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4-03-22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程戏剧

郭 健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诸多谈话和文件都着重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及教育方针。特别对于当下的时代环境而言,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各类负面的价值观正通过包装悄然渗透到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中。在此背景下,“三全育人”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有力回应,并充分满足了高校思政的教育和改革需求。

戏剧表演作为一门既富有艺术性和实践性又富有社会性与综合性的专业,不仅深度参与社会文化的生产与创造,同时担负着价值观引导、民族精神传承等多种社会功用职责,显示了高校戏剧表演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教育从理论回归实践,高校应充分立足于“三全育人”视域,在全面发展、全过程教育和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理念下,为教学提供全新的思考和实践方向,以全面立体思维创新教学方法,深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从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戏剧表演人才打好基础。

一、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相互关系分析

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虽有表述之别,但在教育目标上彼此一致,在教育途径上亦深刻相通,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符合时代精神及需求的人才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教育目标及路径一致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人才之培养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需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这正是“三全育人”的目标所在。课程思政同样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办学任务,以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赋予各类专业课程提升能力及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层次和思维认知。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有着一致的教育目标和实践路径,皆需要全员参与和全方位投入,并且涵盖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和抓手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理念体现。首先从全面发展角度而言,课程思政实质上正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须保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线并行,提升学生课程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体系和政治观念。其次从全过程教育的角度而言,全过程教育是在强调受教育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持续而系统的教育,而之所以要课程思政化亦是出于这点。课程思政化需要关注教育过程和各个环节,将思政元素创新融入学校的整体性教育教学中,并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始终能受到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的引导。课程思政同样体现了“三全育人”中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良好的课程思政实践,必然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思想讨论中,以师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课程思政化,并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此外,课程思政同样是“三全育人”的关键抓手,唯有依托课程思政,才能落实“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在深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思政教育主体多元化丰富化。思政课教师不再单独负责思政教育,而专业课教学亦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会和学生有更为紧密的接触,学生会对专业课教师有更为深刻的认同。

二、戏剧表演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一)重视顶层设计,以求课程思政全过程覆盖

在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方面,首先应该依托学校党委出台相关文件,从总方略上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提出相应改革计划和思路,从而有序展开工作布置。如将“课程思政”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制定实施纲要和意见,召开“课程思政” 推进工作研讨会、现场交流会、设计大赛、课题研讨班等。在保证学校思政育人大环境的前提下,由戏剧表演专业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思政文件、教学案例,充分挖掘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总方略的改革思路上注重思政的全过程覆盖,在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基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所谓全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同时亦包括课后课前的各项互动和实践,从而在顶层设计上为学院的育人工作提供支撑,并在操作落实上对教师及部门放权。在改革计划的布置上,应以课程为改革的主渠道,从知识认知框架搭建入手,循序深入实践层面。以定期组织培训的形式,针对教师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双管齐下,从而保证戏剧表演专业教师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思政教学能力。

(二)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深度融合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应以专业课程为主渠道,结合戏剧表演专业的不同课程内容,隐性融入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应从课程教学的三环节入手。首先应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戏剧表演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须掌握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综合表演能力(包括声乐、台词、形体等)、文化创新能力,而在培养能力之余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思政主题,在每个环节设立相应的思政元素,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其次则是课程目标的重新设立。围绕戏剧表演专业的整体课程框架,在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之外添加思政教学元素,具体教学目标可设置如下:

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课程评价反馈。当融入课程思政后,因课程体系发生改变,评价体系也相应变化,课程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检查课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何进一步补充课程设计和教学体系。结合课程思政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纳入课后评价标准中,围绕政治认同、课程属性及道德要求等,制定详细的量化标准。

