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2024-03-23韩冬梅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钱包货币人民币

韩冬梅,姜 雪,王 路

1.永恒大学,菲律宾马尼拉,0900;2.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3.蚌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30;4.徽商银行宿州分行,安徽宿州,23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同时指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中国是数字货币领域的先行者,其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能够为人民币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撑,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景可期,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数字货币与主权货币共生的局面。截至2020年末,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进行了深入调查,全球约有86%的央行正在进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建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组,启动了法定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和试点工作[2]。至2019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完成顶层方案设计,在坚持匿名可控、双层投放的前提下实现了功能研发,并开展试点[3]。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2022年1月4号正式上线,国家已分别在深圳、苏州、上海等国内多个城市以及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刊发的《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文章透漏,截至2022年8月31日,全国15个省(市)试点地区累计交易3.6亿笔,交易金额1 000.4亿元。这意味着数字货币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一场数字货币革命已经开始。

1 数字货币的来源

数字货币源于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可以实现电子货币在多点网络之间的精准传输,尤其是分布式技术的引入,保障了交易的精确性[4-5]。纵观货币发展史,货币形态的发展无一不是人类社会需要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从货币的历史演化来看,它经历了“商品货币-青铜货币-金银货币-纸质货币-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数字货币也完成了由虚拟货币—非主权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演变[6]。

2 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特征及发行必要性

2.1 定 义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全称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具有价值特征及M0(流通中现金)属性的数字支付工具[7]。数字人民币用DC/EP来表示,表明了它既有数字货币的属性,又具有电子支付的功能[8]。

2.2 DC/EP的特征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具有法偿性,任何中国机构和个人均不能拒绝DC/EP,其功能、属性跟纸币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需手机下载数字钱包使用。央行的数字货币采用最新的“双离线支付”技术,即交易双方都没有网络,也能进行离线支付[9]。与传统的电子支付与银行账户紧耦合模式不同,数字货币采用松耦合模式,点对点交易,具有价值特征,能够脱离账户进行价值支付。

DC/EP在运营时采取双层运营模式,即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或机构对普通支付用户的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发行、注销数字人民币,并负责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及生态管理,商业银行及商业机构负责提供数币兑换服务[10]。

表1列出了DC/EP与现金、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金融支付方式在网络要求、安全评估和信用风险等方便的对比分析。显而易见,与现金支付相比,DC/EP不仅具有离线交易和政府信用等特点,还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与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相比,DC/EP一方面具有在线交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具有政府信用和高安全性,规避了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金融企业破产的风险。可见DC/EP具有安全等级高、信用风险低、交易方式灵活等优势。

表1 不同金融支付方式比较分析

2.3 发行必要性

2.3.1 保障货币主权

为捍卫国家货币的主权地位,免受Libra币的冲击,我国央行率先推行数字人民币。DC/EP的发行有利于抵御加密资产和全球稳定币的侵蚀,保护央行的货币发行权,从而保护汇率稳定,确保国家金融安全[11]和维护国民财产安全。

2.3.2 缩减纸币、硬币运行维护成本

现钞(纸币和硬币)生产环节繁多,设计、印刷、投放和销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央行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且要求极其严格,维护成本较高。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现钞发行费用,降低货币体系的运营维护成本,借助网络,通信技术使得发行货币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

2.3.3 满足公共匿名支付的需求

当前的支付体系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还是银行卡都是需要实名认证的,难以进行匿名支付。数字人民币采用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方式,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小额度匿名支付[12]。钱包采用了分级分类设计,根据KYC(Know Your Customer)强弱不同设定分级。因此,数字人民币能够实现合理小额支付隐私保护的同时,防范大额交易风险。

2.3.4 保护客户隐私安全

数字人民币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的要求,对所有客户进行去标识化处理,从而确保个人信息安全[13]。比如数字人民币钱包之间用ID进行匿名处理,钱包之间与个人隐私信息相关的数据,对交易方、运营及商业机构匿名。

3 数字人民币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

3.1 增加沉淀资金的流动性,为中小银行带来机遇

数字人民币普及后,为了方便使用,民众很有可能把银行存款转化为数字货币。流通过程中免手续费、实时结算、脱离银行账户的特点[14],将会让数字货币钱包的沉淀资金增多。另外,数字钱包虽然与现有的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感受类似,但数字货币的匿名性、法偿性等特点是第三方支付不可匹及[15],其“支付即结算”的交易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原微信、支付宝卡包里的沉淀资金极有可能会持续流入数字货币钱包内。随着央行数字钱包App的进一步扩大试用范围,将促使短期叠加海量“尝新”客户兑取数字人民币,从而形成数目可观的“沉淀资金池”。由于数字钱包不计利息,个人账户资金又具有逐利需求,流动性强,这个资金池将是各大商业银行追逐的领地。这个时候一些提早布局,有前瞻性的中小银行,极有可能会抓住机遇弯道超车,趁机发展壮大。

