缓慢与有限。

伴随全球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和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开始从企业长期收益的稳定获取层面意识到社会责任履行的价值所在,基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企业运营与管理不应也不能只关注财务收益,而应将碳排放、能源消耗、水资源管理、废物管理、健康与福利、社会公平与包容等可反映经济主体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纳入其中。而从企业财务表现上来看,更全面的社会责任担当与履行以及对人的价值发挥的充分重视,将促使企业在运营管理中更具谨慎性与统筹性,也可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从而提高财务回报。由此,在CSR基础上更进一步凝练总结提出了ESG实践,并基于经济主体、组织、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ESG与“单一利益”原则的调和,即ESG因素开始更具体地关联于可持续发展实现而被纳入企业运营决策过程。ESG实践将促使企业采取更有利于中长期收入持续增长的模式路径,减少企业负外部性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ESG表现的经济后果

ESG的本质内涵即企业运营管理中将环境、社会与治理综合起来统筹考量的理念,将通过规避和减少企业负外部性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与运营效率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刘江涛等,2023)[2]。从这个层面来看,ESG实践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履行,还关乎企业自身市场占有率与可持续发展动力,着力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求的满足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关于ESG表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显示,从企业自身价值实现层面来看,ESG表现可通过改善公司外部信息不对称而提升长期利益,继而提升企业价值(韩一鸣等,2023;王三兴和王子明,2023;喻骅等,2023)[3-5]。良好的ESG表现同样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企业成长信号,有利于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带来企业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共同提升(王波和杨茂佳,2022)[6]。从财务绩效表现来看,ESG信息披露将显著提高企业运营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企业与外部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并积极塑造企业负责任形象,继而获得更大社会支持,强化与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绩效(Fatemi等,2015;李井林等,2021)[7,8]。也有学者提出,ESG的强外部性也可能加剧企业的自我获利倾向,反而导致企业业绩下降(Atan等,2017)[9]。从企业融资成本来看,部分学者认为,ESG实践为企业带来的正外部效应将提高其市场认可度,继而降低融资成本(邱牧远和殷红,2019;廉永辉等,2023;梅亚丽和张倩,2023)[10-12];尤其是ESG理念的兴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张晨等,2023)[13];企业ESG表现也能通过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而改善投资效率(徐祥兵等,2023;高杰英等,2021;高彦彦和黄建博)[14-16],并助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帅正华,2022)[17]。但也有学者指出,企业在环保与社会责任履行上的支出增加,将产生投资挤出效应而有碍企业绩效增长,造成其后续融资困难(Friedman和Kelman,2007)[18]。

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下,刘江涛等(2023)[2]指出ESG优势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海外经营收入,ESG转型为企业带来的差异化优势及其与东道国市场偏好的趋同是促进企业ESG优势向海外经营表现转换的重要因素;而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企业提高ESG表现既可以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也能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而言,关于企业ESG表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表明,ESG实践已不再只是道德伦理层面的正确价值取向表现,还关乎企业、国家的发展路径选择与经济质量提升,可通过作用于企业融资成本、社会声誉与研发创新影响其财务绩效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此,对于当下数字嵌入更为深入与全面的社会情境,企业ESG实践将呈现何种变化,其又会如何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乃至整体经济运行值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三、企业ESG实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在更强调协同绿色发展的当下社会,数字技术工具和数据要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加速经济发展的模式被日渐否定与代替,企业在现代社会的存续发展必须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与特点趋势。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首要目的的企业生产运营转型升级,将促使各经济主体在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上趋于一致,全社会对于环境的关注、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与重视将促使企业加大ESG实践。而从企业自身利益获取来看,日益先进的生产要素使用和生产模式构建,也使得企业享有科技进步红利而提高单位生产效率,简单人力资本支出的减少和资源创新配置能力的提升将使其愈发摆脱高投入高能耗的低效生产方式,代之以科技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即出于自利性,企业也将因争取和享有更大的科技红利和数字红利,而抢占更有利市场,促进自身ESG实践。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国家始终将人民置于首位而统筹布局、协同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初衷与落脚点。即国家经济运行是在一个有引导的市场机制下展开的,国家从战略层面将环境、社会、治理纳入统筹考量必然引导资本有序扩张,双碳目标下国家将更加呼吁和支持ESG属性的企业实践。这就决定了企业生产运营固然首先强调自我利益的有效获取,但在国家发展目标指引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其价值追求和发展定位必须与国家发展方向相一致,这是企业维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外部政策引导、社会趋势的牵引和企业对于自身竞争力、存续性的理性判断,将共同作用于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反思与探索,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造性、前瞻性实践,使生产运营方向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由此,ESG实践既是企业自身归属之所在,也是符合整个社会群体利益的共同目的表达,企业ESG实践将加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一)自律性反思下企业ESG实践的市场竞争力优化