(三)提高专业课程教师育人能力,建设全员育人体系

在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应着重培养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能力,并纳入更多育人主体,形成全员协同的育人体系。根据学校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大纲,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教师须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由此保证课程专业教学与人文思想教育双线并行。开设学生反馈通道,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铺设,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沟通,同时亦促使学生作为育人主体参与到思政建设中。只有当教师真实深入学生的思想生活,了解学生的精神构成和心理动态,才能在思政教育中锁定重点,以最为妥善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继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后,“红色剧本杀”日益盛行并成为许多思政教育活动选择的形式,而在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同样可以从“红色剧本杀”中吸取灵感,以情境教学的形式融合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情境教学的实施分为题材选择和情境创设两个步骤。

题材的选择为情境创设提供文本基础和创设空间,为凸显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价值体系。在日常的声乐训练、剧本排练或舞蹈训练时,可有意选择富有思想深度和正面价值观的文本题材,为之后的情境构建创造基础。例如学习舞剧《白毛女》,在情境创设下带学生回忆人生中的艰难时刻,从而对应到剧本中穷苦百姓的贫困生活。在台词训练时,选择《智取威虎山》《玛丽娜一世》这样带有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题材,当学生在朗诵和表演时,既锻炼了专业素养,亦于深刻感受中形成了共鸣。

在选定合适的题材之后,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元媒介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智取威虎山》的课堂朗诵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途径演示小说的深刻背景,营造小说中斗智斗勇的紧张氛围,如此既培养了学生情境感悟的能力,亦回顾了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时代的艰辛。当学生在情境中朗诵作品,随着联想的展开,将产生强烈的切身感受和爱国情怀。

(二)翻转课堂法

翻转课堂法的要旨在于引导式的问题探究和自主式的课堂研讨。基于课程思政的建设需求,可以在课堂上组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问题提出和任务设置,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学习目标。

以声乐课程为例,在声乐教学中选择《绣红旗》作为教学素材,并提前预知学生课堂任务,让学生组建四人小组,讨论《绣红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底蕴,提出对于此曲的表演理解,形成不同的演唱诠释。这要求学生在课前即收集资料,制作好相应的PPT,观摩各类相关的表演案例,以加深对歌曲表演的理解。如此在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小组形式下进行相互分享和评价打分。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好诠释了“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自发性和主体性,同时做到了全过程教学和全员参与。在翻转课堂的带动下,学生和教师脱离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桎梏,学生在主动学和主动问的过程中锻炼了各项素养能力,教师则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和鼓励者,与学生展开了持续有益的教学互动。如此,当学生越发深入自学和自研,将逐步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内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与作品的深刻共鸣中,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三)专题学习法

在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可建立不同的专题,以专题学习法的形式,组织学生深刻切入现实问题和历史截面,帮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和充分思考,在对课题的深研下收获知识和感悟。例如可以设置红色电影作品观摩周,从《八佰》《我和我的祖国》再到《建军大业》,带领学生观摩国内不同的优秀红色电影,并对作品进行相互比较和鉴赏评价,分析作品中的影视创作和表演技巧,充分挖掘电影中的爱国情怀和情感色彩。在课堂观摩和学习的同时,亦可布置相应的作业,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结合,全方位全过程地赋予学生思政学习和专业探讨的氛围。

除去红色电影观摩周,亦可组织专题性质的经典作品朗诵,诸如《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旗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数十年来我国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始终在推陈出新,而这些经典本身即有良好的育人价值,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并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价值体系。

(四)研学旅行法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又一大教育热潮,许多高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而基于“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同样有着很好的适配性。研学旅行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官知觉,同时亦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融合空间。戏剧表演的学习原本即应深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历史人文中,如此教师可在学校多部门的协同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一同观看红色舞台剧演出、参观历史人文遗迹、游览当地博物馆,之后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心得,在充分的人文感受中拓展自身的审美观念和认知视野,完成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探讨,会发现戏剧表演专业基于其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有着充分的结合空间。就当下戏剧表演专业的育人情况而言,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思政元素覆盖不够全面、育人主体不够多元、教学方法有所滞后等。对此,在未来的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只有始终坚持“三全育人”的格局理念,以学校作为引领者,以专业教师作为“主力军”,充分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丰富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方能在多方主体的育人环境下实现协同效应,切实完成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程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戏剧类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