3.2 数字人民币M0定位有助于商业银行重新主导支付体系

数字人民币沿用二元模式货币发行体系,主要定位M0[16]。在二元模式下,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回笼和技术监测,商业银行凭借着大量成熟的用户群体基础、支付网络设施,承担着货币流通任务[17]。中央银行将数字人民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再由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存取服务。这种投放方式使商业银行在数字货币发行流通过程中占有先机。过去由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缓慢而造成第三方平台兴起,在支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有可能被改变,商业银行如果能抓住机遇,加强数字化改革,通过开发丰富应用场景的方式,让法定人民币渗透到各种应用场景,与央行数字货币钱包逐渐形成闭环,那么第三方支付有可能被边缘化,商业银行就有机会拿到支付领域的主导权,重新制定支付体系。

3.3 为商业银行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商业银行作为数字货币的中转机构,在其利用长期商业化形成的高性能系统,为客户提供数字货币交易活动中得到大量交易数据。由于数字货币能够通过程序编码,且能够追踪流向,商业银行就能够准确掌握M0中各类行业信息及客户资金流向。利用这些精准信息,商业银行既可以寻求成长型企业拓展新业务,扩大信贷广度,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能通过追踪数字货币掌握其贷款流向,降低风险。

同时通过设置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数字货币场景,寻找到优质客户需求点,从而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数字货币“支付即结算”的优点,促进数字人民币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4 数字人民币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

4.1 短期内商业银行存款可能会减少,银行收益率降低

数字货币是人类货币史上一次伟大变革,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将对未来货币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还在试运营阶段[18],数字人民币全面落地后,数字钱包的规模将迅速扩大,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甚至一些低息活期存款都有可能会转存至货币钱包以方便使用。截至2022年末,数字人民币累计开立个人钱包8 270万个,应用试点商户超过1 120万家,转账和消费等交易约6亿笔,交易金额6 358亿元[19]。仅半年后,至2023年6月底,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1亿个,交易9.5亿笔,交易量突破1.8万亿。可见,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和普及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数字钱包中用于流通的现金M0的增多,商业银行的存款可能会迅速减少,甚至可能出现短期的“钱荒”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效率和资金周转率,引起货币乘数降低,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4.2 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科技是支撑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能力[20]。近年来,虽然许多银行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对信息科技的研发投入和人才投入逐年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占比依然非常低,且组织转型能力不足,这就导致银行数字化发展缓慢,这几年让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占尽了先机。而数字人民币政策的实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转变契机,对银行的数字化注射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变进而发展为智慧银行这一战略提出挑战。未来如何落地数字钱包的推广;如何开拓场景,线上获客;如何利用数字科技在消费支付、收益理财、贷款融资方面取得发展和突破,这些都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

4.3 商业银行内部组织转型相对滞后,数字人民币会加速和深化银行内部组织架构的变革

由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创新业务的执行和整合会受到银行历史包袱的影响。所以组织架构上的变革将有助于传统商业银行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数字金融转型。传统商业银行和现代科技公司相比,商业银行的弊端是传统架构陈旧,员工激励不足,薪资和劳动不匹配问题日渐突出;部门之间业务办理和职能监管往往各自为政,相互协调合作的成本高;在银行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过程迟缓,需要层层审批,问题解决严重滞后。这与现代金融科技公司以才配位、多劳多得甚至启用股权激励机制、跨部门协作、快速迭代等特点相比处于劣势。未来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组织机构转型,争取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如何在与科技公司竞争中占有优势,是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5 对策建议

5.1 从“轻银行”战略延伸至“轻组织”战略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传统银行的盲目扩张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于是“轻型银行”的理念在许多年前就被提出来[21]。轻型银行是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价值为导向,将传统重资产向轻资本转型,降低资本消耗,减小风险,从而实现盈利最大化。目前“轻资产”变革作为战略已在很多银行开展,并取得成效。在银行外部“轻”经营模式转型的同时,银行可以尝试将这种理念延伸至内部组织架构向“轻型组织”转型。如大型传统银行人数众多,可将机制繁重的大部门裂变成小单元体,每个小单元体内采用以才配位原则;对人事和行政管理部分采用去中心化策略,部门主管和业务负责人的选择和聘用以能力和贡献为重,打破不良竞争的职业壁垒;建立现代网络办公、业务经营和应该内控管理问题的发布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并实现对银行股东公开的日报和周报制度,变相实现越级汇报,问题解决计入个人绩效进行考核。以科技部门为例,科技部门可以分解成为分担部门和市场部门,银行其它部门如果想要创新与科技部门合作,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有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担机制实施,不是免费的服务,这样既避免了出现不适用于市场产品的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又形成灵活有效地持续动态组织架构。现在也有一些大型银行直接将科技部门剥离出来成立科技子公司,用于服务银行和进行技术输出。