迈克尔·桑德尔认为,行为主体对自身的理解与定位并不是通过“选择”加以实现,而是通过不断地“发现”来获得(桑德尔,2021)[19]。基于这一观点,就企业ESG实践来看,这一行为是否发生并非不同利润率下做出的差异化选择,而是企业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主体的观察与发现,实现自我目标追求的更精准、更先进定位。在此,企业通过观察而进行的战略决策和发展定位将更具自主反思性和自主发现性,更能把握社会趋势特点和国家发展定位,继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追求的正确调整。展开而言,当国家、社会在回应人民需求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出对旧的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模式的不适应时,其将通过制度政策的率先调整而向经济主体传递相关信号,借由更契合民众诉求的政策措施加速对先进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吸收运用,这就为企业“发现”行为展开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内容,可保证企业“发现”过程中自我认知与理念的转型升级,加速先进想法和创新资讯的传播,企业将对未来发展和定位重新进行更具前瞻性的判断。在企业不断“发现”并自主反思的过程中,其将对自身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损耗度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新理念和新资讯的启发也同时带来先进知识和技术,出于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迎合和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企业对是否要进行ESG实践的抉择将更为明确与主动。有别于单一利润促动下的“选择性”实施行为,基于自我反思而更具自律性的ESG实践是企业在理解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出于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科学认知,会使其对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组织架构和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展开更主动的探索。即因为企业的自律性,其将在发展中更主动地关联多方、统筹多元,走和谐、绿色、协同之道,探索符合社会前景的新的发展点。这将直接带来企业自身运营理念和发展思維的质变升级,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减少企业运营的负外部性影响,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社群性互动中企业ESG实践的群体利益兼顾

ESG实践要想得到企业认同而自发推进实施,不仅在于其自律特质下的自我反思与有效观察,还在于ESG表现所带来的社会认可度与企业声誉的提升。即ESG实践将通过更长期的、持续性的利益回报而使企业切实感受到其先进性与必要性,如此,企业方能更主动地践行社会责任、关注绿色生态,而不再单一追求财务利润目标。对于市场中的各企业主体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充分关联性和社会交易性,企业生产运营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而非个体性活动。企业想要获得社会性承认,就必须首先赢得社会信任,也必然要求企业生产运营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和民众多元需求,在兼顾多元主体利益表达与获取的前提下表现出相当的社会性偏好。换言之,企业的社群性特质决定了其将通过观察、反思和自我调适而主动参与到自身所认同的群体中,并通过对群体要求的充分回应而使自身具备更高认可度,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性承认,以此获得更优社会形象,保证自我社群利益的充分实现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的有效获得。企业对ESG实践的积极推进正是其适应当前社会群体需求、赢得自身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其越是想要获得中长期利益,就越需要通过对社会群体利益的保障与回应而得到认可与支持,促使企业更为优先且充分考虑自我治理中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对社会责任的积极主动履行来向外展示负责任形象和积极发展态势,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组织、市场运行规则的持续优化改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多层次满足感中企业ESG实践的经济效果优化

上述分析表明,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诉求,ESG实践的展开是经济主体自律性和社群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将因为自我前瞻性的反思、融入社会的需求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而主动进行ESG实践,在改变自身理念认知、价值定位和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看似与“单一利润”论相背离而难以兼容企业自利目的,但事实上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ESG实践并不排斥追求自利目标。相反,正是因为最初的“有利于自我更长久更稳健发展”的诉求,企业才会不断观察与发现,从外部社会汲取先进生产要素和知识,又以自我的能动调适、转型升级来回应社会发展趋势,追求自我的更加完善,这就会直接带来从生产要素到生产模式再到生产力的持续升级,实现企业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的高级化,此时,自利目的依然存在且成为助推企业自身积极改善ESG表现的直接动力。从这一层面说,自律性与自利性事实上是企业多元目标追求的不同表现,自律性可以包容自利性。自律意在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自我发展的持续性保证自身更加完善、更加契合社会发展大趋势,实现能动升级,继而经济主体共同开启健全完善市场治理秩序的进程,实现高层次的自利目标,最终实现经济整体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数字嵌入对企业ESG实践的影响

