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03-23陈若旸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控制组变量样本

陈若旸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提升了企业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和可预测性,打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边界,拓宽了系统的控制范围,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与效果[1]。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2025年,金融业初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普惠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与金融科技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数智时代,传统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管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2]。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新兴信息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究竟会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从企业内部控制层面,讨论新兴信息技术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数智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文献梳理与研究假设

1.1 新兴信息技术相关特征

1.2 上市公司对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

企业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内部控制流程和方法智能化,通过不同主体间的信息、数据间的筛查与甄别,使企业组织内部、内外部之间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以高效、创新的方式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生产运营、财务处理带来全新的挑战与变革[4]。近年来大数据分析在财务危机预警、金融欺诈检测、审计证据分析、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流程再造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给内部控制流程带来颠覆性的变化[5]。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从局部试点扩展到全局,一方面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能够在社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6]。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7]。数智融合依托于信息技术,旨在实现业务边界与组织边界的跨越与交互,帮助企业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原有的制度[8]。新的变革容易与企业旧有的人员安排、规章制度、业务边界、管理流程等产生冲突,企业员工与新业务、新模式存在无法配适的风险。

1.3 新兴信息技术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与研究假设

企业主要以新兴信息技术作为整合企业各个组织和个人的载体,将企业内外具有共同性的组织和个人整合起来,共同作为业务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关于新兴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融合路径等理论研究,探索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一系列流程变革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内部控制的智慧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关于新兴信息技术能否推助企业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实证检验还较少。企业对内部控制智慧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的智慧化建设尚且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首先,选择使用新兴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层通常更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公司原本的内部控制环境就比较好。其次,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了企业边界,企业可以借助视频、图像、音频和文本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大幅度提高企业相关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助力企业更好地识别与防范各种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的运作效率[2]。再次,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了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企业实现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及交易的自动处理,降低企业控制风险[9],提升内部控制活动及信息与沟通要素的运作效率。最后,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助力企业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实时监督,并及时反馈形成常态化防控措施,提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的运作效率。总之,新兴信息技术的实施会提高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运作效率,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

从消极的角度看,企业越发展,业务体量越庞大,系统复杂程度越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与风险防范要求企业人员在熟悉业务流程的同时,更能够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企业管控模式以及复合型人才等都需要通过企业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应对各种影响特定目标实现的情况[10]。事实上,面对这种快速变换的时代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及改进速度存在无法与企业高速发展相匹配的可能[11]。自动处理系统存在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的风险;且信息技术会自动处理本身就错误的数据,给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要素带来新的风险点。不适当的人工干预和人为跳过的自动控制操作容易导致公司信息与沟通的失效。企业不当地运用新兴信息技术,会使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信息沟通要素运行失效的可能性变高。新兴信息技术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路径如图1。

图1 新兴信息技术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路径图

综上,本文提出一组备择假设:

H1a:上市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会显著提高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运行效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H1b:上市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会显著降低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运行效率,降低内部控制质量。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根基在于儿童本能的、冲动的态度和活动。”[7]但如果“实验”仅仅等同于“活动”,显然缺少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回顾以上几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到,我们设计的每一节数学实验课,都是带着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带着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对困难的理解而设计。我们理解的数学实验,数学是核心内容,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积累是目的,实验是教学方式。虽然教学环境下的实验,不那么精准,但它却极具生态性,让隐性知识的教学变得可操作、可把握。希望数学实验课能够带领学生在“发现”“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

2 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

2.1 变量定义

关于反映上市公司是否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文本借鉴了杨德明等[2]和吴非等[12]的做法,首先使用Python语言,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中出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商业模式”“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大智移云”“区块链”“智能化”“智慧化”“元宇宙”等新兴信息技术相关词汇进行统计。然后基于年报中涉及以上关键词的具体描述内容,以判断公司是否运用了新兴信息技术。如果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对新兴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则NT为1,否则NT为0。

文本选择迪博公司内部信息披露指数库中的迪博指数来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其余数据源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参考吴勇等[13]、吴武清等[14]文献,在控制行业和年份的基础上从公司内部特征、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特性三个方面选取匹配变量,并通过Logit模型将多个匹配变量降维转化合成一个PS值,在缩尾处理的基础上完成多元匹配。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2.2 研究设计

