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03-23段玉根
段玉根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商丘 476100)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突发性、致死率高等特点,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因素引发颅内血液流通受阻、脑组织供血或供氧不足,继而导致病灶部位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如软化、坏死等[1]。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严重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或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溶栓属于目前医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等风险较高,且受短暂的时间窗限制,患者极易错失黄金治疗时间,故大部分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曲克芦丁为神经内科常用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修复受损血管[3~4]。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维持凝血状态、保护神经功能等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8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8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55~79 岁,平均(66.13±3.16)岁;合并症:高血压19 例,高脂血症18 例,冠心病4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54~78 岁,平均(66.09±3.21)岁;合并症:高血压20 例,高脂血症17 例,冠心病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6];经颅脑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起病,且既往未有脑卒中病史,均为初次发病;临床所需病历等材料完整,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采取溶栓治疗;合并心血管疾病;存在严重消化道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认知系统包括意识、语言等功能障碍;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既往有重大手术史;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营养补充、防脱水、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5152)治疗,取100 mg 曲克芦丁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最高使用剂量不超过150 mg,2 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73255)治疗,取400 mg 血塞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1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治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分值降低幅度>90%~100%;显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分值降低幅度>45%~90%;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分值降低幅度在18%~45%;无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分值降低幅度<18%,或总分升高。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记录患者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偏瘫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3)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获得上层血清,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4)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神经功能标志物水平: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采用NIHSS 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上下肢运动等12 项内容,最终得分为0~42 分,0~1 分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正常,2~4 分表示神经功能轻度受损,5~15 分表示神经功能中度受损,15~20 分表示神经功能中重度受损,21~42 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受损。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获得上层血清,采用EY-00H419 型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神经标志物S100 钙结合蛋白β(S100β)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该水平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5)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寒战、发热、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及偏瘫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s)
偏瘫缓解时间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头痛缓解时间眩晕缓解时间耳鸣缓解时间41 41 t P 10.32±0.62 7.35±0.46 24.634 0.000 12.25±1.31 5.14±1.03 27.320 0.000 10.74±0.54 6.71±0.21 44.537 0.000 13.65±2.36 9.24±1.27 10.536 0.000
2.3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FIB 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FIB(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APTT(s)治疗前治疗后PT(s)治疗前治疗后TT(s)治疗前治疗后41 41 t P 26.74±3.64 26.71±3.61 0.037 0.970 31.65±4.63*37.24±3.57*6.122 0.000 11.12±1.12 11.18±1.05 0.250 0.803 11.85±1.36*13.12±1.43*4.121 0.000 11.13±1.26 11.33±1.24 0.724 0.471 13.32±1.35*16.84±1.43*11.461 0.000 4.34±0.52 4.33±0.65 0.077 0.939 3.75±0.37*2.25±0.25*21.509 0.000
2.4 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S100β 以及GF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比较(±s)
表4 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GFAP(n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NIHSS(分)治疗前治疗后S100β(μg/L)治疗前治疗后41 41 t P 13.28±3.61 12.89±3.28 0.512 0.610 9.21±2.18*5.63±1.39*8.866 0.000 1.51±0.63 1.52±0.57 0.075 0.940 1.20±0.64*0.76±0.41*3.707 0.000 7.95±1.23 7.94±1.24 0.037 0.971 5.56±0.95*4.38±0.82*6.021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9 例(胃肠道不适2 例、寒战3 例、发热2 例、皮疹2 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 例(胃肠道不适1 例、头晕1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部血管损伤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旦脑组织缺血部位发生血流再灌溉,将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极易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对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7~9]。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暂性失语、偏瘫以及感觉系统失常等,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诱发不可逆性脑组织损伤[10~11]。临床上推荐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但由于溶栓治疗对时间窗限制较为严格,大多数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只能选择药物保守治疗[12]。因此,选择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曲克芦丁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药物,其作为水溶性黄酮类化物,具有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部氧气供应,增加血管内血液流量,改善侧支血管内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病症,保护脑神经系统功能[13]。注射用血塞通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调整血液高凝血状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头痛、眩晕、耳鸣及偏瘫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PTT、PT、T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FIB 指标低于对照组,NIHSS 评分、S100β 以及GF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塞通联合曲克芦丁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头痛、眩晕、耳鸣消失时间,加速偏瘫康复,改善凝血功能APTT、PT、TT、FIB 指标,改善神经功能。血塞通主要由三七总皂苷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有助于减轻患者头痛、眩晕、耳鸣等临床症状,与曲克芦丁联合治疗可有效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脑神经损伤[16]。本研究中,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证实血塞通注射液可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功能,改善高凝血状态,降低纤溶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血栓,改善脑血流灌注,修复受损神经。此外,血塞通具有再灌注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借助脂质过氧化物提高脑部抗缺血能力,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有效恢复受损部位凝血功能,从而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因神经受损而引发的不良反应[17~18]。综上所述,血塞通联合曲克芦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调节神经功能标志物水平,利于修复受损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