(一)数字嵌入对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支持

随着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工具嵌入生产生活范围的扩大与力度的加剧,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甚至发展理念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也将影响其ESG实践。基于上述研究中所提及的企业的自律性与社群性特质可知,企业是否愿意主动开展ESG实践,以及推进实施的程度首先决定于其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设置,自利与利他的有机融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从经济层面来看,这就取决于企业开展ESG实践的成本收益率,换言之,经济主体在兼顾社会效益和他人利得基础上能否完成既定收益目标,将显著影响其ESG实践的积极性与持续性。现实社会中部分企业之所以不愿率先开展ESG实践,或在推进过程中表现出犹豫与迟滞,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在于为减少环境污染、推行绿色技术而投入的设备改良成本、工艺改进支出和教育培训费用过大,造成了企业资金流负担。同时,ESG实践所带来的正外部效应难以在短时间内直接量化评估(龙子午和张晓菲,2023)[20],其与前期投入的大量成本费用间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持续推进的踌躇情绪。而数字嵌入生产生活力度与范围的迅速扩大,不仅直接带来企业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还通过资源利用率的显著提升和对高能耗资源使用力度的降低,有效提升企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既通过数字工具使用带来组织结构、治理流程和资源耗费的显著优化改善,也通过社会声誉、客户商誉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有效弥补前期ESG实践中的成本支付。可以说,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运营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逐渐引致其经营理念的转变,从而作用于盈利模式的现代化转型,可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拓展产业间关联度的基础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多元主体利益获取并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加速推动企业ESG实践并优化其ESG表现,使企业运营发展呈现出更显著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性。

(二)数字嵌入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助力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广泛使用的直接后果即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改变。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经济利润获取,都将因为高科技元素的嵌入而持续升级优化,企业将更注重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结构体系构筑。即数字时代所倡导的智能化生产将一改传统高投入高能耗模式而更具绿色生态性,依托技术升级而实现的企业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发展也将通过绿色生态效应强化、资源配置优化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体。具体而言,一方面,数字时代技术本身的助推就将加速企业创新变革,基于持续更新的设备工具和先进理念,行业间障碍被进一步破除,跨时空协同生产日渐普遍,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门槛显著降低,统筹环境、社会与治理本身就变得更加容易,将有效促进企业ESG实践。另一方面,数字化生产对物质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方式的持续改善,还将加速绿色生产的普及。对于企业而言,采用数字化生产、实现智能化转型本身就是对绿色生产的实践,不仅可以向外界传递持续创新和绿色环保的信号,树立负责任、有潜力、有能力的良好形象而赢得更多外部认可,还可通过绿色生产转型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在融资成本与融资规模上享受更大帮扶,继而提高企业价值与财务表现。社会声誉、融资成本和绿色技術的共同助力都将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其扩大ESG实践而寻求更优ESG表现。

(三)数字嵌入对企业信息披露范围的优化

企业ESG实践的本质即更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改变传统思维理念下的“唯利润”取向,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群体利益,以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生产运营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使产品与服务更契合社会需求。这意味着企业成本投入并非一定都以利润形式表现与回报,还可能表现为非财务绩效,即社会责任履行。若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性而持续推进,将难以实现。完善法律监管固然是重要手段,而媒体第三方监督也可适度增加企业高质量生产运营压力从而促使其改善生产方式与理念态度。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获悉企业相关信息的渠道,数字化工具的嵌入也使得企业ESG实践与表现可通过相关数据指标直观展示,相较于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下的“黑箱化”运作,企业ESG表现的优劣情况都将得到更迅速更全面的传播。此时,越良好的企业ESG表现,越能迅速转变为外部正向助力而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反,越被动的企业ESG实践,越容易招致社会谴责与政府帮扶政策排斥。这会促进企业以更负责更全面的眼光思维决策企业发展目标与路径措施,也使其更有动力采取积极的社会责任举措,积极承担外部责任,减少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影响,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从而对企业的ESG实践产生促进作用。