5.2 创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和发展策略偏粗放型,盈利模式单一,主要的盈利收入源于利息差。但是根据官方数据表明,近年来利息差开始不断减少。数字货币普及以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利息差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缩水。因此,商业银行应向更多的盈利模式发展,避免因利息差缩小带来的风险。要改变盈利模式,首先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重视海量的零售业务和长尾客户,采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思维,向零售客户、长尾客户甚至是低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这类人群的忠诚度,然后通过挖掘其需求,设计适合的场景和产品,用于日后盈利,以增加收益率。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金融技术,创新非金融场景,提高月活量。如商业银行中“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成功开发出的非金融App“掌上生活”,月活量就远高于同行。

5.3 拓展场景、线上获客,构建金融场景生态圈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在业务层面的中心地位将被弱化,未来面临着更激烈的跨界竞争,获客与定制化服务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需要利用自身优势,构建自身特色的金融生态圈则是制胜的关键,努力开发创新场景,让场景化金融渗透到客户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场景化金融是把客户的金融需求和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实现现金流场景化、动态化。这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一种方式是打造商业银行自身App,构建闭环式金融场景生态圈。应优化单一的App功能界面,开发出个性化用户友好界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千人千面,将客户的需求充分发掘出来。开发各种场景入口,满足不同客户需求。C端个人客户端要补充硬件入口(手机、电视、穿戴设备等)、线下入口(商店、市场、便利店、银行社区平台、物业公司等)。采用科技信息技术推送客户身边熟悉的人,以抓取获客。但是获客不等于“活客”。还需同时开发智能化场景、社交场景,创新场景化金融产品,可以实现客户消费、投资、分享,为个人客户建立金融舒适圈,这样才有机会让用户高频使用,最终达到获客、活客的目的。B端客户采用供应链技术创造开发供应链场景。通过核心企业获得其上下游企业,再创造其对应场景满足B端客户支付交易、流动性和风险控制需求。另一种方式则是实行开放式银行战略,开放商业银行金融能力,打破银行固有的边界、增加与外界各方的连接,使银行的金融数据、服务等,触达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扩大金融服务半径,从而获取客户资源。笔者认为可以将两者变革方式相结合,将开放式银行模式作为引流渠道,把引流的客户资源引入商业银行创造的金融生态圈,通过生态圈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黏合度,再通过线上线下,圈内圈外场景化精准营销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实现对客户资源及交易入口的全面掌控。

5.4 积极探索线下网点变革,促进数字钱包落地和推广

以前物理网点是银行的核心,是获得新客户的重要渠道,如今网络成为接触用户的主要方式。数字货币的普及,人们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因此物理网点从过去的利润中心变成现在的成本中心,大量的网点面临关停或变革。对于银行的变革,有专家提出银行的线下网点要向智能化、体验化、社区化发展,在商业中心可以发现被改造过的网点,门口放有机器人,里面有沙发,提供茶水;也见到社区改造的网点,做过一些关于讲座、送菜等活动,但是据观察这些都是收效甚微的。事实上除了车站和机场的VIP休息室,基本上没人会驻足银行,享受银行提供的非业务增值服务。商业银行想要网点变革,就要彻底改变思维,应该采用“新零售”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用服务与销售相结合的模式,从智能化、体验化、社区化三个方向做出战略规划。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相信未来会出现很多的商业银行特有数字化产品,这需要贴近的场景匹配。即打破人们认为去银行就是为了办理业务的固有思维模式,将有形的商业银行化身为无形的随身银行,深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能化方面,商业银行大到科技展览馆,将新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合作科技企业的产品展销给客户,满足客户体验;小到数字钱包的定制售卖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需求。在体验化方面,商业银行网点可以化身为社交场所、连锁无人商超、个人创作展览中心等等,创造许多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体验。在社区方面,社区是未来新零售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客户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可以打造线下第三方社区生活平台,通过提供摊位、生活商店、学生学习区、老人生活区、财富管理区等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至于线下网点的盈利模式,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设立区长-员工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应与其经营和赢利相关,多劳多得,激发员工积极性。只有将线上和线下融为一体,用线上对接线下,线下的行为数据又可以反哺线上,形成一站式综合服务银行,才能发挥出线下网点真正的作用。

6 结 论

数字货币是人类货币史上的又一大飞跃,数字货币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数字化产业升级。通过优化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新的金融生态系统。未来的银行一定是一种开放生态,无处不在的银行,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核心的能力,商业银行一定会迎来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钱包货币人民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怎样认识人民币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钱包
钱包
古代的货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