由于国家并不强制要求企业采用新兴信息技术,现实中的普遍情况是:积极采用新兴信息技术的企业普遍认为,新兴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企业也有能力管理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而这类企业很可能本来内部管理就比较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可能会产生样本选择偏误。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法)对所选样本进行匹配以规避样本选择偏误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具体来说,将样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组,为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另一组为控制组,为尚未运用新兴信息技术的企业。通过Logit模型将多个匹配变量降维转化合成一个倾向得分值(PS值),通过合适的匹配方法,研究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以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ICit=a+b1NTit+其他控制变量+e

其中,ICit代表内部控制整体质量;NT代表公司对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

这里选择1对1的近邻匹配方式对样本进行配对检验,并通过r<0.001的半径匹配及核匹配方法进一步进行检验。

2.3 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从表2来看,实施新兴信息技术的公司数量约占总数的20.79%,新兴信息技术在部分企业得到初步应用,但总体占比不高,整体而言,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各匹配变量的均数组间差异较小,即实施新兴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略好于未实施新兴信息技术的公司。

3 实证分析

文本选择2012—2022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为了排除金融及保险行业对结果的影响,剔除了这两个行业的数据后保留了29 712份样本。

3.1 匹配变量筛选

通过Logit模型筛选保留显著水平在10%以内的匹配变量,在首尾1%缩尾处理的基础上完成多元匹配。筛选后的匹配变量结果见表3。

表3 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结果统计表

如表3所示,该模型的AUC为0.821 8,大于0.8,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OC为0.579 7,接近0.5,说明筛选后的匹配变量可靠。文本控制实施组和控制组的匹配变量尽可能相似,仅在新兴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实施组和控制组的内部控制质量以验证研究假设。

3.2 假设条件验证

按照1对1的最近邻匹配法,根据PS值,有放回的将实施组和控制组中PS值最接近且最近邻的一组进行配对。仅对共同取值范围内的个体匹配,默认对所有个体进行匹配。图2和图3分别为最近邻匹配前后实施组和控制组的核密度函数图。图4为各样本组匹配变量在匹配前后的偏差程度。

图2 匹配前样本核密度函数图

图3 匹配后样本核密度函数图

图4 实施组和控制组各匹配变量的偏差程度

比较匹配前后样本的核密度函数图,匹配后的样本的PS值重合度明显变高,控制组的密度范围从6缩小到2,两组样本的函数更加贴近,且控制组在共同取值范围内,实施组大部分在共同取值范围内,样本通过PSM法需要满足的common support共同支撑假设,保证了实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由图4可以看出,1对1最近邻匹配后所有变量的偏差程度均小于10%,高度相似,控制组和实施组仅在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差异,匹配后的变量满足PSM法所需的平衡假设。

3.3 实证检验

匹配完成后,我国上市公司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平均处理效果(ATT)及显著性如表4所示。

表4 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效果(最近邻匹配1对1)

本文通过Bootstrap迭代计算标准误差进一步减少样本选择偏误对结果的影响,表4中列示的误差与T值均为迭代2 000次后的结果。匹配完成后,除了公司对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运用程度以外的因素都已被控制,各样本间内部控制质量的差异不同可以认为源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重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平均处理效果值都显著高于忽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上市公司,验证了本文的H1a。

4 稳健性检验

通过改变匹配方法,运用半径小于0.001的半径匹配以及核匹配方法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检验。相关结果见表5。

表5 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效果(半径匹配与核匹配)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的匹配方式得出的结果一致,相较于没有应用新兴信息技术的公司,重视运用新兴信息技术的公司ATT值均显著较高,进一步验证了H1a,即上市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会显著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否定了H1b。

5 结论与建议

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为探究上市公司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选择2012—2022年A股非金融及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迪博指数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使用Python语言对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并结合年报对关键词的具体描述内容,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使用新兴信息技术的虚拟变量。文章采用PSM法尽可能减少样本选择偏误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有效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与效果,保证企业高速发展。

一方面,企业应当借助国家政策,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借鉴行业龙头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推进创新发展战略,整合内部机构,做好信息技术平台搭建及人力资源储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公司业务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同时伴随着数据泄漏、处理错误数据及安全控制无效等风险。企业需要及时识别信息系统与业务不融招致的各项风险,不断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形成常态化防范机制,推动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

研究的遗憾之处在于:仅讨论上市公司是否实施新兴信息技术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考虑到公司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受外在宏观环境、行业、地区及管理层重视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单独使用某单一数据(如公司每年信息投资额)不能很好代表公司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没有对新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行区分。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年报中的相关描述,结合对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进行量化,进一步讨论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控制组变量样本
抓住不变量解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也谈分离变量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村企共赢的样本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