(四)数字嵌入对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

ESG实践的持续有效推进要求企业妥善处理环境、社会与治理间的关系,企业对经济利润的追求不能被否定与忽视,但也不可不顾生态协调与社会稳健而追求“唯利润”。在兼顾多方、统筹多元的背景下,企业治理不仅要实现结构模式的开放包容,也要动态推进技术工具的实时更新,以先进生产要素的有效使用助推生产力持续升级。数字技术在社会中嵌入力度加强为企业治理带来的益处,首先,是信息获取的更加便捷与充分,使其可以及时了解自身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继而提升决策部署的精准性和适用性。其次,更加充分与便捷的信息互动交流也密切了企业与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将有效强化外部监督效力,增进主体间信任,并加速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为企业治理能力提升带来更优外部力量。最后,数字工具以及相关平台的持续动态升级在加速企业运营模式路径转型升级的同时,务实展示了更为绿色环保的生产服务方式,使企业可在优化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对物质资源规模的依赖,更注重生产资料的质量与创新配置,这将加速企业统筹、和谐、绿色经营理念的完善,进而对企业的ESG实践与表现产生促进作用。

五、数字时代企业ESG 实践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路径

(一)企业ESG实践、积极信号传递与绿色创新研发

数字时代数据工具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信息获取和互动更加便捷,跨时空、跨领域关联更加紧密,这将有助于改善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发展运营更加透明。但更加透明、发达的信息环境同时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绿色生产转型的程度、速度将被更充分披露,企业ESG实践与表现将成为影响自身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外界将通过企业的ESG表现对其成长状态、管理者的视野格局和未来潜力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李立卓和崔琳昊,2023)[21]。更具体地说,在数字工具设备全面嵌入的现代社会,企业ESG实践与表现不单作为更全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将成为外界评判企业发展稳健性、可持续性的重要信号。在其他经济主体看来,企业更为主动积极的ESG实践无疑传递出管理者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国家政策的深刻理解,企业自身更是具备相当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敢于通过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环保责任而加速运营生产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从而向外界传递出积极发展的强烈信号,可实现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与市场预期的改善。企业通过ESG实践所彰显的绿色发展转型态度和智慧化生产运营承诺,同时向社会大众明确表达了其生产运营并非唯财务利润至上,而是在兼顾社会群体、保护公共利得基础上的协同发展,这将获得市场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同,从而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借由ESG表现的持续优化,企业将获得良好的外部评价与市场预期,同时收获更大社会支持与行动空间,政策与资本的双重赋能将助推企业加速自身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企业ESG实践的认可,也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包容空间与协同支持,其为绿色转型生产展开的各类实践会因为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而从容、持续推进,显著弱化绿色研发风险的舆论压力。由此,企业ESG实践的顺畅、持续、稳健推进不仅加速自身生产运营的转型升级,还将因为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质变革新形成有效的智慧型绿色低碳转型驱动力,助推整个社会经济以更加绿色和谐的方式全面推进,基于持续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ESG表现、风险平滑与高质量资本获取

ESG实践的核心是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不仅要关注财务因素,还要从长期视角注重非财务因素的平衡与兼顾,满足多元需求而减少自我治理中的负外部性。这既是对企业自身治理水平的更高要求,也可透过企业ESG表现对其科技研发实力窥见一二。由此,企业越是注重ESG实践,越是通过协同治理实现自我ESG表现优化,将越能展示自我良好的綜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也就越能吸引追求长期收益的优质投资者,而这类优质资本的加入将迅速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稳健成长性,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企业的高质量存续与运营将带来整体市场环境的显著改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来看,对于ESG实践的能动推进本就是多元协调与兼顾的过程,更是长远谋划与统筹布局的过程,企业战略决策将基于更可观的数据要素嵌入和算法模型推理,从而更具科学合理性,这可形成更坚实、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谭劲松等,2022)[22],从而减少企业在“短平快”领域的涉足,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ESG的高标准要求下,企业自身为兼顾多方、统筹多元而进行的各种研发创新和改善努力,都将使其具备更优市场表现和竞争力,从而更迅速地融入社会发展、把握前沿机遇,形成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要素与潜在市场机遇间的良性互动(盛明泉等,2023)[23],这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平滑风险的能力,并不断巩固市场地位(陈娇娇等,2023)[24]。在这类优质企业的积极示范与引导下,其他社会主体也会进一步增强ESG实践与表现,最终加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而言,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在外界看来无疑是其使命感和实力的全面体现,企业既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体,又是善于培育优质、可持续市场竞争力的前瞻性经济主体。借由ESG表现,企业从多维度展示了自我财务的稳定性、资源配置的先进性和潜在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这不仅能有效吸引外部优质投资者参与,还可通过企业自身生产运营转型升级实现内生动力提升,实现优质资本的全面获取,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生产和社会责任履行,加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企业ESG表现、绿色活力强化与现代产业体系构筑

强调企业ESG实践与表现,归根结底在于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和关注焦点从单纯的财务领域转向涵盖范围更广的社会责任领域,以更包容和更具发展性的眼光视野定位企业,这对于提升企业绿色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对于ESG的重视将引导其转变发展思维,从传统的扩大资源投入规模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和资源创新配置(李媛媛等,2023)[25],在评价决策议案可行性的过程中更全面地关注财务绩效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这将使其具备更强的减排动力和绿色研发创新激情,持续优化生产过程,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企业ESG表现将通过展示负責任形象和良好发展势头而吸引优质资本,企业绿色创新研发和生产转型升级得以更顺畅稳健推进,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将激励企业在低碳绿色生产运营上表现更积极,加速绿色创新项目的不断设立,并促进企业向低碳绿色产业链拓展(王翌秋和谢萌,2022)[26]。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看,企业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淘汰和对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绿色化调整将提升经济动力源层次,加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最后,基于绿色规划、绿色发展路径而不断推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运营,在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力的同时,还将持续引导管理者转变思想认知,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和社会创新变革,注重新事物新思想的引入使用,构筑动态发展的创新理念,以此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先明和胡丁,2023;李慧云等,2022)[27,28],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将使企业发展始终紧跟时代趋势,对先进事物表现出热情并予以吸收,继而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企业ESG表现、企业价值与能动创新热情

徐祥兵等(2023)[14]的研究显示,企业ESG表现越好,其越想通过信息披露更全面地向外展示,企业的年报用语就会越积极,从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获得更大社会认同,具有更优市场价值,因而乐于承担更大社会责任。企业ESG实践固然将因为对利润的部分让渡而造成企业财务绩效的短期降低,但更高的社会声誉和良好形象、更积极的信息传递却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无形资源,不仅吸引优质投资者的关注与参与,而且社会群体的信任与认可将为企业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提升。与此同时,在社会高关注度下企业还将进一步规范自我言行与价值选择,降低道德风险和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减少企业违约风险,提升自我市场价值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高声誉与认同。在此良性循环中企业既迫于高强度外部关注而不得不持续履行自我社会责任和进行绿色环保生产,也将出于稳定自我市场价值、获得更多外部资源和更大生长空间的动机持续推进ESG实践,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表现出能动创新热情,并持续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和长远价值导向,继而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结语

ESG理念的提出与成型根植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诉求,基于资源有限性的客观背景,微观经济主体对资源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将难以维系,合作、协同方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模式而保持长期有效增长。换言之,自利目标的实现需建立于利他、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经济主体将综合权衡ESG社会目标下自身利益的长期获取,继而表现出更强社会偏好而积极主动推进社会合作,自主发现、认同并共同推动ESG实践。本文立足于企业自身的自律性与社群性特质研究发现:第一,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首要目的的企业运营生产转型升级,将促使各经济主体在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上趋于一致,全社会对于环境的关注、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与重视将促使企业开展ESG实践。第二,从企业自身利益获取来看,日益先进的生产要素使用和生产模式构建,使得企业务实享有科技进步红利而提高单位生产效率,简单人力资本支出的减少和资源创新配置能力的提升将使其愈发摆脱高投入高能耗的低效生产方式,代之以科技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即出于自利性,企业也将因为争取和享有更大的科技红利、数字红利,继而抢占更有利市场,而促进自身ESG实践与表现。第三,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初衷与落脚点。即国家经济运行发展是在一个有引导的市场机制下展开的,国家从战略层面将环境、社会纳入治理范围而统筹考量必然引导资源资本有序扩张与利用,企业价值追求和发展定位必须与之充分契合,与国家发展方向相一致是企业维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这就会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造性、前瞻性实践,使自我生产运营的方向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继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总而言之,ESG实践的推进实施既是企业自身归属之所在,也是符合整个社会群体利益的共同目的表达,在更具自律性、社群性的行为实施下,企业ESG实践将更为能动积极,从而加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ESG实践的有序、充分、能动展开,政府层面上,一是从制度上完善ESG评估体系,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内现状构建适合我国的操作指引。二是为助力ESG实践在全社会范围的积极开展,政府应对在此问题上持不同态度、意见的企业分类施策。对于关心社会、兼顾生态环境的高度责任感企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本帮扶力度,以绿色专项资金、市场准入条件、信贷资金获取等方式激励其可持续发展;而对于短视型的急功近利企业,则应加大环境污染惩罚和对融资规模、融资内容等的限制,督促其主动开展绿色研发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是从更为微观的经济行为层面入手,加强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监督与管理,可在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设计更具统一性和规范性的ESG信息披露模板,要求企业按时按要求进行填写并公开披露,确保企业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运营发展的透明度,以强化其行为决策的绿色环保性与社会公益性。四是从资本信贷层面强化ESG投资的监督管理,引导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社会资本优先流入符合ESG标准的企业,加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层面上,一方面,从战略规划层面意识到ESG实践的必然性以及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间的紧密关联,设置专门的ESG工作部门,就相关标准落实、信息及时披露等进行系统监管,以公开、可比、可追溯的方式展示ESG表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实现非财务标准与企业运营发展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绿色研发创新,从低碳、环保角度出发,对自身战略规划和路径实施主动反思与完善,并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发挥个体价值为抓手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塑造和维护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积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嘉鑫,刘雪娜,于鑫雨,周泽将.银企ESG一致性与贷后企业策略性ESG行为[J/OL].财经研究[2023-09-04],https://doi.org/10.16538/j.cnki.jfe.20230812.102.

[2]刘江涛,张翼,谭琳.负责的国际化:ESG优势与中国企业海外经营 [J].世界经济研究,2023,(11).

[3]韩一鸣,胡洁,于宪荣.企业加强ESG实践能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OL].产业经济评论[2023-11-28].https://doi.org/10.19313/j.cnki.cn10-1223/f.20231127.001.

[4]王三兴,王子明.企业ESG表现、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 [J].宏观经济研究,2023,(11).

[5]喻驊,葛军,陈良华.环境不确定性、ESG责任履行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J].科学决策,2023,(10).

[6]王波,杨茂佳.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软科学,2022,36(06).

[7]Fatemi A,Fooladi I,Tehranian H. 2015. Valuation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59(10).

[8]李井林,阳镇,陈劲,崔文清.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09).

[9]R Atan,MM Alam,J Said,J Connelly. 2017. Practices of Corporate Integrity and Accountabilit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Malays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10]邱牧远,殷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3).

[11]廉永辉,何晓月,张琳.企业ESG表现与债务融资成本 [J].财经论丛,2023,(01).

[12]梅亚丽,张倩.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J].金融与经济,2023,(02).

[13]张晨,李理,李博欣.ESG表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J].财会月刊,2023,44(22).

[14]徐祥兵,乔鹏程,黄沁.ESG责任表现能传递更透明的信息吗?[J].产业经济评论,2023,(02).

[15]高杰英,褚冬晓,廉永辉,郑君.ESG表现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1,(11).

[16]高彦彦,黄建博.ESG评级表现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J].金融发展研究,2023,(01).

[17]帅正华.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资本市场稳定[J].南方金融,2022,(10).

[18]Friedman JN,Kelman S. 2007. Effort as Investment:Analyzing the Response to Incentives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

[19]桑德尔(Sandel Michael J.)(美)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M].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

[20]龙子午,张晓菲.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南方金融,2023,(09).

[21]李立卓,崔琳昊.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声誉——信号传递视角 [J].企业经济,2023,42(11).

[22]谭劲松,黄仁玉,张京心.ESG表现与企业风险-基于资源获取视角的解释 [J].管理科学,2022,35(05).

[23]盛明泉,余璐,王文兵.ESG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02).

[24]陈娇娇,丁合煜,张雪梅.ESG表现影响客户关系稳定度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3,(03).

[25]李媛媛,殷俊明,钱驾佳,姜乔.ESG表现与绿色创新 [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3,(02).

[26]王翌秋,谢萌.ESG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南开经济研究,2022,(11).

[27]方先明,胡丁.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23,58(02).

[28]李慧云,刘倩颖,李舒怡,符少燕.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 [J].统计研究,2022,39(12).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转型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